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金子》教學設計談
[教材解讀]
“聽說有人在薩文河畔無意中發現了金子”,于是淘金者們便蜂擁而至。文章的主人公彼得·弗雷特也想去碰碰運氣。正當他淘金無望、準備離去時,卻發現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智慧告訴彼得·弗雷特,在這片土地上種上鮮花,必將獲得另一種成功。整篇文章內容簡明,情節曲折。從“掃興”到“失望”,從“發現”到“有所感悟”,從“全部精力”到“成功”,作者通過前后兩個故事片段的烘托與對比(挖金、種花),既成功塑造了勤勞、堅強的彼得形象,又很好地展示了彼得智慧、機敏的另一面;既將富有哲理、引人啟迪的深刻內涵寓于簡單平實的語言文字中,又巧妙利用語言文字的本身無窮魅力,深入淺出地為學生揭示了這么一個道理:要想獲得財富或者成功,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必須擁有智慧的頭腦。
通讀全文,無論淘金者的蜂擁而至與一無所獲,無論彼得的埋頭苦干與若有所悟,抑或彼得的不甘心和失望,發現和成功,這些都可以讓我們真切感受到語言文字所獨具的文化魅力,尤其詞語豐富的內涵更能顯現出文本“真金”的價值。因此,教學本文時,宜采用讀,做到讀思結合,讀悟結合,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文本,在讀中展開對話,在讀中豐富聯想,在讀中得到收獲。
[設計理念] 讀是課堂教學中最為根本最為有效的學習手段之一。語文教學中,應大膽地讓學生去讀,應努力為學生提供讀書的舞臺,并讓他們在充分的閱讀實踐中感受、感悟、感知。
[設計過程]
一、整體朗讀,感受“金子”
1、看到這個“金”字,你能聯想到什么?(師板書“金”字)
2、師板書“淘金”一詞。
①指名學生讀“淘金”一詞。
②知道什么是“淘金”嗎?(用水選的方法從沙子里選出沙金。)
③資料介紹(關于“淘金”)
3、揭示課題。
①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2課《金子》。(師板書“金子”)
②齊讀課題。
4、淘金————自學生字。
①金子是財富的象征,金子是富貴的標志。可以這么說,誰都想擁有金子,可是又有誰知道淘金者的艱辛,甚至很多人為了能“淘”到真金傾注了自己的所有。“淘金”,即使在今天,它同樣有著無窮的吸引力——這堂課上,老師也要讓同學們當一回淘金者,看看你們能否像文中的彼得一樣“淘”到屬于自己的“金子”。
②出示生字:
坑、彼、甘、附、買、錢、盆、軟、扮、實
③誰來“淘淘”這些“金子”?
重點提示:“甘”字的筆順,最后兩筆都是橫;“附”字中的“亻”應寫在豎中線上;“錢”字的 右邊要充分展開,特別是斜鉤要長一些;“盆”字要注意上下結構的比例。
5、自讀課文,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①“小淘金者”們,現在請跟隨淘金者的腳步,一起去淘金吧!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②學生自讀課文。
6、讀書展示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