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精彩豈非真實細致、別開生面的呢——"年、月、日"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觀察各月的天數,大家有什么疑問嗎?
生:為什么每個月的天數不同樣多呢?
生:大月、小月是怎么來的?
生:為什么二月份的天數最少?
生:為什么7月、8月連續兩個月都是大月?
師: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可能對解答剛才同學們提出的一些問題有所幫助。
教師講述:公元年歷編制最初是來自歐洲的古羅馬。傳說在公元前46 年,古羅馬皇帝凱撒在制定歷法時,規定每年為十二個月,一、三、五、七、九、十一月為大月,每月31天;二、四、六、八、十、十二月為小月,每月30天。這樣,大小交錯相間,各六個月,使人很容易就能記住。但是,照這樣規定,一年就多了一天了,因此得找出一個月減去一天。減哪個月合適呢?那個時候被判處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處決,人們都希望二月能快點過去。于是,就從二月中減去一天。這樣,二月只剩下29天了。后來,有一個叫奧古斯都的人做了羅馬皇帝。他發現先前皇帝凱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月卻是小月。他為了顯示自己和凱撒有同樣的尊嚴,就修改歷法蠻橫地把八月也定為大月,改為31天。還將下半年八月之后的雙月——十月和十二月都改為大月,九月和十一月改為小月。而八月改為大月后,全年多出的一天也從不吉利的二月中減去。于是2月又少了1天,變成28天了。以后這種大小月安排的歷法就流傳下來并且沿用至今。
師:聽完這個故事,我想,它還能幫助我們大家記住各個月的天數。大家還有什么辦法能幫助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呢?
一位學生介紹拳骨節分辨大、小月法,并一邊指拳骨節一邊說兒歌。
師:邊指邊說,像小老師!我們在指關節的時候,凸起的表示——
生:大月。
師:凹下的表示——
生:小月。
生:還有二月。
師:在說兒歌時,我們把兒歌中的“二月平”改為“二月少”。好嗎?因為,二月的天數比大月、小月的天數都——
生:少!
師:我們請小老師示范,其他同學跟在后面一起邊指邊說。
學生說完后,教師要求同桌兩位同學互相指著拳骨節說一說兒歌。
學生活動:指拳骨節,說兒歌。一位學生舉手發言,說同桌的手握成拳頭,關節處看不出來凹凸。
教師觀察該生的手,發現這位學生是小胖墩,她的手是“饅頭手”,的確握成拳頭看不出關節處的凹凸。
師:怎么辦?我們大家幫幫她,想想辦法,怎么記呢?
學生饒有興趣地介紹他們“創造”的方法。一位學生介紹:可用手指的第二個關節的凹(其實是手指與手指之間的縫隙形成的凹處)凸來記。另一位學生介紹:把五指伸直張開,利用手指尖和手指丫記憶。有學生補充發言:要彎去大拇指,利用其余四根手指的指尖和指丫來記。
師: 我們同學的方法很有創意!那賁老師是怎么記一年中的大月、小月的呢?因為全年只有一處是兩大月相鄰,所以,可以歸結為一句話:七前單月大,八后雙月大。你能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就是說,七月前的,單月都是大月;八月后的,雙月都是大月。
生:剛才那個故事中七、八月是兩個皇帝的出生月,定為兩大月,大小月相間,所以七前單月大,八后雙月大。
師:簡短的兩句話,幫助我們記憶大月、小月。看來,記大、小月的方法比較多,同學們喜歡用哪種方法幫助記就用哪種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做游戲,我報月份,如果這個月是大月,請男生起立;如果這個月是小月,那么女生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