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故鄉的楊梅》教案
教學目標:1,素質思想品德教育: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故鄉楊梅的可愛,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情感教育。
2.基礎知識教學點: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樣把楊梅形狀、顏色、味道等特點寫具體的。
3.能力訓練要求: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提高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楊梅的可愛,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2.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能用一兩段話寫一種家鄉特產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我愛故鄉的楊梅》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全文通過作者對楊梅樹和楊梅果的兩方面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楊梅的喜愛和對故鄉的熱愛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是對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在教學中,我直奔重點,先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描寫極為詳細的楊梅果,接著引導學生簡單的學習了楊梅樹,最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著力凸現以下幾點:
1、課前先對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詞語進行引導分析,為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掃清障礙。
2、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最佳方法,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以讀為本,以讀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3、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在教學中,我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有目的地合作學習,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的體驗,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4,在本節課中還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給文章補個結尾,加深對本文的理解。
5,這篇課文是學生作文的范例,因此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我對文章做了小結,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并讓他們仿照作者的寫法來說說自己家鄉的特產,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程序:
一、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
2,議論: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從題目中你想知道什么?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小結。(把學生想知道的問題作為本節課教學的著力點)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邊聽配樂課文朗讀,邊看相關畫面,邊思考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說說自己的感受。
2、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從那兩方面來寫楊梅?重點寫了什么?
三、 速讀課文,鞏固認知,指導學生解決下面問題:
1、 哪一節寫的是楊梅樹?哪幾節寫的是楊梅果?
2、畫出具體描寫楊梅果的句子。
△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學習心得后作匯報。
四、精讀課文,品悟重點語句:
1、 指名朗讀描寫楊梅果形狀的段落。(第四段)并讓學生思考:
a從這段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b作者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指導學生觀察事物、描寫事物的方法:一看、二摸、三嘗,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
2、按照學習第四段的方法學習五、六自然段。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
(2)、說說從五六段中知道了什么?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3)、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自學后交流,教師可作適當的點撥,如楊梅果顏色變化過程的詞語“先是……隨后……然后……”
在此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
我們今后在觀察事物時,也要學會按一定的順序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