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兵》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以《菩薩兵》為題,此時,因為有了以上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師再來解釋“菩薩”一詞,引導學生理解“菩薩”一詞不是迷信,而是一種信仰,“菩薩”是佛教用語,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這也是菩薩一詞的本義。而在這一課中其意思還有著“心地慈善的人”的意思。而藏民們稱朱德為菩薩一樣的司令,稱紅軍為菩薩一樣的軍隊,那是藏民對紅軍最高的贊譽啊!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地體會藏民的心情,這時抓住“幾時見過”這句話,追問學生:“那他們原來見過的是怎樣的軍隊呢?”,孩子們從平日的電影電視中獲得的經(jīng)驗,腦海里很快就浮現(xiàn)出“燒殺搶掠、強盜一樣的軍隊”的畫面,真正理解藏民們真是“吃盡了反動派軍的苦頭”,這樣的對比,起到了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的引導,也讓學生理解了軍民魚水情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這篇文章傳遞的信息非常多,僅僅靠課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對于孩子來說,這里的未知數(shù)太多了,因此,用這一課引領(lǐng)學生讀讀長征方面的書,還是可行的。學生如果能主動去讀了,長征就不會那么抽象了!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當學生在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fā)芽、生根、開花、結(jié)果……”時遇到了難處,對于省略號,大多數(shù)學生很難理解這里到底省略了什么,雖然有個別同學說出了我心中的答案(紅軍在藏族同胞心目中的影響,就想植物的生長,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永遠長存,不會消失。),但并不能代表大多數(shù)同學都理解了。怎樣要讓學生自然地理解這樣的句子,我想,還應(yīng)該自然引導,隨機點撥,切不可生拉硬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