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的早晨 (北師大版 三年級)
忙碌 變化: 過去、如今
贊美小鎮 多美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生字詞語卡片、江南小鎮的錄像、江南小調、柔美的音樂。
《小鎮的早晨》教學反思
一、抓景物--理解美
1. 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生在媒體畫面和配樂朗讀的感染下,學習興趣十分高漲。同時把地域之間的差異縮短了,此時身在西北的孩子在媒體中親眼欣賞了南國水鄉的晨景,心中深深印下了水鄉的晨景烙印。課上學生間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汲取眾長,引發了思維的交*、補充,同時注意傾聽,表白自己的看法,體現了合作友好的意識。品讀段、句、詞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情感挖掘透徹,與作者情感產生了共鳴,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2、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直接從課題人手,帶著“小鎮的早晨是什么樣的”問題自讀全文,并簡單說一說,使學生對小鎮的早晨有一個整體印象,初步感知小鎮的晨景美。
3.分自然段,細致分析景物特點,感受不同的美。通過讀、思、議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學會抓住景物特點的詞語感受景物的形象:淡淡的霞光、平靜的河面、清澈的河水、停泊的船群、遙相對峙的石橋以及輕漂的小船。而這一切都浸在霞光柔和美麗的色調中,使讀者感受到小鎮早晨恬靜的美。
二、抓朗讀--表達美
1、朗讀教學貫穿了課堂教學的始終,學生要通過讀,展開想像,把語言文字還原為生動形象的畫面。第2自然段描繪的是天剛亮時小鎮安靜的場景,但并非萬籟俱寂,而是靜中有動、充滿生氣。為準確把握這種意境,教師隨著一段極為輕緩、柔和的音樂進行范讀,引導學生入境,看畫面想像一幅靜溢的水鄉晨景圖,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小鎮的早晨是美麗的。第3自然段描繪的是人們開始活動了,小鎮熱鬧的情景,我指導學生從找出能體現小鎮熱鬧的詞語和句子,從語速和語氣上讀出小鎮的熱鬧。這樣,2、3自然段的朗讀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本課遺憾之處:個性差異的學生,在品讀課文中只停留在膚淺的認識上,不夠深入,有待于今后的教學中多關注一些,讓他們盡快進入角色。由此說明的問題:學生品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教學中天長日久、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