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精選16篇)
《狼和鹿》 篇1
教材依據: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語言材料,展開想象,體會災難的嚴重及造成災難的原因。
3、體會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懂得破壞生態平衡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增強保護生態平衡意識。
教學重點:憑借語言材料,展開想象,體會災難的嚴重及造成災難的原因。
教學難點:體會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懂得破壞生態平衡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增強保護生態平衡意識。
教法選擇:本次教學活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轉換,采用“悟讀組合式”的方法組織教學。
學法指導: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故本次教學活動采用自主、探究學習方式,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獨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建構新知。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發閱讀預測。
1、談話激趣: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兩位朋友,想不想一起認識他們?
2、大屏幕出示“狼”的畫面,讓學生說說對狼的了解。
3、大屏幕出示“鹿”的畫面,讓學生說說對鹿的了解。
4、教師在狼、鹿之間加個“和”字,學生讀課題并猜測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目的:引發閱讀預測,激發閱讀欲望。)
二、自讀:深入閱讀切入點。
1、自讀,整體感知課文。
2、交流自讀后獲取的信息。(目的:深入閱讀切入點。通過初讀使得學生閱讀之前的預測和閱讀之后的結果產生巨大的反差,無形中深入了閱讀的切入點,從而為學生走進文中探究根源奠定了基石。)
三、感悟:轉換角色,創造性體驗。
1、細讀課文,讀出凱巴伯森林前后的不同,讀出鹿群前后的變化,并思索變化的原因。
2、轉換角色,使學生創造性的體驗。
課堂片段摘錄:
師:狼自古以來就是兇殘的象征,人們都想誅之而后快,可奇怪的是當附近的居民大量捕殺狼以后,卻給森林帶來了巨大的生態災難,愛動腦筋的同學們,你們愿意當回小老師,告訴我到底為什么嗎?
(學生一聽,高興極了,都想一展才華。)
生1:狼吃鹿是為了維護鹿群的種群穩定,將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使得森林不被鹿糟蹋的面目全非。
生2:狼吃掉的多是病鹿,有效控制了疾病對鹿群的威脅。
師:(贊許地說)哦,這么說來,狼既保護著鹿又保護著森林,真有意思!
生3:(聽了老師的話,搶著說)生活中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如人們都討厭黃鼠狼,卻不知,黃鼠狼卻是田地小衛士,科學家曾對它進行食性測驗,發現它們是捕鼠能手,吃雞的概率只有0.04%。
師 :哇,你懂的真多啊!我們真是錯怪黃鼠狼了!
生4:其實,狼、鹿、森林之間的聯系,只是自然界一種奇妙的食物聯系,而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張巨大的生命之網。它們之間息息相關、存亡相依,其中任何一環被破壞,生態平衡即被打破。
師:聽你們一說,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僅靠自身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否則就會破壞生態平衡,最終受懲罰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可是,現在我們這里的人們還認識不到這點,怎么辦呢?
生5:我們將這些知識制成手抄報,印發給人們,向他們宣傳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生6:給政府寫建議書。
生7:寫倡議書。
生8:把這個故事講給親朋好友聽,這樣一傳十,十傳百……
師:(順勢引導)你們的方法可真棒,這個任務就交給你們下去完成好嗎?
生(齊):好!
(通過角色轉換,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本課的難點問題也變得通俗易懂了,這就是“不教而教”的藝術。)
四、語文實踐:向生活延伸。
1、將《狼和鹿》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2、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向當地人民宣傳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設計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個性化的閱讀,在本節課的設計時主要體現了“轉換角色,使學生創造性地體驗”這一特色,即通過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存現的知識表達出來,并積極投入自己的體驗,獲得獨特的、有創意的感受。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把握了以下幾點:
1、導入,引發閱讀預測,深入閱讀切入點。
本節課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對狼和鹿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進行了種種預測,而這些預測又都是情理之中的,可課文的故事卻是出乎情理之外的。這種情理之中的預測與情理之外的故事,會產生一個巨大的閱讀期待落差,使學生在閱讀之中產生很大的閱讀沖突,從而為引導學生走進文中探究根源奠定基石。
2、轉換角色,使學生創造性地體驗。
角色往往決定著人的思維、情感、語言和行動。在語文教學中,從“學生”到“學生”的固有角色,常常使學生陷于“被接受”、“被教育”的傳統模式和消極狀態中,必然影響孩子在閱讀過程中充分地、有創造地活動。在這一節課中,如果一味地靠教師的講解,就顯得枯燥無味,可通過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換,既拉近了師生距離,又省去了繁冗的問答與講解,學生積極投入自己的體驗,把自己頭腦中存現的知識表達出來。此時的教師不再是學生的教師,而是與學生平等存在于課堂之中的生命體,是學生式的教師;此時的學生不再是教師的學生,而是與教師平等存在于課堂之中的生命體,是教師式的學生。
3、體現了“語文外延就是生活外延”這一新理念。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通過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向當地人民宣傳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這一實踐性作業,使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知識有機地轉化為能力,使課本內容的學習得到拓展,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培養。
《狼和鹿》 篇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今天,老師想讓大家用自己的話來給我們描述一下我們非常熟悉的兩種動物的特點。(板書:狼)說說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帶“狼”字的成語,能說幾個嗎?(聲名狼藉、狼心狗肺、狼狽為*、狼吞虎咽……)(板書:鹿)鹿又給你怎樣的印象?
