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科利亞的木匣
區別“匣”和“箱”的字義,“匣”比較小,“箱”一般比較大。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盛東西用的。
(2)用比較法記字形、理解詞義:
箱(木箱) 倍(一倍)
相(互相) 陪(陪伴)
想(思想) 賠(賠錢)
(3)一字多組,理解字義
箱(木箱)(紙箱)(裝箱)
倍(幾倍)(加倍(倍數) 德(品德)(德國)
(4)易寫錯的字:德:右邊是十四一心四部分組成,不要丟掉“四”下面的一橫。
(四、)再讀課文,理請層次
1.學生標明自然段,朗讀課文。
2讀后說說你知道“科利亞和他的木匣”哪些事情。
(文章圍繞“木匣”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四年后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啟發。(第十三自然段)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本課是蘇聯作家左琴科寫的。課文中的“戰爭”指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于1944年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差不多用四年的時間,本文就是寫在那幾年中發生的一件事。
1、請同學分節讀課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戰爭開始時,媽媽做了什么?科利亞做了什么?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媽媽又是怎么埋木箱的?科利亞怎么埋的木匣?
(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科利亞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蓋上土,用腳踩了踩,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
4、質疑。讀了媽媽和科利亞怎樣埋箱子的經過。你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課文寫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又要寫出“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5、課堂小結:你覺得科利亞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說明理由。
同時隨機指導朗讀,如學生哪句體會到細心,聰明,就及時指導學生讀出科利亞的聰明,細心來。如2自然段從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事心細,想得周到)
討論達成共識:科利亞是一個細心,聰明,愛學習,愛動腦筋的人。
(六)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板書
26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 挖木匣 受啟示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一)、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挖木匣的。會用“如果……就”造句。
(二)、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二、教學重點: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