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上數(shù)學第七單元教案
3.讓我們一起走進時間與數(shù)學(出示課題:時間與數(shù)學),去幫助飛飛解決他的問題。
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一)梳理信息,提出問題
1.你們誰聽清楚了,飛飛爸爸是怎么休息的?
預設生:飛飛的爸爸是每工作三天休息一天。
2.誰還能用自己的話再說一說?
師引導:如果爸爸是在1號、2號、3號上班,哪一天休息?接下來哪幾天上班?
3.原來爸爸是這樣休息的,那媽媽又是怎樣休息的?
4.是啊,飛飛一家休息的規(guī)律不一樣啊。你覺得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時間去孤兒院?怎樣找到這個時間?你想到什么辦法了?
(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活動一:在月歷上用不同符號標出各自的休息日
1、這是9月份的月歷(出示課件),爸爸媽媽都是從9月1日開始上班的。看著這個月歷表,你們有什么好辦法找出他們各自是怎么休息的?
2、指名回答,引導用符號來作標記。
3、在用符號做標記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才能做到不遺漏?(引導要有序地標記)
4、現(xiàn)在請大家按照規(guī)定的符號找出把爸爸、媽媽、飛飛的休息日。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5、反饋活動情況。
活動二:把爸爸、媽媽、飛飛的休息日寫在集合圖里。
1、過渡:從月歷表上的這些符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一眼就看出爸爸、媽媽、飛飛的休息日是哪幾天?
2、指名說說想到的辦法。引出辦法:把這些日子分別寫下來,放在一個圖形中。
3、(學生活動,填寫集合圖。)現(xiàn)在打開書本75頁,把他們的休息日填在相應的圖形里。
4、展示匯報,男生讀出爸爸的休息日,課件點擊出現(xiàn),女生讀媽媽的休息日,全班讀飛飛的休息日。
5、總結(jié),引出集合的概念:象這樣,把爸爸的休息日填在同一個圖形里,這樣的圖形叫做集合,這種表示方法是韋恩發(fā)明的,所以集合圖又叫韋恩圖。
6、師生對答,理解集合表示的意思。第一個集合圖表示?第二個集合圖表示?第三個集合圖表示?要找爸爸的休息日到那個集合圖找?找媽媽的休息日呢?飛飛的呢?
活動三:尋找集合內(nèi)數(shù)字之間的規(guī)律
1、過渡:大家認真觀察三個集合圖里的數(shù)字,你發(fā)現(xiàn)這些數(shù)有什么特點?
2、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3、指名回答,引導找出爸爸的休息日是4的倍數(shù),媽媽的休息日是2的倍數(shù),飛飛的休息日是3和4分別加上7,并理解為什么。
4、總結(jié)激勵:同學們真是個認真觀察,善于比較的孩子。
活動四:填寫父子、母子、父母、全家共同休息日的集合圖。
1、看著他們一家三口的休息日,你還想知道什么?
2、指名回答,課件展示集合圖。
3、同桌合作,完成76頁的集合圖。
4、學生匯報、評議。引導從三個集合圖中找更簡單,而且不容易遺漏。
5、觀察這四個集合圖,你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理解父母的共圖休息日為什么是4的倍數(shù);
6、解決問題,理解集合的意義:現(xiàn)在你認為飛飛可以選擇和誰去?什么時候去?
三、鞏固練習、總結(jié)提升
1、9月24日這天,全家人高高興興地來到了孤兒院,飛飛和爸爸爭先恐后地欣賞了臺階,孤兒院的臺階可真多呀!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2.你能用集合圖的形式把他們共同踏到的臺階寫出來嗎?
3、學生獨立完成。
4、展示臺展示作業(yè),講評。
四、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時間與數(shù)學(二)
教學目標:
1、根據(jù)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