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教學設計案例》反思
1、對自己完成的整體設計做總體的評價與描述,闡明優缺點。
總體來說,我認為優點是:這堂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完成了教學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檢查與反饋,另外教學資源的利用也很到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感官與興趣,當然這離不開教師聲情并茂的引導語。我覺得能取得這樣的教學效果得益于我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學習者特征的透徹分析,正是因為這樣,我才能合理的制定教學目標,并將其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從而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精心設計了每一個教學環節,合理運用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但即使這樣,我認為我的課堂還是存在一些缺點:由于,每一堂課都有意外,每一堂課都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缺陷,盡管我的教學設計很具體周到,但我很擔心會拖堂。
2、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合理,總結優缺點并給出改進建議。
優點主要表現在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三大板塊:
一、鞏固生字詞,介紹背景,揭示課題。我認為這是必要的,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民主導學,在這里,我又將其分為4個小版塊:
① 主要通過情境引導,同時適當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說一說、議一議,給學生充分的自讀交流空間,從而理解越國“兵敗求和”,理解越王的“萬般無奈”、“忍辱負重”,體會吳王的“驕傲自大”。 同時理解詞語“謀臣”、“免除后患”、“建議”。
②通過課件理解詞語“養馬駕車”“舂米推磨”, 通過引導想象交流,體驗勾踐的屈辱,體會勾踐生活艱苦,體會勾踐的“受盡屈辱”“忍辱負重”,體會勾踐此時報仇雪恨的心理活動。
③引導想象討論越王會怎樣報仇雪恨、發憤圖強,理解詞語“臥薪嘗膽”“轉弱為強”。 結合學生的想象交流,形象生動的理解詞語“轉弱為強”。
④學習“滅掉吳國”,同時拓展延伸,通過讓學生體驗吳王的處境及想法,讓生再次感受吳王當時驕傲自大的錯誤做法,同時受到“勝不驕,敗不餒”的教育。通過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檢測導結,在這里,我主要通過課堂檢測,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我認為這樣設計教學過程,層次分明,層層遞進,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故事情節,很好的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也達到了教學目標。
不足的是:我認為課堂容量可能有點大,會拖堂。
建議:如果把學習“滅掉吳國”,同時拓展延伸的部分放在第三課時會更好。
3、教學技能與教學策略的運用是否恰當,總結優缺點并給出改進建議。
優點:在這堂課中,我主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他們愛模仿、愛表演,而這篇課文是中國歷史故事,根據學生看歷史類電視劇的體驗,這課的教學課堂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營造自主空間,引導學生讀課文,想象情景,想象表演精彩對白,為學生創設展示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大膽地參與朗讀、討論、交流、表演等,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因此,我通過教師或激昂,或深情的話語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議一議,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想象、討論,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心理、情感,進一步懂得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不足的是:我認為課堂容量可能有點大,會拖堂。
建議:如果把學習“滅掉吳國”,同時拓展延伸的部分放在第三課時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