2.可是,這篇課文的最后又怎么評價它們的呢?
3.出示:(1)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2)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4.讀讀這兩句話,明白加引號的詞嗎?這究竟是怎么回事?100百年間,同一座森林前后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閱讀課文的第一和第三小節)
二、緊扣“變”,找根源。
1.請你說說,課文中所描寫事物,前后哪些發生了變化?
(狼變少,滅絕;鹿增多,又變少;森林,由蔥綠變得綠色消退,枯黃蔓延)
2.森林的變化:
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可是,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灌木、小樹、嫩枝、樹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饑餓的鹿吃光了。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①你能說說森林前后顏色有什么不同?(狼被捕殺前,森林是蔥綠色的;狼被捕殺后,森林變成了枯黃色。)
②能想象一下蔥綠色和枯黃色的森林情景嗎?(地上是光禿禿的,草都被鹿吃光了。灌木在也沒有了,連樹皮都被饑餓的鹿吃光了。因為樹葉都被鹿吃光了,小鳥飛走了,再也不在這兒安家了。)
③是呀,以前生機勃勃的森林,現在呢?用個詞概括!(荒涼、蕭條……)
④這兩句話分別怎么讀?(第一句輕慢——美好的森林,”生機”、“蔥綠”重讀)(第二句悲傷語氣——荒涼的森林,“著火”、“枯黃”重讀)
⑤指名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3.鹿又有了變化:
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①狼被捕殺后,你們看到了怎樣的鹿在林間干什么?
②呆板而難看的鹿在林間無精打采地走著。
骯臟而又笨拙的鹿在林間呻吟。
4.質疑:
為什么有如此多的變化?這變化的根源是什么?讀第二節找一找。
(引讀第二小節:當地居民恨透了狼。他們組成了狩獵隊,到森林中捕殺狼。------生讀:槍聲打破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一個跟著一個,哀嚎著倒在血泊中。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25年,狼與其它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只。)
三.學悟第四小節
1.25年的槍聲改變了這一切。直到1942年,凱巴伯的人們也如夢初醒。他們明白了什么?
(1)指名讀第4節。
(2)交流:
①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居然”是什么意思?狼怎么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隨機板書:“功臣”)
②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為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禍首”什么意思?(板書:“禍首”)鹿怎么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真正的“禍首”是誰?
4.綜觀全文,課文中哪些情形是凱巴伯人們或者是你根本沒想到的?用“居然”說說。
五.明理
1.面對被破壞的森林,覺醒的人們(包括我們)有什么話要說?
2.其實天地之間有桿稱。狼鹿共存,好比是一架天平(隨機畫簡筆畫天平)。當有意殺狼保鹿,反而失去了平衡。
3.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例子,(《蛇與田鼠》、《狐貍和兔子》……)多多了解身邊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地球吧!
《狼和鹿》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的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展開想象來理解詞語,領會課文內容。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 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護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2. 能根據需要從課文中有效地提取信息,并在實踐中運用所搜集的信息。
教學準備: 課件一套.搜集有關生態平衡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感受森林之美麗、狼之兇殘
100多年以前,狼和鹿共同生活在美麗的凱巴伯森林,讓我們去看一看吧
1.課件出示:凱巴伯森林。
凱巴伯森林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播放美麗的凱巴伯森林和森林中狼兇殘地捕食鹿的錄像。
3、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1)學生自讀后按要求劃出描寫森林美麗的句子和描寫狼兇殘貪婪的句子。指名讀。交流。(2)師引讀,再度感受凱巴伯森林的美麗和狼的貪婪和兇殘。(3)述:小鳥歌唱,鹿群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并存,凱巴伯森林真令人神往。
二、文字比較,感受森林之變化
1、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又是怎樣的呢?課件出示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
2、這樣的森林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請同學們交流
3、指名回答。出示: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齊讀。現在你腦中的森林又是什么樣的?從哪些詞看出來的?看,這就是枯黃的森林。這樣的森林又給你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指名讀,齊讀。
4、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現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三、深入文本,領悟變化之原因
短短的25年,凱巴伯森林卻發生了多么令人震驚的變化啊,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二節,找出原因
2、指名說原因。原來,狼被大量捕殺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為什么要捕殺狼呢?當地居民是怎樣捕殺狼的?讀讀第二小節,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人們對狼十分憎惡、捕殺狼的數量之多的,情景之殘忍的。如果你能讀好這些詞,你就能讀好整段話
3、請同學們放聲讀讀第二自然段
4、指名讀。齊讀。
四、對比精讀,感受變化之巨大
1、狼和一些鹿的天敵被大量捕殺以后,鹿是不是生活的更好了呢?請同學們讀課文1、3兩節,分別找出表現感受鹿群數量、生活質量之變化的相關語句
2、鹿群的數量發生了令人不可思議的變化,請同學們完成填空
凱巴伯森林原來生活著大約 只鹿,人們在25年間總共殺掉了 只狼和其他鹿的天敵,于是,鹿的總數超過了 只。而到了1942年,凱巴伯森林卻只剩下了 只病鹿
3、感受鹿生活質量的變化
光是數量在變化嗎?生活狀況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1)引導學生再讀第一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鹿群雖然要時刻提防著狼,但生活中沒有饑餓、沒有疾病。
(2)引導學生想像凱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國時,起初鹿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可時間一久,饑餓和疾病就纏上了鹿群。
5、師小結: 25年前的凱巴伯森林只有4000只鹿,而現在卻超過了十萬只。大約是原來的25倍。鹿在大量繁殖,而森林面積卻沒有變化,導致森林中鬧起了饑荒,可以吃的都被鹿吃光了,現在的森林就像——(引讀)
6、不但如此,更大的災難降臨到了鹿群中,是什么呢?指名讀。是啊,它們受到了傳染病的威脅,大量的鹿都病死了。
7、指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1、3兩節。
五、揭示原因,解生態之平衡
1、在人類的槍聲中,狼一只跟著一只倒在血泊中,美麗的森林隨之被破壞,活潑可愛的鹿也陸續死去,留下一片蒼涼和慘淡。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劇!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罪魁禍首是誰呢?
