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數學(一)》教學案例、反思及點評
生4:我換另一組8,9,10,15,16,17,22,23,24,橫看……
組長1:我們在日歷中還找到了這些規律,橫看,后一個數比前一個多1;豎看,后一個數比前一個數多7,這是因為日歷一行是7天……
組長2:我們組補充,可以斜著看。從左向右斜,如5,13,21,29或6,14,22,30,一個比一個多8,從右向左斜,如7,13,19,25,一個比一個多6……
……
學生采用不同的觀察方法,發現了很多信息,找出了很多規律。匯報結束后,我們一起評選了“最佳發布信息獎”。我鼓勵其他小組也要像他們這樣,開動腦筋,善于發現信息,尋找規律。
(評析這一環節我變枯燥的找規律為“信息發布擂臺賽”,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和熱情,又培養了學生多向觀察能力、開放性思維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三)實踐應用
1. 第76頁第1題。
(1)先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反饋:父親踏到的臺階有1,4,7,10,13
兒子踏到的臺階有1,3,5,7,9,11,13
父子同時踏到的臺階有1,7,13
(3)師:觀察一下,還有什么規律?如果接著走上去,父子同時踏到的臺階還可能有哪些?
(4)生討論匯報:每6級臺階他倆就會同時踏到一級,因此還有19,25,31,37,43,49。
2.第77頁第2題。
(1)先獨立完成,提醒注意,弄清題目要求。
(2)全班交流反饋:1路車和2路車第二次同時發車的時間是7:15,從7時起,1時內1路車和2路車同時發車的時間有5次,分別為7:00,7:15,7:30,7:45,8:00。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評析通過實踐,進一步滲透集合思想,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反思〗
1. 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學生合作探究意識的培養,學生初步形成了小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主要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數學思想,比如:在小組合作尋找共同休息日時,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探究出了做記號、一一對應和利用倍數關系等多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整節課學生討論、操作、總結、匯報,并及時補充、糾正,教師只從旁點撥并進行積極意義下的評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他們敢想敢做敢說,生生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有效的“數學學習”是新課程數學教學的核心。本課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存在話語霸權,個別生不積極參與,組長分工不夠合理等現象。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除了提高小組長的組織管理能力之外,還要完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包括評價的方式、方法、標準,教師的評價語言等。
3.本課的另一個不足之處是小組合作完成集合圖之后,進行全班匯報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小組分工方法進行了評議,花費了一定的教學時間,這樣勢必縮短學生數學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時間,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關于小組合作能力的培訓可以放在課后充分地開展。
〖案例點評〗
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也是新課程與傳統教學的不同之處。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是一種生動開放的學習樂園,學生在輕松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從而獲得健康的發展。本課是一節實踐性很強的課,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自然引出本課的主題。在新知的教學中,教師充分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他們,學生學習的包袱沒有了,興趣和膽量隨之而來。比如,學生在學習尋找飛飛一家的共同休息日這一內容時,教師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采用不同的方法填寫集合圖,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探究出很多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觀察日歷找規律時,隨著“信息發布擂臺賽”的開展,學生積極性特別高,獲取的信息之豐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他們在合作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與人交往中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各種能力。江老師的班級學生在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上有著較深厚的基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與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分不開的。但教師的教學機智還應加強,如練習環節,教師對學生一些新穎獨到的想法沒有及時加以引導和提升,忽視了學生思維的擴展。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思路應順應學生的學習思路展開,從學生的角度組織教學,努力做到收放自如,淡化教學痕跡。
點評人:張軍(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葵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