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之二
4、你是通過什么方法搜集到資料的?
(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了解資料的獲得有多種方法:到圖書館查閱.上網查詢等等。)
5、為什么法布爾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
出示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指名讀、齊讀課題
。ㄍㄟ^《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富有詩意的語言和他敏銳的觀察力。當學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后,對法布爾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增強了學習本課的興趣。)
。ǘ、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后學生進行評議,評議重點是生字字音是否讀準
3、教師出示重點詞卡檢查:濃厚、訓斥、迷戀、怒氣沖天。
(本環節設計是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通過自學、學生之間的評議及教師的指導,幫助學生掃除生字障礙)
。ㄈ、整體感知,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對小時候的法布爾有哪些了解?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說一說。
2、通過剛才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
(學生在初讀課文之后對法布爾有了初步了解,對課文大致內容有了整體感知)
。ㄋ模、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自由讀2、3段。
你們對法布爾有哪些了解?
說明:依據學生當時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師結合重點做相機的調控。師生共讀、共議。交流的重點內容及過程如下:
生:我覺得法布爾觀察昆蟲很著迷。我是從“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边@句話看出來的,他為了觀察昆蟲,居然連回家都忘了。
生: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F在,他終于找了這位‘歌唱家’!边@一句感受到法布爾很執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我從“終于”這個詞感受到他找到這只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師:你們想想,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叢里的小蟲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癢,但為了不驚動紡織娘,他忍著一動不動。
生:他發現紡織娘了,猛地往前一撲,可紡織娘一下蹦走了,法布爾膝蓋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爾發現了這只紡織娘,連續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叢中,觀察著它,常常連晚飯都忘了吃。
師:你們的描述讓老師好像看到了當時的情景,法布爾捉住這只紡織娘的確是不容易呀。你們能把這種很不容易的感覺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2、3段(從學生讀書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們對“三天前”“終于”這些重點詞都有了較深的感悟。)
師:看你們讀得這么投入,老師也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行嗎?(學生很高興)
師讀第二段,加上錄音(呼喊的聲音):法布爾!法布爾!法布爾!
生讀法布爾的話“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住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師:這只蟲子真可愛!三天前,你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來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原來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這位歌唱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