2、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3、出示句子: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4、可惡的狼怎么會成了“功臣”?可愛的鹿怎么倒成了“大壞蛋”了呢?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小節,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其中的原因。
5、同學們看,這是一架天平,假如這頭代表狼,另一頭代表鹿,狼只有吃掉一些鹿,才能制約鹿的過度繁殖,將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才能使這架天平保持平衡,使整個生態系統保持平衡,否則就會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
六、課外延伸,升華認識
其實,除了狼和鹿,世間萬物之間都存在著這種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平衡關系,這種平衡關系一旦被破壞了,將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1.教師補充一些材料,學生閱讀,交流感受
(1)澳大利亞大量養牛后,牧草退化,牛糞成災,蠅蟲滋生,后來控制養牛量,引進以糞便為食物的蜣螂,牧場又青草茵茵,生機勃勃了。
(2)當密密麻麻的蝗蟲瘋狂吞食莊稼時,得到人們愛護的海鷗從海上飛來,幫助人們消除了蝗災,讓莊稼能茁壯成長,百姓能安定地生活。
3、總結:愛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宣傳生態平衡的知識,號召更多的人來保護環境,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狼和鹿》 篇4
作者:沈高明 發表時間:2004-4-28 閱讀次數:568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 學會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護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1. 小朋友們,今天讓我們一起唱著<<大風車>>這首歌到凱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嗎?
小朋友,<<大風車>>將開到凱巴伯森林中去,你們想不想到那兒去一飽眼福,看看美麗的大森林?
2. 小朋友,睜開眼吧,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凱巴伯森林,仔細的觀察,你們看到了什么?(投影1 森林 鹿 小鳥)(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話說出來)
小朋友們,我們做游戲時是那樣的開心,無憂無慮,可這些鹿為什么一邊做著游戲,一邊東張西望,還向后看呢?它們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會發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見到鹿就吃?它會挑什么樣的鹿來吃?能用“但是或可是”把這兩段話連起來說一說嗎?
看到這樣的情景,小朋友們,你們會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難的小鹿,你會想些什么?
3. 過渡:看來,小朋友們都希望把狼消滅掉,讓美麗可愛的小鹿生活下去,凱巴伯森林周圍的人們也恨透了狼,于是,獵人們一起背起了獵槍,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樣了~~~~~
狼在死之前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進行說話練習和想像訓練)
好,小朋友們說得都不錯,現在鹿已經過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師想問問小朋友,沒有天敵的鹿在森林里生兒育女,于是鹿越來越多,而森林是不會變大的,糧食來自樹木,它們會怎么辦?森林會變成什么樣?不如我們再回去看一下
4. 投影3 (森林 鹿 小鳥)你們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 ( )的鹿在林間( )
( )的小鳥在 ( )
鹿為什么會無精打采的?小朋友,你來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饑餓 、生病)
鹿餓了,干嗎不去找吃的?這么多的鹿怎么會一下子生病了呢?
5. 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嗎?(森林 狼 鹿)
通過這件事,我們能不能把狼消滅掉?為什么?(師小結)
6. 小朋友,讓我們走出森林,回到課堂,把我們看到的情景編成故事講給森林外面的人聽,讓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
7. 剛才兩位小朋友都講得不錯,以下面我們請幾個小朋友把剛才的故事表演出來嗎?老師這兒有頭飾,誰有信心上來試一試,請下面的小朋友配合一下。
8. 演得很好,老師把這些頭飾獎給你們,下面再請你們說一說,聽了故事看了小品,你們明白了什么?
9. 今天,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里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 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現在讓我們一起天著風車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請小朋友們把這個故事 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好嗎?
