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兵》教學反思
《菩薩兵》教學反思
教學片斷一:
(過渡)師:這時候,翻譯提出去找他們。可結果呢?
學生齊讀翻譯的話。
理解“烏云”。師:這里的烏云,真的是指天上的烏云嗎?(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導前后聯系理解。)
生:不是天上的烏云,是指反動軍隊。
引導結合生活實際,想象說話。師:你在電視里、電影里看到過反動軍隊是怎樣糟蹋老百姓的嗎?
生1:他們對百姓想殺就殺,根本不把百姓當人看。
生2:反動軍隊把老百姓的家都燒了,使百姓無家可歸。
生3:他們看到有什么值錢的東西就搶,甚至連一只老母雞都不放過。
師:是呀,反動軍隊不把百姓當人看,對他們實施了“殺、燒、搶、掠”(板書),藏胞見了他們,能不聞風喪膽嗎?
教學片斷二:
教學課文的最后一部分。
1、師:看圖上,這群悄悄回來的藏胞,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奶奶,一個年輕的小伙子,一個可愛的小孩子……你看到這干干凈凈的院子,這平平展展的土地,你會對身邊的家人說些什么?或對朱德、紅軍說些什么?用一、二句話寫下來。
2、學生寫話。
交流。教師采用記者采訪的形式進行。
師:請問這位藏胞的小伙子,你當時看到紅軍為你們做了這么多事,你說了什么?
生1:紅軍同志,你看我長得還算結實吧,求你們讓我也參加你們的隊伍,讓我也能為百姓做點事吧!
師:你是藏胞的小朋友吧,你又說了什么?
生2:紅軍叔叔,你們為我們做了那么多的事,就像是我的親人,我謝謝你們。
師:藏胞的老爺爺在哪里?哦,是你,你想說點什么嗎?
生3:紅軍同志,我老漢活了這么大年紀了,還沒看見過像菩薩一樣的兵哪!朱德同志,我老漢向您跪下了!謝謝你們哪!
教室里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體現“全面”與“綜合”是新時期語文教育的一個新理念。語文綜合素質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語文素養。要培養這種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實踐證明,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確是一條可行之路。加德納的多元智能學說作為一種理論支撐,也為生活化教學的探索注入了活力。在以上兩個教學片斷中,教師在教學時,把教育和生活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潛力得到發展。那么語文生活化教學實踐的重要性在哪?我覺得可以結合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探討。
一、“生活化教學”豐富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以往的語文教學,更多地是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與語文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忽視了語文對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響。學習與生活的脫離使教學變得過于抽象、理性。“回歸生活”已越來越被教育界認可。在以上的第一個教學片斷中,教師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聯系自己在電視、電影中的所見所聞,再談反動軍隊是如何糟蹋老百姓的,就水到渠成了。這一切都源于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建立,因為生活的本質在于它的豐富性,當學習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時,就可以利用生活資源豐富的優勢,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生動。
二、“生活化教學”發展了學生的個體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