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故鄉的楊梅
一、課文簡析《我愛故鄉的楊梅》是一篇狀物抒情的記敘文,文章開篇點明主旨,直接抒發了“我”對故鄉楊梅、對故鄉的熱愛之情。接著將強烈的感情融進了對故鄉楊梅樹生動形象地描述之中,然后著重描寫了楊梅的可愛。
了解楊梅的形、色、味,從中學習作者細致地觀察事物的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第二自然段擬人句的意思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關于教法選定
“教無定法,但必有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特點,為了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增強教學效果,我將變式法、直觀演示法、朗讀指導等方法滲透于教學過程中。
變式法:
先指導學生學習寫“果”,著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再由“果”講到“樹”,最后回顧全篇。這種改變課文敘述順序,直奔重點段落的方法,既突破了重點,以兼顧了全篇。
直觀演示法:
為了將楊梅生長過程由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形象,增強學生感情體驗,在教中,我采用多媒體再現楊梅的生長過程,讓學生輕松地感知楊梅果形、色、味的特點。由于cai集圖文音形于一體,能調動學生多種感觀與活動,使他們能在具體的聲像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朗讀指導法:
由于課文詞句優美,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朗讀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詞句,領悟作者感情。而且通過朗讀還可能加速語言文字內化的過程。
三、關于學法的選定: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只有學習得法,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才能獲取自能讀書、自我發展的能力。由于這篇課文寫楊梅果“形、色、味”的三個段落結構基本相同,我抓住這一特點,設計了“教學法、正向遷移、鞏固深化”三個教學環節來重點訓練鞏固學生掌握“讀→找→說”的學法指導。使他們朝著“自能”讀書的目標前進。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體現學法指導的層次性。
四、教學程序的安排:
如果說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教學的前提和基礎,那么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為了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如下教學程序:
(一)整體感知,明確重點
帶著問題進行聽讀課文:
問題:文章哪些自然段是寫楊梅樹?哪些自然段是寫楊梅果的?重點寫什么?
這一設計,使學生可借助圖像進行圖文對照,將文字形象化。從視覺、聽覺上體驗課文情感,并在輕松的情境中找到問題答案,這樣既讓學生理清文章記敘順序,又讓學生明確本課的重點。
(二)滲透學法,突出重點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閱讀教學目的關鍵是要教給學生一些具體的讀方方法,使學生脫離老師,逐漸進入自然讀書狀態,因此,我根據課文段落結構相似特性,安排了一個“讀→找→說”的讀書方法訓練,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中:
1、老師總結學法:學習這一段時首先讀課文,然后找特點,最后說特點,簡單來說就是“讀→找→說”,(邊說邊出示課件:學習方法:讀→找→說)這一課件簡結明了,有助于學生迅速掌握方法。
2、定向遷移:
通過第四自然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讀→找→說”三步讀書法,但要達到熟練程度還需訓練,因此學習楊梅果顏色這一段時,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讓學生嘗試用學法來學習,從而鞏固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