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法
【 單元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加、減法,認識了1000以內數以及掌握了1000以內簡單加減法口算的基礎上安排的。主要內容有三個知識模塊:三位數加減法,加、減法驗算,加減混合運算。單元最后安排了“跳繩游戲”的實踐活動。
本單元學習的三位數加、減法,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的整數加、減的內容。教材設計注意選擇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現實問題,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技能,讓學生在自主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計算的方法,掌握計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將三位數加、減的計算方法類推到多位數加、減計算的能力。
本單元教育目標
1.經歷自主嘗試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會計算三位數加減法,并能進行驗算。
2.結合具體情境,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會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3.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能靈活運用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并能對計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5.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6.感受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在自主探索、嘗試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單元共安排9課時和兩個實踐活動。
三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教學內容:8-9頁
教材分析:三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由于本節課計算學習比較簡單,所以在問題情境中設計了比多、比少的表述。教材通過兩個畫面呈現了小強和小花交流收集郵票的情境,在他們的對話中用到了“比多”、“比少”等語言。先通過“說一說”讓學生了解情境中反映的數學信息,接著提出“自己提出問題,并試著計算”的要求。
學情分析: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兩個人對話”的內容,必要的話,可請學生做角色表演。交流提出的問題和解答方法時,要對學生豎式的書寫格式進行指導。
教學目標:
1、結合熟悉的事物,在選擇合適的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活動中,經歷自主嘗試三位數簡單加減計算的過程。
2、會計算不進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法。
3、能積極參與提問題的活動,并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會計算不進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法。
教學準備:
情境圖、小黑板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學過的三位數的出示口算題,讓學生計算并說出計算方法。
教師小結引出本課內容。
二、不進位加減法
1、師:剛才大家說了很多的計算方法,也都很準確,小強和小花收集了很多郵票,想讓你們根據他們收集郵票的數據進行數學練習,愿意試一試嗎?
2、出示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交流從圖中了解的情況,說一說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
3、請學生選擇信息提出問題,自己試著計算并解,說出自己的計算方法。
學生提出的任何問題和解決方法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將筆算板書在黑板上,并讓學生說出筆算計算應該注意的事項: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減)。
4、提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給予鼓勵。
三、練習鞏固
1、9頁第一題:知道學生讀懂情境圖,了解圖中的信息,然后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9頁第二題:讓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3、9頁第三題:
(1)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