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教學案例
二、對文本挖掘不到位。
“你是中國人吧?”“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這兩點是文本的重中之重。在教學時,在講“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時,出示中國援建鐵路的資料,讓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對非洲人民的無私幫助,從中體會到非洲人民對中國人的感激、尊敬。進一步體會中非人民的友誼,讓學生有感情地讀了讀,學生體會并不深。
課堂教學中,許多時候,不是學生沒有能力感悟,也不是學生無話可說,而是,作為老師能否很好地找準文本情感的生發點,適時地將學生“請”至文中特定的情境之中,激活生活與文本的聯系,從而更深入地感悟文本。
閱讀教學中,教學應當目標明晰,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語言,聯系生活,將文本的語言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教師應當留給學生思考與學習的空間,以讀寫結合落實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本色語文也可以簡簡單單地教,扎扎實實地學。這些都是我以后應該追求的教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