《狼和鹿》 篇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閱讀課文,體會自然界中各種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懂得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
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激發學生保護生態平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兩個朋友,想不想一起來認識認識它們?(大屏幕出示“狼”的畫面)認識這位朋友嗎?說說你對它的了解。
2、看來,“狼”這位朋友好像不受同學們的歡迎啊!接下來,再讓我們來認識另一位朋友吧。(大屏幕出示“鹿”的畫面)生自由發言。
3、現在,老師把“狼”和“鹿”這兩種動物放在一起,你覺得它們中間可以加個什么字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呢?(板書:狼?鹿)(吃、抓、追、咬……)
4、是啊,鹿是溫順可憐的,把它和兇猛可怕的狼放在一起,結局就可能使大家所想象的種種情景。
假如老師在它們之間加上個“和”字,這會引起你的哪些思考呢?(紅筆板書“和”)
5、咱們班的同學真是聰明,由“狼和鹿”這三個字引發了這么多的思考,那么在狼和鹿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故事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狼和鹿曾經生活過的凱巴伯森林。
二、精讀課文
1、(出示森林)這就是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書中有一句話描寫了此時的凱巴伯森林,能找到給我們讀一讀嗎?讀著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再讀這句話,讀出你的理解。
2、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郁郁蔥蔥一片生機,經過25年后,凱巴伯森林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快速瀏覽課文,找到再次描寫凱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指名讀: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讀著這句話,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景象?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
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指名讀,齊讀。
三、深入探究
(一)狼的變化
1、是啊,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認真讀課文,找原因。
2、指名說原因。(狼被大量捕殺)
3、原來,狼被大量捕殺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為什么要捕殺狼呢?指名回答。
4、當地居民是怎樣捕殺狼的?放聲讀第二小節,你讀懂了什么?
指導朗讀
5、鹿沒有了狼和其他天敵的威脅,凱巴伯森林一時間成了鹿的——自由王國,凱巴伯森林真的永遠成了人們心中鹿的自由王國了嗎?
(二)鹿的變化
1、指名讀第三小節。思考:狼被捕殺前后,鹿在數量上有哪些變化?(四千——十萬——八千)
2、為什么在數量上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在文中劃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四、對照感悟
1、狼一只跟著一只倒在血泊中。美麗的森林隨之被破壞,活潑可愛的鹿也陸續死去,留下一片蒼涼和慘淡,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劇!
2、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罪魁禍首是誰?讀最后一段思考
可惡的狼成了“功臣”:因為……
可愛的鹿成了“禍首”:因為……
這一切究竟是誰造成的?狼?鹿?還是?
3、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出于保護鹿而出臺這一政策,大量捕殺狼,誰知事與愿違,痛心不已,事后羅斯福總統又下令在凱巴伯森林放回幾只狼。
4、(出示天平)生物間有平衡關系,就像一架天平,一頭是狼,一頭是鹿,如果沒有外界干擾,他們始終保持平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態平衡。
一旦某一方遭到人為的破壞,就像狼被無止盡的殺死,天平必將傾斜,必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狼和鹿》這篇課文就是一幕慘痛的悲劇,這無疑給人類敲響了“保護生態平衡”的警鐘。
5、交流有關保護生態平衡的例子。
制作一份以“保護生態平衡”為題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18 狼和鹿
森林
破壞 保護
鹿 狼
《狼和鹿》 篇6
一、基礎達標。
1.根據拼音寫詞語。
(1)夏天的田野一片cōnɡ lǜ ,像一塊綠色的大地毯,一直鋪向遠方。
(2)腹瀉和腸道chuán rǎn 病是夏季最主要的流行病,我們一定要注意預防。
(3)現代人對動物的xiōnɡ cán bǔ shā ,對自然界的肆意破壞,是值得正視和反省的。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在擴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保護( ) ( )的森林 ( )的微笑
捕殺( ) ( )的小鹿 ( )的朋友
解除( ) ( )的狼 ( )的目光
(2)一字多音我來辨。
dǎo bó màn
倒 泊 蔓
dào pō wàn
(3)把“鹿”和“狼”放在方框里組成成語。
指 為馬 心狗肺 吞虎咽 死誰手 狽為奸
(4)精彩連連看。
嚴重地 繁殖 尋找 寧靜
貪婪的 鹿 解除 森林
活潑的 狼 打破 機會
大量地 破壞 破壞 威脅
二、能力挑戰。
3.按順心把狼和鹿的關聯找一找。
①吃光食物 ②鹿群病死或餓死 ③鹿繁殖
④維護鹿群穩定 ⑤狼吃病鹿 ⑥鹿健康繁殖
殺 狼
不殺狼
4.閱讀下面的一段話,然后完成練習。
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 )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會發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會被( )得這么慘;同時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 )了傳染病對鹿群的( )。而人們( )要保護的鹿,( )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 )森林,( )自己的“禍首”。
