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借助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生詞。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理解生詞。
教學難點: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理解生詞。
1、出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得有感情。
2、字形指導:“摘”字別寫錯。
3、哪些詞語你不理解?提出來師生互相釋疑。(注意指導理解詞語的方法。)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4——9自然段分角色朗讀。
2、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寫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
3、課文寫小女孩幾次摘花瓣?(2次)分別在哪些段落中?哪一次寫得最詳細?
4、我們現在可以先把這兩次摘花瓣分別單列為一段,接下來看看剩下的自然段與這兩段有無緊密
5、齊讀剩下的自然段
6、學生各抒己見,說說段落劃分,師及時點撥指導。7、師歸納:我們按時間的不同把課文分為4段:
第一段(①):寫“我”家門前開滿月季花。
第二段(②):寫第一次看到小女孩摘花瓣。
第三段(③——⑩):寫小女孩第二次摘花瓣,并且“我”搞清了小女孩摘花瓣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寫小女孩給媽媽送花瓣的事感動了我。
三、熟讀課文,初步體會小女孩“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四、總結:通過對這篇課文的了解,你還有什么疑問?或者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精讀課文,感悟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2、抓住關鍵詞語和人物對話中的提示語,細心品人物的美好心靈。
3、針對最后一自然段展開想象,訓練口語,進一步理解文章內涵。
教學重點:精讀感悟,品味情感。
教學難點:對關鍵詞和提示語的理解要通過反復細讀去領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懂事的小女孩,誰能說出她為什么懂事?
2、找讀相關語句讀一讀。(第7、9自然段。)
3、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六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精讀學文。
過渡:上節課我們知道了課文兩次寫小女孩摘花瓣,其中第一次寫得簡略,第二次寫得詳細。我們先易后難,來看“第一次”。
㈠、指名讀第二段。
1、畫出小女孩摘花瓣時的動作。(俯、雙手捧著、穿過、跑遠。)
2、同學們帶著你的理解和感受再讀這一段。
3、反饋對這些動詞的理解。(結合課文插圖作答。)
4、師:還有一詞也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小心”,你從這個詞語中看出什么?(小女孩不是有意在搞破壞,說明她很細心。)
過渡:課文第一次寫小女孩摘花瓣,用了很多動詞修飾,我們從語詞中感受到了小女孩對月季花瓣的喜愛,那么她摘花瓣做什么用呢?
㈡、分角色朗讀第二段。
1、畫出描寫小女孩被“我”發現摘花瓣并叫住時的表情句子。
2、“不知所措”、“惶恐”說明小女孩心里表現是怎樣的?(有些害怕。)3、師:出現這種心情表現很是正常,因為畢竟小女孩不是理粗地做這種事。后來怎樣呢?
4、指名分別讀4——9自然段。
5、通過作者與小女孩的對話,我們終于得知小女孩偷摘花瓣不是為了自己取樂,而是送給生病的媽媽。如此看來,這花瓣當摘不當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