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下冊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4)再讀“馱”“掏”,指導書寫,學生練習書寫。
2、檢查難讀的句子
(1)師:有沒有特別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大家一起讀一讀。
屏幕出示句子: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2)教師指導朗讀。
3、檢查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
(1)師述:我們讀準了生字,讀通了課文,現在看一看大家能解決哪些問題。
(2)學生匯報讀懂的內容,教師相機指導。
[我知道木雕是指——
我知道賣木雕的少年是——(板書:非洲 十五六歲黑人少年)
我知道作者和賣木雕少年之間發生的事是——(“我” 買 木雕少年 賣木雕 )]
三、研讀課文,探究重點問題,深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一) 學習課文一、二兩個自然段
1、引述:剛才有位同學說,作者是因為要買木雕才遇到賣木雕少年的,那么作者為什么要買木雕呢?從哪里可以知道?
2、學生匯報第一自然段。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該生讀課文。
3、引導:“一定要游覽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
4、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從剛才的畫面看到它的壯美,課文中是怎樣寫的?
5、屏幕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齊讀第二自然段,問: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
[相機理解“名不虛傳”“游人如織”]
6、這里作者以十分概括的語言寫了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景色,你認為有沒有道理?
7、師述:對!因為買木雕是課文的重點內容,而大瀑布的景色是次要的。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知道,是因為朋友介紹要買木雕,所以作者才去買木雕。
8、齊讀一、二兩個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三——九自然段
1、師引:同學們,作者在朋友的介紹下,應該是決定要買一、兩件木雕工藝品的,但是作者買了嗎?快速閱讀課文3——9自然段,思考:
(1)你是從哪句話看出買了沒有?
(2)在作者和賣木雕的少年買賣木雕的過程中,作者是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說的?用“ ”劃出相關的語句;賣木雕少年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用“~~~”劃出相關的句子。
2、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 匯報討論。
(1)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匯報作者買了沒有。
屏幕出示句子: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板書:沒有買木雕]
(2)學生找出作者怎么做的、怎么想、怎么說的句子匯報。教師適時點撥。
a:從這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嗎?
b:能不能感受到作者沒有買木雕的遺憾?
(3)學生找出賣木雕少年說的、做的句子匯報。教師適時點撥。
[屏幕出示相關句子:
“買一個吧!”坐凳的主人是一個十五六歲、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深情。]
a:教師引導: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b:從這些語句中,你能想象出少年是怎樣想的嗎?
[急切地勸說,希望作者能夠買一個木雕。]
4、小結過渡:是的,在整個作者和賣木雕少年的買賣過程中,作者的愛不釋手卻又猶豫、矛盾的心理,以及少年急切希望作者買木雕的心情,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能不能通過讀,來表現他們當時的心理活動呢?
2、指導朗讀課文中的買賣對話部分。
(1)學生先自由讀,然后在小組內分角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