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小稻秧脫險記》教學設計
師:老師用圖示的方法把他們之間的情節表示了出來,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嗎?
4.師:小稻秧被雜草欺負,氣得臉色臘黃,當場就病倒了,這可怎么是好呀?在這個緊要的關頭,誰出場了?(噴霧器大夫)那么之后,噴霧器和小稻秧,噴霧器和雜草之間有又發生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繼續讀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把能說明故事情節的詞畫出來。看能不能也像老師這樣,用圖示的方法把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情節表示出來?
5.繼續讀3-5自然段。
6.交流:隨機板書 噴霧器 救了 小稻秧; 噴霧器 滅掉 雜草
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指生說)
7師:(指板書)哪兒是故事的起因,哪兒是經過和結果呢?
師:看著老師的圖示,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生說)讓學生互評是否講完整了,并讓他們在此基礎上補充。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利用圖示清晰地展現出課文主要角色之間的故事情節,學生能在圖示的幫助下學會概況,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良好基礎。)
四、指導分角色朗讀、感知角色形象。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
1.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這么生動而有趣的故事,我們一起來分角色讀一讀吧。課文中除了這三個人物角色的話之外,還有一些語言,那就是旁白。看來,要分角色朗讀需要四個人合作完成,就請同學們在四人一小組里,聽從小組長的分工,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吧。
2學生分組練讀。
3展示。
師:哪一小組的同學愿意到前面來,讀給大家聽。
a. 介紹角色分工。
b學生讀,其他同學端起課本,聽他們是否讀正確,讀流利了呢。(及時糾正學生的朗讀錯誤)
c評價學生的朗讀。
(二)感知文中角色形象
1.又讀了這個故事,文中的哪個角色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各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時,教師鼓勵小組成員人人參與共同完成朗讀任務,在合作中互相學習,互相啟發。
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再次交流角色留給他們的印象,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角色的認識。)
五、結束語:課下,請同學們繼續分角色練讀課文,如果能讀出感情來,你就會像孫悟空那樣“七十二變”,真的變成了課文中的角色啦。
板書設計: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寓農業常識于生動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雜草對于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
全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更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學情分析:三年級孩子喜歡讀故事,喜歡有趣的故事情節,更樂于去參與表演故事。鑒于此,設計本課的教學,主要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和演一演等形式,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力圖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附:《小稻秧脫險記》第一課時預習單
第二課時(簡案)
教學目標:
1.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會用“紛紛”“激烈”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文本特點,文中人物人物形象表現,和學生生活經驗進行朗讀訓練和說話訓練。并分角色演一演這個童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