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數學(一)》教學案例、反思及點評
生1:我們可以先分別找出爸爸、媽媽和飛飛各自的休息日,再看看哪一天一起休息。
生2:邊找邊做上記號,不容易出錯。
生3:我認為小組合作完成更好一些。
看來小組合作的需求有了,簡單的數學方法也產生了,于是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1)用你們喜歡的方法找出飛飛一家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并填在集合圖里。
(2)再討論填寫父母、父子、母子和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集合圖。
(3)填完以后認真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什么?告訴飛飛他哪一天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極地館?
(4)比比看,哪個小組分工合理,合作得好。
聽清要求后,同學們迅速拿出了9月份的日歷,在組長的指導下分好工,然后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和討論中。教師進行巡視,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幫助。發現有的小組每人一項任務,同時行動;有的小組一人記錄,其余的人認真討論。但也發現有的小組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放在一邊,因為他回答不出,就不用他了,這時教師提醒組長給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機會,幫助他把想法說清楚。
(評析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常會出現這種話語霸權的現象,教師應隨時關注班里的學習有困難學生,并提醒組長及時給予幫助。同時教育學生,小組合作時一榮俱榮,集體榮譽感很重要。)
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后,先請最快完成任務的小組來介紹小組是怎樣分工的,然后再匯報結論。并要求其他組的同學要注意傾聽,以便及時補充、糾正,或向他們提問,從而達到生生互動的效果。
生(組長):我們組是這樣分工的,我請他們三個人先用做記號的方法,每人找出一個人的休息日,填在圖中,再相互交流,把(1)中的三個圖補充完整;然后把三個圖中的日期對照起來,找出并填寫父母、父子和母子共同的休息日,也是每人完成一個;最后對照日期一起找出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我負責幫助最慢的同學,我請他們三個人分別匯報一下。
組內學生匯報。
生1:父親的休息日是4,8,12,16,20,24,28日。
生2:母親的休息日是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日。
生3:飛飛的休息日是3,4,10,11,17,18,24,25日。
生1: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是4,8,12,20,24,28日。
生2:父子共同的休息日是4,24日。
生3:母子共同的休息日是4,10,18日。
生(組長):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是4日。
我發現這個小組的同學匯報過程中出現了錯誤,便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組同學,他們邊聽邊對照自己小組得出的結論做記錄。匯報一結束,他們便舉手補充糾正。
生4:我補充,你們組的答案有錯誤。父母共同的休息日還有16日,母子共同休息日還有24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是9月4日和24日兩天。所以這兩天飛飛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極地館。
我立刻表揚他,你很會傾聽,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適時給予評價。第一個小組采用的是一一對應的方法,我期待能有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于是又問:還有沒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5:他們組這樣分工雖然速度快,但是容易出錯,漏掉幾天。我們組認為這樣分工比較好,我們先在9月份日歷上自己用“△”標出父親的休息日,用“○”標出母親的休息日,再用“√”標出飛飛的休息日。這樣從日歷上一下子就能看出他們各自的休息日在哪幾天,共同的休息日有哪幾天,不會輕易漏掉,然后再像他們組那樣分工合作,填寫集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