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流露源自親身體驗——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習作4》案例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由于教師主觀狹隘的命題,不可能觸及每個學生各不相同的興奮點,導致學生不得不搜腸刮肚,敷衍成篇;或胡編亂造、馬虎了事。鑒于此,我擴大習作的觀察范圍,即以我們的校園為基本范圍,可寫校園內的某個角落、某個場景,甚至可以是一草一木,一次偶爾心得;也可寫廣場、公園你最喜歡的某個角落、某個場景,地點不限。為了保證學生有切實可用的素材,我要求大家利用雙休日走出家門,盡量去自己熟悉或喜愛的地方,同時給每位學生設計并提供了一份“觀察記錄表”。課前準備:根據需要填寫“觀察記錄表”或者帶一張走進大自然游玩時的照片或者自己喜歡的圖畫教學過程:一、 新課導入小朋友,告別了酷暑炎炎的夏天,現在我們已經走進了涼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不僅僅是天氣發生了變化,我們發現周圍的小花、小草甚至小動物們也都或多或少的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位仔細的小朋友就把他在小山坡上看到的景象用自己的筆寫了出來。二、 讀懂例文,討論寫法1、 學生自讀,思考:文中寫了什么?可以用筆圈出來。生很容易回答出:草、花、蝴蝶、螞蚱2、 給這四個詞分類,你會嗎?生:太簡單了,當然草和花是一類,因為它們是植物,蝴蝶和螞蚱是一類,因為它們是動物,自己能活動。生:風一吹,植物也會動。師小結:在一篇文章中同時出現有動有靜,我們把這種寫作方法叫做動靜結合。3、 小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草、花的呢?聽老師分別范讀有關句子后,生討論交流:草——高矮 顏色 花——顏色 名字4、那作者又是怎樣寫蝴蝶、螞蚱的呢?學生主動把最后兩句話讀了出來,在讀第二句描寫蝴蝶的句子時卻有同學忍不住“噗哧”一下笑了出來。師問:為什么笑呢?生說:那蝴蝶膽子真是大,竟敢飛到我身邊來。生說:我覺得這句話寫得太有意思了!我也想到山坡上去玩了。師說:是呀,這位小作者還寫出了當時自己獨特的感受。5、書上把這位小作者當時玩的情景畫了出來,請大家先看圖,再與文章相對照,你能發現作者是按什么順序逐一來寫的嗎?師告訴學生:是按由遠到近、先靜后動的順序觀察來寫的。(對于剛真正接觸作文的學生來說,對寫作的方法了解很少,需要教師適時的點撥、傳授)6、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次習作要抓住兩點:(1)抓住主要景物,寫出景物的主要特點。(比如顏色、形狀、動靜變化等)(2)要按照景物的方位遠近和觀察的先后順序,這樣才能把要寫的景物恰當地連接在一起。三、練習寫作,反饋交流1、拿出自己的“觀察記錄表”或者帶來的照片或者風景圖都可以,只看自己的,安靜的思考你準備寫這其中的哪些,先寫什么,然后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回憶當時的情景,也可以寫出自己的感受與大家來共同分享。2、(靜心思考三分鐘)開始寫作。3、(15分鐘后)請停筆。交流修改后學生的習作:生1:今天天氣真好,我一大早就出了家門,來到小區里的廣場上和小朋友玩。我發現小樹的樹葉開始往下落了,枯黃的葉子往下落的時候,有些像蝴蝶,飛著,飛著,好像在跳舞,真美。小草們也開始脫掉嫩綠色的外衣,換上了暖和的黃毛衣,它們漸漸地躺下了。大雁排著整齊的隊伍一起向南方飛去。我和小朋友也都脫下了單薄的短裝,換上了長裝。(在小區里看到的秋天的景象) 生2:秋天是人們豐收的季節,果園也五彩繽紛,這邊的蘋果像一位位害羞的小姑娘,那邊的橘子、柿子像盞盞大紅燈籠,一定還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旁邊的石榴們一個接一個的張開了大嘴巴,露出了它們紅紅的牙齒。遠處,有幾座華麗房子,房前是一大塊田野,從遠處看還看不到邊呢!瞧!近處是一棵松樹,樹上的松鼠正忙著采松果呢!小喜鵲排著整齊的隊伍在遠方銜樹枝造房子,小青蛙在草叢里挖洞,準備美美的睡上一覺。(故事書里的彩頁畫到的景象) 生3: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玄武湖劃船。坐在湖中的鴨子船里,我清楚地看到野鴨飛上飛下,快樂地嬉戲著。放眼眺望,長長的河堤上人來人往,旁邊的垂柳在微風的吹拂下梳理著自己綠中帶黃的長辮子。漸漸地,我看見了前面路的兩邊長著各種各樣的小樹、小花和小草,劃著劃著,我聞到了一陣淡淡的香氣,甜蜜蜜的讓我口水直流,那是什么香氣呢?媽媽告訴我那是桂花香,一根桿子上長有三個花蕊,非常漂亮。(游玩時看到的景象) 觀察記錄表我選擇我喜歡的: 方位發現從遠處,我看到……,聽到……從近處我看到……,聽到……自己的感受……我發現有這樣一些植物 我發現有這樣一些動物 我發現,還有…… 填表人 年 月 日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