(1)在括號中填上恰當的詞語。
(2)“功臣”指 ,它是功臣的原因是 。
“禍首”指 ,它是禍首的原因是 。
(3)這個故事告誡人們 。
三、探究創新。
5.課外實踐。
你生活的地方有資源破壞的現象嗎?趕快走進大自然,用你的慧眼去發現吧,把你看到的真實地記錄下來,再想想該怎么辦。
我生活的地方 被破壞
經調查破壞的原因是:
作為新世紀的主人,你能為保護環境做點什么?結合自己周圍的實際寫一寫。
參考答案:
基礎達標:
1.蔥綠 傳染 捕殺 兇殘
2.(1)動物 狼 警報 茂密 活潑 兇惡 甜蜜 善良 慈祥
(2)倒流 倒水 停泊 湖泊 蔓延 綠蔓
(3)鹿 狼 狼 鹿 狼
(4)略
能力挑戰:
3.殺狼 ③ ① ② 不殺狼 ④⑤⑥
4.(1)居然 糟蹋 解除 威脅 特意 一旦 破壞 毀滅
(2)略
(3)其實天地之間有桿稱。狼鹿共存,好比是一架天平。當有意殺狼保鹿,反而失去了平衡。
探究創新:
5.略
《狼和鹿》 篇7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 學會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使鹿成了破壞森林,
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自學課文,讀通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練習寫字,在田字格中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教具準備: 小黑板、圖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概,
2、識寫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安排:
一、 導入新課,了解故事大概內容
1、談話:聽說有關狼的故事嗎?你覺得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應該毫不留情地消滅。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狼和鹿》這篇課文,卻要告訴我們另外一種看法。)
2、聽老師講故事。
思考:課文寫了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一個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學生聽后交流。
二、 初讀指導
1、 初讀課文,
(1)給不認識的字注音。
(2)聯系上下文,自學理解下列詞語:
繁殖 捕殺 枯黃 下毒手 生機勃勃 慘
(3)查字(詞)典,理解下列詞語意思。
妖魔 威脅
2、交流,學習生字新詞:
(1) 指名讀詞語,說說詞語的意思。有疑問的互相討論,不能當堂解決的留到精讀課文時結合課文再解決。
(2) 指名讀生字。
(3) 自己記憶字形,在書上描紅。有疑難的互相提醒、幫助。
3、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4、交流:
(1)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生機勃勃,狼鹿共處,鹿常受到狼的威脅。
(2)當地居民捕殺狼,25年中,共殺掉鹿的天敵6000多只。
(3)災難降臨,森林鬧起饑荒,鹿的總數由10萬只減少到8000只。
(4)人們總結了教訓:不該大量捕殺狼。
相機板書:狼鹿共處 生機勃勃
捕殺狼 饑荒
不該大量殺狼
三、 習第一段
1、小朋友,睜開眼吧,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凱巴伯森林,仔細的觀察,你們看到了什么?(看圖 1)(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話說出來)
2、小朋友們,我們做游戲時是那樣的開心,無憂無慮,可是你知道這些鹿為什么一邊做著游戲,一邊東張西望,還向后看呢?它們怕什么呀?(生答)
3、在你們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那么,狼看到鹿,會發生什么事?
狼會吃什么樣的鹿呢?能用“但是或可是”把這兩段話連起來說一說嗎?
4、看到這樣的情景,小朋友們,你們會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難的小鹿,你會想些什么?
5、指導朗讀第一段。
四、課堂練習
1、課堂游戲: (見訓練題庫)
2、寫字練習:《習字冊》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文中一些關鍵性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這種聯系,將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過程安排:
一、復習導入
1.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19課——(齊讀課題)。通過學習第一自然段,我們知道了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樣的呢?
2.生交流。
師出示:
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看來大家都十分喜歡這樣美好的森林。那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找到相應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
2.學生交流。
師出示: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指名讀。
3.以前的森林一片蔥綠,而現在的森林變成了枯黃色,你能想象一下枯黃色的森林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嗎?
4.學生交流
5.是啊。多么荒涼,多么蕭條啊,森林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誰能把這句讀好?指名讀。
6.男女生分讀這兩句話,感受凱巴伯森林前后發生的巨大變化。
7.那么,到底是誰破壞了這美好的森林呢?(鹿)(板書:破壞森林)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讀一讀。指名讀。鹿在這個自由王國里會做些什么呢?生交流。
8.是啊,它們太自由了,25年前的凱巴伯森林只有4000只鹿,而現在卻超過了十萬只。大約是原來的25倍。鹿在大量繁殖,而森林面積卻沒有變化,導致森林中鬧起了饑荒,可以吃的都被鹿吃光了,現在的森林就像——(引讀)
9.不但如此,更大的災難降臨到了鹿群中,是什么呢?指名讀。是啊,它們受到了傳染病的威脅,大量的鹿都病死了。(板書:毀滅自己)
10.25年前,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而25年后,
( )的鹿在林間( )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大量捕殺狼)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從這個自然段中體會到了什么?
