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筆算乘法》(三上)教學設計
④口算(乘法結合律)
12×4=6×2×4=6×8=48
師:兩位數乘一位數直接口算比較困難,把12分解成6×2后,就轉化成了表內乘法的計算,可以直接用口訣口算了。這種方法與眾不同!你們聽懂這種方法了嗎?(生舉手示意)同學們有傾聽的好習慣,這種方法也屬于你們了!可是把12換成13,還能分解成兩個一位數相乘的形式嗎?(不能)看來,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
⑤表格口算
由于使用人教版的學生在此之前并示接觸過表格口算,一般不會用這種方法,要通過自讀教材了解即可。
師:書中還提供了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自己讀一讀,看哪一種是我們沒想到的?你能自己看懂嗎?
生自讀教材,師個別指導,請讀懂的學生到前面介紹。
師:這里面的每個數字之間有什么關系?(第一行是把12分成10和2,第一列是4。40是10和4的積,8是4和2的積,把獲得的積40和8相加所得的就是12×4的積。)這種方法很有價值的!和前面的幾種方法比較一下,它和哪種方法有聯系?也是怎樣算的?
學生表達,也是把12分10和2,先分別算出10×4和4×2的結果,再把這兩部分合在一起,
師:這么多不同的計算方法,真是一個美好的分享!其實,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是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轉化成了整十數乘一位數和表內乘法等我們已經學過的計算,算起來就容易多了。這是很重要的轉化的學習方法,以后在接觸新計算問題時,同學們都可以用這種方法試一試,相信你們會做得很好。
師:把計算結果和先前的估算結果對照一下,差不多吧。結果是48元,板書得數:48(元),我們一起口答——買4把椅子需要48元。
[設計意圖:全班共享算法,體會算法多樣化。通過交流、比較、反思,引導學生聯系加法豎式和實物口算,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學會列豎式計算乘法。同時引導學生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鞏固練習,應用提升
⒈用喜歡的方法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
23×3 2×42
師:學生本上計算,教師鼓勵學生選擇不同方法來計算,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與習慣。
展示不同方法,體會這道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算。
師:我發現大家在列豎式計算2×42時,都把兩位數寫在上面,再寫一位數,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更方便計算)
[設計意圖:在探索方法后進行小的練習,鼓勵學生用喜歡的方法計算。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乘法豎式,更多地會嘗試自己列豎式算一算,這也是為下面的三位數乘一位數做鋪墊。]
2.書上28頁試一試。
師板書問題“買2個書柜需要多少元?”,學生讀題列式。如果在課前學生提出了這個問題,(師:現在來解決課前我們提出的其他問題,213×2這個算式求的是什么啦?(2個書柜的價錢)請在書上用豎式算一算。)
學生直接在書上列豎式計算,并指一名生板演。
師:已經完成的同學相互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并想一想三位數乘一位數與兩位數乘一位數有什么不同?
反饋,請板演的同學說計算過程,其他同學傾聽,繼續思考剛才的問題。
指名說一說,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與兩位數乘一位數算理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多了一個百位的計算(2個200是400,百位上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