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備課教案3
提問:從圖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些信息都與年、月、日有關。
揭示并板書課題: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組織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說一說:關于年、月、日你課前了解到了哪些知識?
2教學例1(認識年、月、日)
(1)觀察、思考、統計。
課前同學們還收集了各種不同年份的年歷,它們有許多相同之處,現在請你們觀察手中的年歷,解決以下問題:
②把各月的天數填入下表:
月份(月)123456789101112合計
天數(天)
③有31天的月份是(),有30天的月份是(),2月有()天。
(2)小組交流。
學生在獨立觀察、思考、統計的基礎上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統計結果。
討論:你發現了什么?
(3)全班交流:認識大月、小月。
指名口答下列問題,教師適時板書:
①1年中有31天的是哪幾個月?
②1年中有30天的是哪幾個月?
③請你猜一猜:31天的月份叫什么?30天的月份叫什么?
如果學生不能回答,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并板書。
④還有一個月份,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天,你們知道是哪個月嗎?追問:2月有多少天?(為什么有28天和29天的區別呢?我們下節課來研究)
(4)巧記年、月、日
大月和小月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我們怎樣來記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呢?
①指名交流。
②介紹“拳頭記憶法”:教師邊演示,邊口頭講解用拳頭記憶大、小月的方法,要求學生邊看、邊聽、邊跟著學。
③教師還可以提供以下兒歌讓學生選擇記憶。
如:“7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
三、練習鞏固
完成教材114頁課堂活動第2題。小組交流,指名口答。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教科書115頁第1題。
24時計時法(一)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6~117頁例1及第118頁課堂活動,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2,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認識24時計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時計時法。
2結合生活實例,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相應時刻,并感受不同計時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3通過24時計時法的認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相應時刻。
教學難點
24時計時法與12時計時法的相互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鐘面。
學具:每小組準備一個鐘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感受認識24時計時法的必要性
出示:教科書118頁的情境圖。
(1)引導學生了解情境圖:你從圖中了解到小王和小李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小王為什么出錯了?那怎樣來避免這樣的錯誤發生?
(3)指名交流后教師小結:除了同學們說的方法外,還有一種更加簡明的并被廣泛應用的方法——24時計時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
板書課題:24時計時法。
二、合作探究
1介紹24時計時法
2探究24時計時法的表示方法
那么,怎樣具體使用24時計時法來計時呢?
(1)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仔細觀察下表找到規律后填寫完整。你一定會有所發現(表略)。
(2)小組合作完成此表格,說一說發現的規律。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想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全班交流。
(3)獨立完成教科書119頁的“議一議”。
三、拓展應用
教學例1:
(1)用24時計時法說說:下午什么時候上第一節課?什么時候放學?晚上什么時候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