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
一、導入
上節課,大家通過詩文對照讀課文,有了很多的感受,還和張老師一起解決了自己的一些疑惑,你們真了不起。
小朋友,這篇課文的題目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什么每到佳節時就會倍思親呢?請大家打開課文,讀一讀,想一想,
二、詩文對照,理解“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根據學生交流“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相機進行以下三個環節:
(一)、因為兩年遠離家鄉而倍思親
a)剛才很多同學都說到王維的孤獨,課文里說——(出示第一節,引讀、再指名讀)
評讀:一年365天,兩年730個日日夜夜,都是一個人在長安呀!
評讀:王維才17歲,也才是個比你們大不了多少的孩子啊!
b)離家兩年,長安不是王維的家鄉,在詩中用了一個詞就是“異鄉”。課時畢竟兩年了,也該會有自己的老師、同學、朋友,為什么王維還會覺得自己是長安的“客”呢?
是啊!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這里比家鄉更繁華,這里有獲得求取功名的希望,但這里沒有——(引說)長安沒有親人、長安沒有熟悉的鄉音、長安沒有家庭的溫暖等。難怪作者說自己是——異鄉的異客!
同學們詩的語言很精煉,一般用詞不重復,但是這里連用兩個“異”,就為了告訴我們詩人非常——(引說)孤獨,你看,全詩28個字,第一個字就是“獨”啊!
c) 指導讀好”獨在異鄉為異客”這句詩,(讀好一個“獨”字和兩個“異”字)
d)小結:有這樣長達兩年的,深深的孤獨,怎能不“每逢佳節倍思親”!
(二)因為看見別人過節團圓而倍思親
1、出示第二小節,邊讀邊想,在街道旁,在山路上你都看見了什么?聽見什么了? 是啊,重陽節這天,真熱鬧啊!
2、再指名讀第二小節。你們聽,他讀的時候感情有變化嗎?為什么這樣讀?誰還能這樣讀一讀?
3、小結(看見他人全家團聚,熱熱鬧鬧,再想想自己一個人,王維怎能不“每逢佳節倍思親”!
(二)因為詩人回想起以前和親人在一起過節的情景而倍思親
1、你從哪句詩看出以前過重陽節王維都是和家人在一起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少一人)
是啊,離那么遠都知道兄弟們重陽節一定會頭插茱萸登高遠眺,就是因為每年都是這樣的啊!
2、出示第三小節,指名讀,你讀出了什么?(從“總要”“手挽手”等詞和感嘆號等標點體會到往日親人們一起過重陽節的親密、幸福、和彼此的思念)
3、是啊,可是現在“遍插茱萸少一人”,(出示圖)兄弟們會說寫什么呢?4、誰來把最后兩句詩讀一讀。指導朗讀,最后的“少一人”可以處理地慢一些,低沉一些。
4、小結:兄弟情深,憶往日之快樂——怎能不“每逢佳節倍思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