3.學生交流(捕殺的狼很多)
4.你們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再讀讀課文,找到有關的句子好好的讀一讀。
5.指名讀,齊讀。
6.出示填空:
凱巴伯森林原來生活著大約( )只鹿,人們在25年間總共殺掉了( )只狼和其他鹿的天敵( )只,于是,鹿的總數超過了( )只。而到了1942年,凱巴伯森林卻只剩下了( )只病鹿,同時,森林也( ) 。
(1) 指名填空。(2)看了這些數據,你想說些什么?同桌討論。(3)師小結:這些數字多么有說服力,從這些數字背后,我們都可以感受到了狼和鹿的數量變化,與森林的命運息息相關,這正是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鏈,一旦食物鏈被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也隨著打破。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當地居民為了保護活潑而美麗的鹿,大量捕殺狼,最終導致了這樣的惡果。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引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板書:“功臣”、“禍首”)
2.“功臣”是什么意思?“禍首”呢?
3.為什么兇惡的狼成了“功臣”,而活潑美麗的鹿卻成了“禍首”呢?請同學木們再讀課文,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一說原因。
4.學生交流(板書:保護森林,吃掉病鹿)
5.同學們看,這是一架天平(師畫天平)。這頭代表狼,另一頭代表鹿,狼只有吃掉一些鹿(師畫箭頭“吃”)才能制約鹿的過度繁殖,,使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才能使這架天平保持平衡,使整個生態系統保持平衡,否則就會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
6.如果當地居民沒有大量捕殺狼,也不會讓鹿成為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所以,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誰?(人類)
7. 請你在這塊警示牌上寫句話,勸告和警戒當地居民。課后收集類似的故事,下次綜合實踐課上交流。(小組交流)
五、拓展
1.其實,除了狼和鹿,世間萬物之間都存在著這種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平衡關系,你還知道哪些事物間也存在著這種平衡關系呢?
2.同學們收集的資料可真不少,那你們從中明白了什么呢?(板書:保護生態平衡)
3.沒錯,愛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課后,請同學們把這個故事講給其他人聽,讓他們也加入到保護生態平衡的隊伍中來,好嗎?
板書:
狼 和 鹿
保護生態平衡
保護森林 破壞森林
吃掉病鹿 毀滅自己
“功臣” “禍首”
《狼和鹿》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誦讀,從人們肆意殺狼,貌似護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查找環保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插圖比較,顯示矛盾,感受森林的變化
1、揭示課題《狼和鹿》,齊讀。
2、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兩位主人公(板書:狼 鹿),請你說說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出示:貪婪 兇殘 活潑 美麗 (理解“兇殘”)
3、狼和鹿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凱巴伯森林)
4、讀悟森林之變化:
(1)多媒體出示插圖,以充滿生機的綠色及荒蕪靜寂的黃色的反差引起視覺沖突。觀察后談談自己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以及二十幾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的感受。
(2)找出與圖匹配的相關文字并出示:
①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②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
(3)指導朗讀:
①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進這片美麗的森林?(抓住關鍵詞“一片蔥綠、生機勃勃”等)
②指名讀,讀出憐惜之情。
5、圖文對照,質疑:你現在最想知道什么?(凱巴伯森林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二、感悟文本,深入探究
☆數據比較,感受鹿的變化
1、是呀,為什么同一座森林前后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學生邊默讀邊思考。
2、自悟交流,點撥,初步得出:
狼被獵人殺死,鹿變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變成了這樣。
3、理解殺狼動機,感受殺狼場面。
(1)狼被大量捕殺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人們為什么要捕殺狼呢?(理解“提防”)
(2)出示第二自然段:放聲讀,完成說話訓練:狩獵人來到了凱巴伯森林,開始大量捕殺狼。聽—— ;看—— 。
(理解“寧靜、青煙裊裊”,感受人們對狼的殺戮,場面的凄慘)
4、再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表格,了解鹿的數量、情況變化:
鹿的數量 鹿的情況 通過對比你明白了什么
狼被殺前
狼被殺后
(1)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全班交流。
出示:四千只 活潑美麗
十萬只 鹿的王國
四萬只 饑餓疾病
八千只 病鹿
(2)教師小結:狼的數量在急劇變化,鹿群生活狀況也在發生著變化。當凱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國,鹿群在這里大量繁殖時,饑餓和疾病就纏上了鹿群。
(3)出示句子: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讀讀這段話,哪句話給你留下深刻印象?(體會比喻句的作用,感受鹿的痛苦:每天都有鹿在接二連三地倒下,剩下的也奄奄一息。)你眼前出現了怎樣一幅景象?
☆理清狼、鹿與森林的關系,感受狼鹿角色的異位
1、狼一只只倒在血泊中,美麗的森林受到破壞,活潑美麗的鹿也陸續死去,留下一片蒼涼和凄慘。而此時,貪婪而兇殘的狼以及活潑而美麗的鹿,它們的角色發生了怎樣戲劇般的變化?(狼——功臣,鹿——禍首。理解“功臣、禍首”)
2、出示第四自然段,用因果句式進行說話訓練:
(1)貪婪而兇殘的狼成了“功臣”,因為
(2)活潑而美麗的鹿成了“禍首”,因為
3、對于誰是禍首,你還有什么高見?(人類才是真正的禍首)
4、再次出示第二自然段,感情朗讀。(感受由于人類的無知而做的蠢事)
三、總結明理,升華感悟
1、狼、鹿、森林、人類都是這個故事中的角色,學完課文,你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老師請你們小組合作,擔任不同角色。你最想擔任哪個角色,你最想對誰說些什么?
