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科利亞的木匣
三、教學難點:怎樣理解“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疑。
我們來學習四年后戰爭結束,科利亞跟著媽媽、奶奶回到故鄉,挖四年前埋下的木匣,他是怎么挖的呢?讓生找出挖木匣的部分。
快速默讀,完成練習。
1.填空。
(1)戰爭開始時,媽媽從家門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 )步,很快( )。
(2)戰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亞從門口量了( )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后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
2.比較兩道題目,你發現了什么?(戰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亞從門口量了十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后來科利亞量了五步才挖到了木匣。)你的心中產生了什么疑問?
(二、)研讀。
1.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時,科利亞怎么做?
2.假如你就是科利亞,你會想什么?
(這個小盒子是四年前埋的,現在已經是九歲了,步子也大了,就不應該是十步了。這個木匣是四年前埋的,每個人都會長大的,我的步子也會長大的,會比以前大兩倍。)
3.科利亞怎么想,他的想法,你們明白了嗎?
學生讀第八到第十二自然段,找到科利亞說的話。
(出示詞語:仍然 一倍 不是……而是……)
(4) 科利亞埋東西和挖東西時量步子的示意圖。學生說說圖意。
(5)學生說說步數變化的原因。
(因為四年前,科利亞還小,現在他長大了,步子比以前大了一倍,所以只要走五步。再出示步子明理)
4.科利亞想的對不對呀,從哪里看出來?
5.在這個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已經告訴我們了,從哪個詞語看出來?
(果然:果然表示前面想的和后來發生的事實一樣。)
6.我會說:
(1)昨晚天氣預報說今天有大雨,今天中午,果然 。
(2) ,果然 。
7.作者用詞很準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課文)
8.他為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高興,他找到了木匣,也就挖到他的寶貝了,他高興嗎?同學們笑一笑,我們再一齊讀讀課文11、12自然段。
9.科利亞從挖木匣這件事中還懂得了什一個么道理?
(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步子也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10.討論:你覺得他講得有道理嗎?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11.找到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或家鄉的老照片,看看自己(或家鄉)有什么變化?
(三)、課堂小結。你是他身邊的伙伴想對科利亞說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四)、教學效果測評。
1、媽媽能找到木匣是因為( )
(1)媽媽記性好。(2)箱子沒有被敵人發現。(3)媽媽是成年人,四年中步子變化不大,因此能找到準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