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在學習第三段時,紀老師先帶著同學們概括出小河的清美,再讓學生通過“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明鏡一樣“來感受小河的”清澈見底,教師范讀,再指名讀直到讓同學們感受到了美為止。 梁靜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文章,課文語言優美、脈絡清晰,是一篇美文。所以本課的教學應該在學生讀通順、流利的基礎上來賞析語言文字的美,并由此進一步感悟到北大荒的美。紀老師在教學這一課時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較好地采用了“讀”這個教學方法;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有個別讀、齊讀、默讀等等,學生既不感覺枯燥又在朗讀過程中充分感悟到了語言文字的美,尤其是默讀的訓練是中年級段的新要求,這堂課上老師有較多的指導,相信這也是學生的一個新收獲。課堂上,紀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和表達的情,同時也比較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和選擇文本中有價值的、關鍵的詞語、句子,采取“抽絲剝繭”式的方法引導學生感悟,指導朗讀,這樣循序漸進地教學,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吳敬安
紀老師扎實的教學功底和樸實的課堂總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聽了她執教的《北大荒的秋天》一課,同樣感受頗多。
一、準備工作充分
課堂伊始,老師就用指讀詞語的方式來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情況,并為本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學生們讀字讀詞準確流利,發音到位。三年級的第二課時學習還是要以字詞的復習來導入學習,讀準字音是項基礎而重要的任務,而這堂課中這個環節完成得很出色,這是個良好的開頭。
二、段的學習方法教授到位
三年級的教學要求明顯比一、二年級有進一步的提高,篇章的學習對孩子們來說都是個新的起點,所以教學起來是個困難,但這并不構成紀老師上課的困難。在教學第四段的時候,紀老師先讓學生讀全段,思考“本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個問題是低坡,學生通過思考大致能得出是圍繞“原野熱鬧非凡”來寫的。然后紀老師讓學生劃下這一句,滲透了“中心句”這一概念。這個過程是教授學生找中心句的方法,這也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然后紀老師又讓學生再讀第四段,思考課文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這個環節一來是完成課后第5題的練習,二來也培養了學生閱讀分析段的能力,教學得步步踏實,使得學生能步步緊跟。
三、板書清晰,巧妙歸納主題
課文的層次非常清晰,除去頭尾,2-4段是寫北大荒的風景優美,第5段是寫北大荒的物產豐富。課文學完,教師的板書寫完,但此時紀老師的訓練還沒有完。老師讓學生看著板書上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用上“不但……而且……”來贊美一下北大荒。這個訓練在我看來有兩點作用:第一,總結板書,歸納主題,讓學生觀察板書,進一步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并且學會用一句話來歸納課文;第二,滲透關聯詞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三年級的語言訓練不能像一、二年級一樣,隨意說一句話,只要沒有語病就好,而是應該有章有法。紀老師把關聯詞一滲透,學生馬上有抓手。并且還能用于以后的寫話訓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