(1)小組合作,進行角色對話訓練。
(2)展示合作成果。
2、出示天平,師總結:生物間有平衡關系,就像一個天平,一頭是狼,一頭是鹿,如果沒有外界的干擾,它們始終保持平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態平衡。但一旦某一方遭到人為的破壞,天平必將傾斜,也必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所以“保護生態平衡”的警鐘應該時常敲響。(板書:吃 保護生態平衡)
板書設計:
狼 鹿
保護生態平衡
教學效果反饋:
教學中我緊扣三組對比:森林狀態的變化,鹿群數量、情況的變化以及狼鹿角色的異位。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系。比如,在感受“森林變化”時,通過兩幅插圖,使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二十幾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又如,在感受“鹿群變化”這一板塊中,我請學生合作完成表格,找出文中關于鹿的數量、情況變化的數字及語句,思考并交流,使鹿群的變化一目了然,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
層層剝筍似的探究,使學生充分領悟了文章的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并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狼和鹿》 篇9
教材分析:
本文通過人們捕殺兇狼、保護鹿群反而造成了森林饑荒、疾病流行的敘寫,揭示了必須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作者按照“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結構全篇。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理解本課引號的作用。
4、 通過誦讀,從人們肆意殺狼,貌似護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了解梗概。
1、板書課題,問:當你們看到課題的時候,曾想到它會是一篇什么樣的文章呢?
2、讀了文章之后,你知道它寫了什么?
二、初讀指導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想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1、 學習生字新詞。
(1) 用“-------”標出要求學會的生字詞,用“——”標出要求會人的生字詞。
(2) 認讀所有的生字詞。
A、聯系上下文,自學理解詞語。
B、討論:怎么樣抓住字的關鍵部件記字型?
C、檢查詞義理解情況。
二、 課堂作業
1、 各自輕聲讀課文。指名當眾讀,然后評議。
2、 讀一讀詞語,再抄寫。
3、 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聽寫
二、 精讀訓練
1、 各自輕聲讀課文第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副畫來描繪。想一想;每幅畫上該畫些什么?怎么畫?為什么這么畫?
第一幅: 樹: 挨挨擠擠 森林
小鳥: 枝頭 唱歌
鹿: 林間 嬉戲
狼: 下毒手暗算
第二幅: 狩獵隊: 不止一人舉槍
槍口: 輕煙裊裊
狼: 尸體血泊
25年殺掉6000多只
第三幅: 鹿: 活著的、死去的
樹; 枯黃
很快超過了10萬只
到1992年,只剩下8000只病魔
2、討論
(1) 一百多年前,森林里的是什么情況?森林呢?
(2) 后來,的情況發生了什么情況?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3) 結果,森林邊成了什么樣子?
三、 流利地朗讀1—3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 復習
1、 從一百多年以前到1942年,森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 “森林從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國’”是什么意思?
二、 繼續精讀訓練
1課文第4自然段,聯系上下文,體會下列句子中加引號詞語的意思。
(1) 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 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同時也是毀滅自己的“大壞蛋”。
2、討論:
(1) 什么是“功臣”?為什么講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 鹿怎么會成了“大壞蛋”的呢?
3、小結:文中三處引號所引用的詞語都是要引起人們注意的。
四、 由事明理
學習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們本想特意保護鹿,大量捕殺兇狼,結果鹿群大量繁殖,森林鬧饑荒,疾病流行,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大壞蛋”,說明必須保持生態平衡)
五、 練習朗讀
1、 各自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抑揚頓挫、輕重快慢。
2、 指名當眾有感情地讀,讀后評議。
六、 指導復述
1、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著重了解文章層次。
2、 討論各部分的要點。
3、 恰當摘引文中的語句,利于復述。
4、 復述訓練。
《狼和鹿》 篇10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2、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課文,弄清狼,鹿,森林之間的密切聯系,受到環保教育。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我們昨天學習了《狼和鹿》(學生齊讀課題),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來繼續學習這一課。二、精讀課文,感悟內容。1、指名學生按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進行評價。過渡:剛才幾位同學朗讀的很不錯,尤其是描寫狼的句子語氣上表現出了對狼向鹿下毒手的行為的痛恨。凱巴伯當地的居民更是恨透了狼。你知道他們是怎么做的嗎?2、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當地居民是怎樣對待狼的?(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過渡:貪婪、兇殘的狼幾乎被人們殺光了,凱巴伯森林的鹿兒應該是快樂無比了,可事實真是這樣嗎?請同學們再次認真默讀課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小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后就會明了一切了。森林的樣子鹿的情況(數據)通過對比你明白了什么狼被殺前 狼被殺后 (1)默讀課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小組合作完成表格。(2)小組匯報交流表格的完成情況。(利用課件相機出示圖片)過渡:原來狼被殺以后鹿兒們并不快樂,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反常現象呢?其根源在哪里呢?請同學們到第四自然段尋找答案吧。3、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在能解釋以上反常現象的語句下面作上記號。(2)課件展示重點語句,探究學習。句子一: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功臣”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加上引號?為什么說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討論交流。句子二: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禍首”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也要加上引號?該怎樣理解這句話?討論交流并回答。過渡:原來是這么回事,看來呀,在凱巴伯森林里狼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動物。那么,凱巴伯森林,狼和鹿它們之間有什么密切的聯系呢?請看下面的示意圖: 森林 破 保 壞 護 吃 鹿 狼4、小結:(指著示意圖)這反映的是一種自然界存在的生態平衡,森林、狼、鹿它們三者是相互依存的,缺少哪一個其它的都無法生存。下面請幾位同學再講一講這個故事。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再來體會這個道理。5、指名學生講述故事內容。三、總結明理,拓展延伸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最想說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暢所欲言,領悟其中的道理。 2、小結: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了這個聯系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所以我們要保持生態平衡。3、目前,人類對自然資源過度地開發利用,已經造成對大自然環境的污染,常常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森林被毀、草原荒漠、水土流失,土地沙漠。4、你關注生活中不注意保持生態平衡的例子嗎?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有圖片、文字,也可以聯系實際生活談。
《狼和鹿》 篇11
一、游戲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我們先玩個游戲。我請四組同學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依次為(板書:狼、鹿、森林、人類),記住自己的角色了嗎?好,下面聽好了,老師叫到誰,就立即站起來,比比哪組反應快!狼!人類!鹿!森林!
