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與數學》教學設計、反思及評析
〖案例點評〗
郭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 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如同置身于實際生活之中,在身邊的生活情境中來發現問題。“原來數學離我們這么近”,學生看到的是熟悉的生活場景,學到的是身邊的數學,這種情境的創設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
2. 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體驗,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學習、掌握知識、發現方法。
3.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再是一絲不茍的嚴師,而是學生的一個知心大朋友。教師和藹可親的教態,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給予學生極大的鼓勵,使學生敢講敢想。正應驗了那句話,教師給學生一份信任,學生會還給教師一份驚喜。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比較緊密,教師適當地把握了教材的實質,抓住了教材與學生生活間的聯系,從學生熟悉的“上學路上”這一問題入手,將教學的著眼點放在了學生的生活情境中。這一設計體現了教師對教科書的靈活運用和對課程資源的綜合、合理、有效的利用。教師具有較強的課程意識。
5.教師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眾所周知,質疑是思維的開端,問題是推動創新的原動力。因此,喜歡創新的外國人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喜歡思維的中國人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早在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而讓學生提出問題便成為大環境中的主流。教師在本課的教學中,能根據教材的特點,使學生經常處于問題情境之中,以問題推動教學。讓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并在對問題的交流中得出結論,提高思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