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故鄉的楊梅》教學反思
由此可見,一節課教師是否能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導語的設計是十分關鍵的,雖然它只有短短的幾句話,卻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本節課對導語的設計就充分考慮到了其重要作用,使它確實為學生入情入境的學習下面的課文創設了良好的氛圍,從而使學生能夠帶著極大的興趣和熱情來學習下面的內容。
二、運用電教輔助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難點,學生對于“貪婪”“吮吸”“歡笑”等重點詞語的理解需要教師的適當點撥,因而在本段的教學中我們分為以下幾個層次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受文章所描繪的場景,接下來請學生抓住給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詞語談出自己的感受及體會,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并且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以朗讀的方式展示出來。最后,在學生充分領悟到作者此時此刻的感受,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的時刻,教師適時播放一段優美柔和的音樂,從而使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在柔美音樂的配合下通過朗讀表達的淋漓盡致。雖然只是一段柔和的音樂,但此時它對學生的感染力卻是超乎想象的,它不但幫助學生突破了文章的難點,而且使學生能夠保持極大的熱情來學習下面的內容。
三、運用時比讀的方式,使學生進入文章所描繪的情境,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分析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楊梅的外形及特點)這部分內容時,我采取了對比朗讀的方式,將書中的描寫改為:楊梅是圓的,遍身長刺,等到熟了,刺會變平、變軟,味道很。請學生將此段話與書中的描寫進行對比,而后談出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充分體會到這篇文章字里行間都飽含著作者對楊梅的喜愛,進入文章所創設的情境,與作者產生共鳴。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要想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情感,真正以讀代講,教師不用挖空心思去設計很多花樣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而要緊扣教學目標,抓住課文及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自己的提問(特別要注意同一問題用怎樣的語言表達出來更易于激發學生回答的欲望)必要時可適當地運用一些電教手段,使課堂取得最佳的效果。因為學生只有真正地進入文章做創設的情境,才能夠深刻地領悟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地實現以讀代講。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學習,盡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更好的積累教學經驗,扎扎實實地進行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閱讀、領悟文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