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課標實驗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教學指要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小村莊變遷的故事,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的嚴重的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會小村莊變遷的原因:首先,管理的缺失——“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兩個“誰”的字連用,表明這里的人們沒有任何的約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樹非常隨便,因此,森林被破壞也就順理成章了,森林遭到過度的砍伐也就有了前提——管理的缺失。這個“拎”字活現出了人們非常隨意的心態,它把人們那種把砍樹沒當作一回事的心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出來。其次,森林的破壞——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兩個“不斷”表明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而省略號意味深長,它雖然省掉了文字的說明,但是比文字的說明更有韻味——對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這里動態地、含蓄地表明了“過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里連用三個“變成”,它表面上寫村民得到了有“價值”的東西,受益了。其實作者非常強烈地表達對人們對破壞森林的不滿與嘲笑。“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個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們“利用”樹木的一種方式——用樹木作柴燒,但卻深刻地表達出了對人們的錯誤行為的一種遺憾和譴責,大量的樹木,就這么輕易的破壞啦!日子雖過得紅紅火火,可樹木失去了,預示著災難也會隨之而來。然后,洪水的洗劫——“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了下來。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這里形象地寫出了大雨連綿不斷,生動地反映了在失去樹林的保護之后,洪水是多么的猖狂,多么的橫行無忌,洗劫了小村莊,小村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人們什么都沒有了。這點明了人們亂砍濫伐樹木的后果之嚴重,危害之大。
《路旁的橡樹》講述的是在修建一條公路時,為了保護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樹,筑路工人與工程師在不改變筑路計劃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的故事,贊揚了工程師和筑路工人的保護環境的美好心靈。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透過對人物的刻畫去體會內心世界:瞧,神態刻畫——“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一個“長久地”說明了工程師在內心深處經歷了比較復雜的心理斗爭,他“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程師為什么嘆氣呢?聯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樹應該得到保護,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使公路繞過橡樹,但這樣一來,公路就不會像箭一樣筆直了。這聲嘆息含蓄地傳達出工程師為了保護橡樹,在沒有改變筑路計劃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無奈的選擇。“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表明工人們在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之前,看到工程師在嘆氣,內心非常擔心、沉重。動作描寫——“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里。‘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他輕聲地說。”工程師的行動給了工人們一個最好的答復,也使整個事件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決;“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表明了工程師在解決問題之后的一種輕松心態。側面烘托——“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作為公路來講,自然是寬闊、平坦、漂亮、筆直為好,但人們為保護橡樹卻將其筑成“彎曲”的,顯示了人們愛護樹木、注意環保的高尚品質。語言描寫——“坐車過往這里的人不約而同地贊嘆道:‘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表明人們都很認同、贊賞工程師和筑路工人的決定、行為(正應了上文工程師的那句話“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因此,他們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因為他們有一顆愛護樹木、注意環保的美好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