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學設計
4、再讀這則寓言,它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禾苗生長是有自己的規律的。違反規律,急于求成,不能有好結果的。)
5、讀到這兒,你想對這個人說什么?
6、總結學法:剛才我們是這樣學習寓言故事的。理解題意——了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道理。
四、指導書寫
1、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哪個字的書寫?
(“焦”、“算”不能少橫。“費”、“望”注意上方壓縮。“此”、“丟”注意筆順。)
2、根據學生的討論,進行個別生字的范寫。
3、學生書寫,老師個別輔導。
四、誦讀全文,復述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守株待兔、樹樁、樂滋滋、鋤頭”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不勞動不會有收獲,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
一、復習學習第一則寓言的學法。
個別同學說說學習第一則寓言的方法。
二、自學第二則寓言
1、同桌互學第二則寓言。
2、交流:
理解題目:守株待兔。通過查字典理解“株”,再說說“守株待兔”的意思。
理解“竄、撞”的意思。說說“忽然、急忙”的近義詞。
3、朗讀檢查。
4、“他”這樣做對不對?錯在哪里?學生討論、交流。
5、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6、寓意揭示: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踏踏實實,通過辛勤的勞動去獲得成功。不能對偶然的東西存有僥幸的心理。
7、齊讀課文。
8、學習了課文,你想對種田人說什么?
三、拓展練習
體會用詞語的準確性。課后題。抄一抄。
(三個句子去掉帶點的詞語后,意思和原來的句子不大一樣了。第一個句子去掉“好像”一詞后,就是肯定禾苗沒有長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達的意思是說禾苗實際是在長的,只是由于長得慢,那個人感覺不到禾苗在長。第二個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個人在田邊怎樣地轉來轉去就不具體了,就不能表達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個句子里的“整天”是說種田人一天到晚地等著,可見他十分愚蠢。去掉這個詞后,種田人什么時間坐在樹樁旁等著就不清楚了)
四、寫字指導。
1、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哪個字的書寫?
2、根據學生的討論,進行個別生字的范寫。
五、語文活動
1)說一說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題目。
2)你還讀過哪些寓言故事?給大家說一說。
六、課后自學:讀更多的寓言故事,準備開展一次寓言故事會。
28、丑小鴨
教材分析:
這是根據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鴨》改寫的一篇童話。文中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丑小鴨因為長得丑,出世以后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雞啄,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丑小鴨只能離家出走,但仍然擺脫不了小鳥的譏笑,獵狗追趕的厄運。盡管遭遇如此凄涼,但他仍然沒有忘記對美好生活的深情向往。最終,可憐的丑小鴨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才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學習的權利。教師應重引導,少講解;重指點,少分析;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得到提升,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