《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復習鋪墊。
1.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2.復習乘法估算 1118
3.變換情境,選擇合理的方法估算。
(1)每排擺11張椅子,擺了18排,最多能坐多少人?
(2)每支圓珠筆11元,買18支大約要準備多少元?
小結:在利用乘法估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有時需要估大,有時需要估小。
二、探究新知,理解歸納。
1.估算223÷4的商在哪兩個數之間。
20
30
40
50
60
70
80
引導學生利用口訣方便地估算出結果:
可以把223看作200: 223÷4≈50
可以把223看作240: 223÷4≈60
小結:把被除數看成整十數,通過口訣估算出近似的結果,我們就很快地知道商在50和60之間。
2.教學例2。
(1)出示13頁情景圖(圖意:124箱茄子,3人一次運完)和第16頁例2:
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明確題意,選擇估算。
124÷3
(3)獨立嘗試,討論交流。
(4)匯報方法。
可以把124看作120: 124÷3≈40
可以把124看作150: 124÷3≈50
可以把124看成120+4:124÷3≈41
(5)對比算法,引導小結。
估算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結果也會不同;
把被除數看成整十數來估算,除了要能運用口訣進行口算外,還要注意選擇比較接近的整十數,估算的結果更精確。
3.歸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三、實踐應用,加深理解。
1.估算下面各題。
83÷9≈ 178÷8≈ 178÷6≈
質疑:2、3題的被除數都是178,為什么有時看作160,有時看作180?
小結:在除法估算時,要根據除數確定把被除數看作什么數來估算。
2.在具體情境中運用估算解決問題
情境1:小明4分鐘跳繩282下,小英6分鐘跳繩357下,平均每分鐘誰跳得多?
情境2:229位老師參加肇慶一日游,現在安排了4輛客車接送,平均每輛車大約要載多少位老師?
情境3:老師有125元,想買些粽子送給廣州的親朋好友。每只粽子7元,大約能買多少只?
小結:在運用除法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有時需要估大,有時需要估小。
3.現場實踐活動
四、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1.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2.請同學們觀察生活中哪里運用了估算的知識,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記錄下來,和你的同伴一起分享。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16頁例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學習除法估算,理解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
2.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意義和作用,形成估算的意識。
3.能根據具體情境合理地進行估算,并體會在運用除法估算解決實際問題時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理解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
2.進一步增強估算意識。
教學難點:根據具體情境合理地進行估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