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課堂實錄與教學反思
師:出示句子。為什么要做得和白天一模一樣的?
生:她看上的就是這個。
師:為了這個“一模一樣”,他可能做了哪些事情?
生:看著那個大的象墩,在家里很用心地刻。
師:是呀,刻的 時候可能手都磨破了,才刻得一模一樣。還可能¨¨¨
生:跑了很多地方,去找木材。
師:這么辛苦,也在所不辭啊!
生讀整自然段話。
師: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沉甸甸”,找出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寫到沉甸甸的句子。
生:既然只有拳頭大小的小象墩作者為什么用上“沉甸甸”一詞?
生:兩國友誼沉甸甸。
生:愛心沉甸甸。
師:是呀,情意沉甸甸啊!
師: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晚風吹拂的夜晚,再次感受那動人的情景。
生配樂深情朗讀。(《友誼地久天長》音樂起)
師:我們知道非洲的瀑布很有名,木雕也很有名,可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不知姓名的少年呢。因為他有一顆——
生:高尚的心。
生;美好的心靈!
生:淳樸的心!
四、升華拓展夸“少年”
師:回國后,作者把這位少年介紹給朋友聽,大家聽了,紛紛夸起了這個黑人少年。人們會怎么夸他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夸。你可以從黑人少年的外貌、心靈、所賣的木雕等幾個方面去考慮。
生:同桌之前先說說,寫在《課堂作業本》中,注意用詞準確、句子通順。(《友誼地久天長》音樂起)
本次教學中我努力體現了以下教學理念:
一、緊緊抓住“語文”的韁繩
二、課外資料引進的有效性
三、牽一發而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