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統計
5、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得不一樣多的數量,在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同樣多,就得到了他們的平均數。你們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板書)還有其他方法嗎?(以多補少)
6、那平均數是不是就是以前學過的每份數呢?為什么?
(7+5+4+8)表示什么?
總數量(板書)4又表示什么呢?
總份數,那你們知道平均數可以怎么求嗎?
7、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討論,嘗試,發現了平均數,學會了求平均數。知道這個紅領巾小隊平均每人收集6個。如果我們全班40名同學都去參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個呢?你是怎么想的?這就是平均數的一個用處。我們還可以推想出全年級的收集的個數。
三、鞏固。
我們已經學會了求平均數的方法,你們能解決有關平均數的問題嗎?老師這里有一組來自會展中心博覽會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節開幕后,第一天參觀的有3萬人;第二天參觀的有4萬人;第三天參觀的有1萬人。
(2)李剛參加打靶比賽,第一次中了7環,第二次中了9環,第三次與第四次共中了16環。
2、你能求什么問題?請大家做在練習本上。
反饋時強調:我們在求平均數時要找準總數量與總份數之間的對應關系。
3、平均數問題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我從統計部門了解了一組平均數。出示:
(1)1959年南寧市女性平均壽命是52歲,1999年南寧市女性平均壽命是72歲。
(2)1978年南寧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積4平方米,1999年南寧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積9平方米。
你發現了什么? 是不是南寧市每個人都擁有住房面積9平方米呢?
我們同學家里的住房面積有多大?
你們能算出你們家里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積嗎?
我們同學家里的人均住房面積比9平方米大的有多少?
100%的同學都比9平方米大。生活是很幸福的,我們一定要珍惜這樣幸福的日子,好好學習。
四、拓展。
1、生活當中還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數呢?
學生舉例。
2、平均數在生活中的用處確實非常廣泛,我們學校的校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平均體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級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平均身高的情況,你們想一想老師還需要了解些什么?
4、老師了解了這么些數據:(出示)
你們能求出這一小組同學的平均身高嗎?自己試一試。
5、請一位同學來說一說。
老師這里還有一組數,是第一排同學的身高,你能很快的求出平均身高嗎?說說你是怎么求的?
6、這樣同一個班里,抽取了兩組數據,求出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和130厘米,到底那一個更接近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呢?
請認為是135厘米的同學說說理由。
五、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第四課時 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教學內容:第43頁例2及練習十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根據簡單的統計表求平均數。
2、讓學生體會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作用。
3、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重點、難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兩個籃球隊的身高統計表,讓學生根據統計表說一說誰最高,誰最矮。
2、如果兩個籃球隊進行身高比較,你認為哪個隊隊員身高高些?
王強是歡樂隊中最高的隊員,我們能不能根據這個信息就下結論歡樂隊總體身高比開心隊高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