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數學(一)》教學案例、反思及點評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借助日歷,運用做記號、一一對應等數學方法找出飛飛一家共同的休息日,正確填寫集合圖。
2.通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律,了解日歷中包含的豐富的數學問題,初步感受數學集合的思想。
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材分析〗
設計意圖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日歷的基礎上,通過探索和解決與時間有關的現實問題,從日歷中尋找有關的信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系,學會用數學的觀點看時間,使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設計思路教學中,我首先設計一個生活情境導入,引發學生的興趣;再充分利用日歷這一記錄時間的工具,通過小組合理分工合作,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生提供探索研究的機會,使他們經歷探索研究的過程,從而培養解決問題、合作探究的能力;最后設計一個“信息發布擂臺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他們從日歷中尋找信息,培養學生多項的有條理的思考。
注意問題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和匯報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及時給予恰當的引導、點撥和評價,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提升。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們學校地處比較發達的沿海城市,是一所中等規模的學校,教學條件比較好,擁有電腦、實物投影等電教設施。學生可以從電視、報紙、雜志、網上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
我們班的學生經歷兩年多的學習后,已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及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對數學非常感興趣。同時,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剛剛學過關于時間的知識,會看日歷,能從中找到有關信息,因此在本課利用日歷來解決有關時間的問題時,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系,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學設計〗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伊始,我問學生們:“休息日,你想讓爸爸媽媽帶你們到什么地方去玩兒?”學生有的說我希望他們帶我去森林動物園,有的說去圣亞海洋世界,還有的說去老虎灘極地館……此時,我隨著學生的回答繼續說道:“有一個小朋友叫飛飛,他也想讓爸爸、媽媽帶他到極地館去玩兒。可是他們工作太忙,飛飛只知道他們各自在哪一天休息,卻不知道什么時候一家三口才能同時休息,你們能幫幫他嗎?”學生聽了躍躍欲試。
(評析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小事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分組合作,自主探究
1. 小組合作,完成集合圖。
學生對日歷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我認為他們通過小組合作能夠探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于是我先出示書中第74頁的9月份日歷給學生看,然后介紹:飛飛的爸爸是一名火車司機,他每工作3天后休息一天;媽媽是一名乘務員,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飛飛跟我們一樣,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快速而準確地找出他們共同的休息日?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們頓時議論起來,有的冥思苦想,有的交頭接耳,然后發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