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精彩豈非真實細致、別開生面的呢——"年、月、日"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請大家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生:年、月、日。
板書課題:年、月、日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探討了關于年、月、日的一些知識,大家回顧全課自己的學習過程,對照板書,可以說得具體一些嗎?
年、月、日
大月(31天): 1、3、5、7、8、10、12
一年有12個月 小月(30天): 4、6、 9、11
二月(28天、29天)
31+28+31+30+31+30 31×7=217 30×12=360
+31+31+30+31+30+31=365 30×4=120 360+7-2=365
217+120+28=365
生:一年有12個月,大月有7個,小月有4個。
生: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
生:二月最特殊,天數最少,可能是28天,可能是29天。
生:一年有365天。
生:二月是28天時,一年是365天。
師:補充得很好!大家知道為什么一年的天數是365嗎?
生:好像與地球轉動有關。
師:是的!地球不停的轉動,每自轉一圈,形成一日。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圈,就是一年,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365天。實際上,經過科學測定,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并不正好是365天,而是365日5時48分46秒,這樣每年都會多出5時48分46秒,該怎么解決呢?同學們課后可以查找有關資料,看看科學家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評析:全課的小結,主要用學生的回顧作答,借助條理化板書,進行年、月、日知識的總裝,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完成學生認知結構的重組與構建。本課的板書成了課堂教學的流轉軌跡和知識提要的濃縮表露,也是課內活躍探求的風格見證。精巧板書的教學意義難道不是再明白不過的嗎?板書設計真值得教者煞費苦心、孜孜以求!
如果說,本課主要是從歷史積淀的角度探求年、月、日設置的十一個天數不變月的人文規則,那么后一課將是從自然的角度來繼續探求一個天數可變月的設置規則。教者最后的話語引導學生從科學求實的方向繼續探究“置閏”問題,預留了“課眼”——高效教學總是在占據了知識的這山之后,又放眼那山,煽情、激發、誘導學生在知識的山巒中不斷登攀的強勁欲望,鋪就學生“學不可已”的可持續發展的探究跋涉之路。】
總評:
我國宋代著名學者朱熹有首很有名的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精彩的課堂首先源自真實。賁友林執教的此課“ 年、月、日”從真實的學生生活經驗出發,運用真實的年歷片觀察、圈劃、填表、涂色,從真實的大小月存在中讓學生發現分布規律性,教學條件的真實,這是其一。其二,學生觀察出現反常的結論,七月的最后一天不是“31”而是“30”,教者泰然處之,勇于從中發現省紙排版法的真相,解開這一矛盾,這是教學生活的真實。其三,大小月數拳法的教學中,饅頭手的凹凸不分,這是學生主體的真實,教者不遮掩,直面這一矛盾,在引導幫助中涂抹出多法替代的絢麗。其四,一年365天的驗算,是先有結論,后作探求,這是已有經驗的真實。
只有植根于教學實踐的真實,細心教者勇于直面課堂存在,才能演繹出本無“戲說”的有戲,生發課堂精彩。真實是教學的本質,真實是發展的生命,真實是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作秀的課堂往往為了表演的需要,而對有些客觀的材料、現象、新異的觀點、出岔的解題思路等,輕易剪裁,隨意拋棄,把“霜寒蕊冷蝶難來”的秋菊,強行安置于“報與桃花一處開”的尷尬境地,這正是課堂著眼教者自我的作秀產生局限、造成干癟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