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射虎》系列解讀及教學設計
【“一陣疾風……”和“猛然間……”兩句話是對李廣臨危不亂和神勇無比的大將風范的最生動精彩的描繪,也是理解全詩的關鍵!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李廣的隨從便去射虎的現場尋找獵物【平明尋白羽。想必,將軍一大早就給副官下了這樣的命令:“帶兩人把老虎拖回來!”隨便的懷疑就能斷定是獵物而不是敵軍?“大意失荊州”啊,對了,他們沒讀過《三國》。總之,思考不夠縝密,欠周全】。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第四聲】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謝天謝地!幸好是石頭!意外中的意外】!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沒在石棱中。充滿奇跡的夜晚,將軍的形象立即高大起來,于盧綸而言,最賞識自己的人如此武勇,何幸如之;于全軍而言,跟這么牛的將軍并肩作戰,何幸如之?就像巴頓將軍對自己的士兵們說:“將來,你們可以驕傲的跟自己的孫子說,當年是和巴頓將軍一起并肩作戰的!”】。
【“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一句,充分體現了李廣不但射中目標,而且給目標以致命的創傷,這是“沒(mò)”的真正內涵。
文包詩的教學歷來為大家爭議,教學目標究竟是指向何處——文?詩?很贊同漢韻的說法:“緊扣詩歌,濃墨重彩;潛心會文,升華情感;工文統一,相得益彰。”會文需潛心,潛心的目標指向濃墨重彩的緊扣詩歌。潛心會文,重在緊緊抓住“猛然間……”和“那白羽箭……”這兩句最能體現李廣箭法高超(穩、準、狠)的語句,這是李廣神勇無比的具體表現,會文之所以要沉潛下去,就是要盡量避免“神勇無比”成為一個符號,一句套話,要還原李廣無比的神勇。如此,李廣的神勇無比才會悄悄走進學生的心中:怪不得李廣去世幾百年后盧綸對他還是贊不絕口——對他贊不絕口的又豈是盧綸一人而已!問題是:怎么做,才是詩教的濃墨重彩?】
二
盧綸和《塞下曲》解讀:
盧綸為什么寫《塞下曲》?寫給誰的?渾瑊還是自己?……
盧綸的官運一直不佳,因屢試不第,而倚仗其出色的交際能力混跡于達官貴人之間,盧綸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權貴大僚,有宰相元載、王縉,任過實職的宰相還有常袞、李勉、齊映、陸贊、賈耽、裴均、令狐楚,渾瑊、馬燧、韋皋雖未任過宰相,但也是大權在握的人物。盧綸與之交往的,還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著入仕、升遷大權的人物,如皇浦溫、鮑防、黎干、盧甚、張建封、韋渠牟、裴延齡、王延昌、徐浩、薛邕、趙涓、李紓、包佶、吉中孚、肖昕,其他朝臣、各級官員和名門子弟則更多。與一些著名詩人的交往則更無須細數。從這個意義上講,盧綸又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社交家。唐代詩人的社交有一種挺有意思的方式——干祿。干祿,就是求祿位,求仕進。當然,干祿不是唐人的發明,《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漢王充《論衡·自紀》:“不鬻智以干祿,不辭爵以吊名。”《梁書·明山賓傳》:“兄仲璋嬰痼疾,家道屢空,山賓乃行干祿。”詩人奉上專為待結交的權貴而寫的詩歌就是干祿。最有名的干祿詩要屬孟浩然寫給時任宰相張九齡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了。盧綸的社交如此活躍,結交的權貴如此之多,想必寫干祿詩也花了不少心思。得于權貴們互相推薦,在邊將渾瑊的幕府工作。長時間跟隨渾瑊馳騁沙場、慷慨悲壯的邊塞生活豐富了他的生活,錘煉了他的意志,也堅定了其建功立業的志向,組詩《塞下曲》就反映了他在此階段的心聲。自稱“上不疑我”的一代名將渾瑊將軍在長期征伐的過程中鍛鑄的無窮魅力令其跟隨者倍感振奮,俱以從之為榮,深受“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影響的盧綸無法例外,其激烈的詩人情懷讓他不能自己:渾瑊將軍,非李廣不能比!四首《塞下曲》如行云流水般傾瀉而出——得遇“李廣”該是多么幸運的事?我就是李廣該……真不敢想!長時間的懷才不遇總是一件讓人神傷的事情,陳子昂登幽州臺(傳為古拜將臺)就有過這樣的慨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番雄心天地可表!一旦展露才華的機會來臨,便紛紛像李白這樣: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盧綸難道不是這樣?也不能藉此就說盧綸是個官迷,是個屁精,呵呵。從詩的意境看,盧綸遠比陳子昂慷慨,也比李白含蓄得多,歌頌李廣的同時,歌頌了渾瑊;歌頌渾瑊的同時,也袒露了自己的雄心壯志。短短20字組成的四句話,看似簡單,意實涵詠,余味悠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豪情萬丈的人,卻在剛剛引起唐德宗注意后的不久,便撒手人寰,譜寫了又一曲英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