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 周長是多少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69頁的內容。[教材簡析]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教材設計了用線圍一圍、用小棒擺一擺、用小正方形拼一拼并計算相應圖形的周長,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豐富的活動,旨在通過活動,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長的含義和計算方法的認識,同時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2、在實踐活動中逐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教具、學具準備]一個信封,內裝3厘米、5厘米長的小棒若干, 12個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印有表格的紙、彩色貼紙、手帕、線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在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個信封,打開看看,和同位互相說一說。這節課我們一起用這些學具來研究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是多少(板書課題:周長是多少)二、 主動探究、開展活動1、 圍一圍、加深對周長的認識
(1) 談話: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手中的線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用嗎?線除了可以縫衣服、捆東西,還可以幫助我們創造出美麗的圖案呢。請大家一起來看(出示課本插圖)讓學生介紹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如果給你這樣一根線,讓你圍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你會圍什么?圍的時候你認為要注意些什么?(圍的時候要注意首尾相連。)
請每位小朋友拿出線,在貼紙上圍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圍完后你可以去看看小組內其他小朋友的作品。(2) 學生活動。(3) 展示部分學生作品,讓學生談談看了以后的感想。
(4) 談話:大家真了不起,把一根線利用圍一圍的方法創造出了這么多形狀各異的圖形。(板書:圍一圍)老師現在要想知道你們所圍圖形的周長是多少,應該怎么辦?學生小組內說說各自的方法,交流。提問:怎樣量比較方便?(5) 學生測量。匯報。
2、擺一擺、進一步體會周長的計算方法(1) 談話:信封里有一些小棒,請小朋友們拿出來量一量它們的長度分別是多少? 你能利用這些小棒擺出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嗎?(板書:擺一擺)(2)學生活動 學生擺好之后,在小組里說說是怎樣擺的?周長是多少?讓組長填好下表。長方形正方形長寬周長邊長周長 (3)交流 請小組長代表介紹一下小組內擺出了哪些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提問:觀察表格,你有什么發現?3、拼一拼、發展學生數學思維。(1) 談話:信封里還有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老師想請大家利用這些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比一比哪個小組拼的長方形最多,好嗎?(板書:拼一拼)(2) 學生活動學生在小組內拼一拼,組長負責作好記錄。長方形長寬周長 (3) 交流指名說說是怎樣拼的?說出:一排擺幾個?擺幾排?拼成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周長是多少?觀察這三種不同的拼法,你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
比一比這3種長方形的周長,哪個最長,哪個最短?你又有什么有趣的發現?4、量一量、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1)談話: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求出了不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老師這里有兩個圖形,你能想辦法求出它們的周長嗎? (2)學生嘗試練習。算完后,可以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量了幾條邊?是怎樣計算周長的? (3)交流 學生交流:量了哪幾條邊,是怎樣算的?(介紹移動成長方形求周長的方法時,課件演示移動過程)5、估一估(1)談話:經過了這么多與周長有關的活動,老師現在想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計一下老師手中的這塊手帕邊長大約是多少厘米?周長呢?(板書:估一估)(2) 操作驗證拿出手帕量一量、算一算,驗證自己估計的結果是否正確。(3) 評價指名說說計算結果,評價一下自己剛才的估計怎么樣。(4)我們再來估一估課桌的長、寬各是多少,然后算出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