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拉薩的天空 資料、課前思考和課后反思
三、學習生字,描紅。(略)
教學反思:
學習《拉薩的天空》這一課我是讓學生以導游和游客的身份去學習的。第一自然段先是欣賞完一組圖片后,讓學生從一個旅游者的身份去想,這一段描寫中哪些詞語最能深深吸引住旅游者?找到了“日光城”、“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讓學生當小導游介紹課文第一自然段,向全世界游客介紹拉薩天空的如此之美。這是一個既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口能表達能力的方式,我鼓勵學生在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可以用自己的話來介紹第一自然段所描述的天空。學生緊緊抓住優美的詞句,在說的過程中感覺到他們對拉薩的贊美之情,好像自己是真正的小主人一樣,把自豪和欣賞都流瀉出來了。《拉薩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筆優美,描寫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表達了作者對拉薩的喜愛之情。課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比喻貼切,對拉薩的天空描寫細致而且形象.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審美情趣的好文章。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品讀語言,感受美景,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語文能力得到培養。進入后文的閱讀,自由閱讀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并用筆把那些最能體現拉薩天空特點的語句勾畫出來.同桌交流后,從這幾個自然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來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在畫畫,讀讀,評評中,在與文本的多次對話中,學生們對拉薩天空的特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到拉薩的美.在培養學生各種語文能力的過程中也受到了美的教育。
課上完后,我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熟讀課文后,當一批外國游客的導游,將拉薩的美麗風光介紹給游人。要當導游,必須能對課文熟讀成誦,這就促使學生自主誦讀,并在誦讀中能夠傳達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美,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訓練。當導游,使學生有了一個將課文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的過程,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的積累與內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要向四十分鐘要效率,看來課堂上任何一個目標都得扎扎實實地去完成。
課后反思:
《拉薩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筆優美,但所描寫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認為欣賞圖片可以為下文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鋪墊。美與情感一開始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情感愉悅是美育的魅力所在,情感共鳴卻是獲得美的體驗的基礎。正因為圖片中顯示出來的拉薩湛藍、透亮的天空,學生對拉薩及當地人民的生活產生了由衷的向往之情,初步感受到藍天之下的幸福生活之樂,才能真正解決心中的疑團,達到對美的認可。此后的學習,學生談得有根有據,他們也能結合資料進行闡述。
課后反思:
《拉薩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筆優美,描寫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表達了作者對拉薩的喜愛之情.
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引導學生品讀,了解拉薩天空的特點,并通過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課文是怎么具體來描寫的呢?
進入后文的閱讀.自由閱讀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并用筆把那些最能體現拉薩天空特點的語句勾畫出來.同桌交流后,從這幾個自然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來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讀,評評中,學生們對拉薩天空的特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到拉薩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