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新課標三下)
年、月、日教材簡介: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時、分、秒的基礎上,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本單元內容包括: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年、月、日和24時計時法。
教學難點:計算一天以內經過的時間。
教學關鍵:教學中注意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以及相互關系。教學建議: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時間。2、為學生創設自主建構知識的活動和思考空間。3、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鐘表模型等教具、學具的作用。課時分配:4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促進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年、月、日計時法。
教學難點:計算一年內有多少日。
教學關鍵:教學中注意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以及相互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2小時=( )分 60秒=( )分
60分=( )小時 1星期=( )天
3分=( )秒 4星期=( )天
二、新授。
1、課題:認識年、月、日。
提問引入:我們以前學過了一些時間單位,如小時、分、秒,誰知道還有哪些時間單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書課題。
問:誰知道一年有幾個月?
2、認識年歷。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歷。
教學生學會看年歷,并且指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回答問題:
一年有幾個月?
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各有幾天?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分別找出:兒童節、元旦、國慶節、教師節、勞動節、婦女節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日是星期幾。
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歷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是星期幾。
3、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歷)
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3頁有關平年、閏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確定閏年的方法:
接著。教師講解:經過科學家的測定,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大約是355天6小時。
一年以365天計算比較簡便,這樣一年少算了大約6小時,四年就少算了大約24小時,即一天。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閏年。又因為4年中大的少算的24小時實際上并不是24小時,如果長年累月也要造成誤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聞,必須是4XX年的倍數才是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