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數學(一)》教學案例、反思及點評
生6:我們組的方法和你們(生5)差不多,不過我們組先選一個記錄員負責記錄,然后其他人負責觀察,說答案,這樣,一個人回答,有兩個人監督,一個人記錄,既節省時間也不容易出錯。
他們的回答得到了不少同學的響應,看來采用這種方法的比較多。我表揚了學生,同時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而不要只局限于某一種方法。
師:同學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動腦筋,探索更多解決問題的策略,同時在小組合作時不僅要快,更重要的是合理分工,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接下來,我們來交流從中發現的信息。
生1:我發現爸爸的休息日都是4的倍數,媽媽的休息日都是2的倍數,而且都是雙數。
生2:我知道原因,這是因為爸爸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就是每4天休息一天,媽媽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就是每2天休息1天。
課前備課時我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但學生的回答激發了我的靈感,對啊,還可以利用倍數的關系來解決這個問題,于是我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利用這個特點來很快找出父親和母親的休息日,學生聽了也恍然大悟。
生3:我知道了,根據這個特點,利用4和2的乘法口訣,爸爸的休息日就是4,8,12……媽媽的休息日就是2,4,6,8……再互相對照找出共同的休息日。
生4:我發現飛飛的休息日就是把3和4分別加7,再加7……
生5:我還發現父母共同的休息日和爸爸自己的休息日是一樣的,全家共同的休息日和父子共同的休息日是一樣的。
……
聽了同學們的匯報,我非常高興:同學們觀察真仔細,發現了這么多信息。那么敢不敢接受更高的挑戰?
(評析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出了做記號、一一對應、利用倍數關系等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其中利用倍數關系是我課前備課時沒有想到的,可見在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后,學習的主動性更強了,思維也更加活躍了,自主探究學習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觀察日歷找規律。
為了讓學生對找規律產生興趣,我出示第75頁第3題的9月份日歷,帶領他們舉辦一個“信息發布擂臺賽”,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尋找信息、發現規律。學生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具體要求:
(1)認真觀察日歷中加框的4個數和有陰影的9個數,看看你能發現什么?再分別另換一組試一試,仔細觀察,你還能在日歷中找到什么規律?
(2)以小組為單位按題目要求進行討論,獲取信息,記錄下來,限時5分;
(3)信息要求準確無誤,不重復;
(4)每發布一條信息小組得10分,得分最高小組獲得“最佳發布信息獎”。
為了能在競賽中取勝,學生小組合作時積極主動,他們通過觀察討論,迅速把信息記錄在題單上。5分后,我先詢問了各組信息整理的情況,然后請一個獲得信息最多的小組匯報,進行全班交流。
組長1:我們組發現的信息有14條。
生1:觀察加框的4個數,橫看,12比11多1,19比18多1;豎看,18比11多7,19比12多7;交*看,11+19=30,18+12=30,和相等……
生2:我補充,我們另選一組,6,7,13,14。橫看,7比6多1,14比13多1;豎看,13-6=7,14-7=7;斜看,13+7=20,6+14=20,和相等……
生3:觀察有陰影的9個數字,橫看,每一行一個比一個多1;豎看,一個比一個多7;斜看,7+15+23=45,9+15+21=45,和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