2、師:同學們的表現都不錯,現在我要增加難度,我說一個詞,你自己判斷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覺得行,請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可愛的—— 可恨的—— 可憐的—— 貪婪的—— 美麗的—— 智慧的——
3、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這篇文章,讀出對狼、鹿、森林、人類的初步感受。
2、交流閱讀感受,用一個詞把自己感受概括起來表達出來,可以從書中選,也可以自己想。
3、學生交流,師生互動,生板書詞語
生讀詞語 : 蔥綠 生機勃勃 枯黃 消退 蔓延
美麗 活潑 貪婪 兇殘 繁殖
(反思:學生寫詞語時間過長,可以通過卡片展示詞語,以節省時間。)
4、學習第4節探索災難降臨的秘密
(1)生齊讀第4節。(2)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
( 反思:第4節要多讀,學生對課文不熟,造成學生抓不住重點,因此要加強第四節的讀,要讓學生讀熟讀透。)
三、品讀課文,深化領悟
1、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動物奔跑跳躍的錄像片段,生交流感受。
2、 生讀第一節,讀出想法
(反思:生看圖說更能感受到森林的生機勃勃,如能將前后森林的變化都展示出來學生更容易感受到那份沉重。)
3、生潛心地默讀課文第2小節,再次與課文對話,讀出見解。
(1)生交流
(2)(出示①)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一個跟一個,哀嚎著倒在血泊中。(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
(3)生讀讀出自己的想法
4、輕聲讀第3小節,找出感觸最深的語句,劃下來,多讀幾遍
(1)小組內交流一下,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出示②)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a 交流想法
b 生讀出感受
(3)出示③)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眾中游蕩。
a 交流想法
b 生讀出感受
5、自由讀讀這三句話,你能用“因為……所以”把它們連成一句話
6 教者闡明狼、鹿、森林和人類之間的關系
7、讀到這兒,相信你們對狼、鹿、森林、人類,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課前,老師指定你們每組擔任不同角色,現在,你最想擔任哪個角色,你最想對誰說些什么?請大家靜靜地思考片刻。
四、總結拓展,明白事理
1 師:在我們身邊,你看到,聽到過哪些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呢?
2播放關于破壞生態平衡的錄象
3師:此時的你想說什么?今后又會怎么做呢?
4師總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破壞生態平衡,那是人類在自掘墳墓,如果我們無視自然,人類就會自己走向滅亡,為了人類能永久居住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應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平衡吧!正所謂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來讀讀文章所蘊涵的道理吧!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樹木成陰,空氣清新。
綠了大地,潤了人心。
功在當代,造福子孫。
山上樹木光,山下走泥漿。
治山治水不栽樹,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樹造林鎮風沙,遍地都是好莊稼。
返璞歸真,讓學生學會讀書
楊美芹
書,人人都會讀,而且形式多樣,有默讀、 大聲讀、 瀏覽等,可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讀書,那種讀出自己想法的讀才是真讀。因此在本次教學中我訓練的重點就是——— 返璞歸真,讓學生學會讀書。
本次教學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游戲導入,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三、品讀課文,深化領悟。
四、總結拓展,明白事理
第一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世界的興趣之火。”從學生喜歡的游戲入手,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生動、活潑、開放、富有個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第二三個環節的設計我注重的是學生的讀,學生的感悟。“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大學時的老師常常跟我們說的一句話。同樣一篇文章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及欣賞角度的不同,所領悟出來的想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運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讀,讀出對“狼、鹿、森林、人類”的感受。對課文的理解,我并不沒有刻意去追求準確地再現作者的思想,允許學生對文本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體驗,去理解,允許有不同的感悟、體會和結論,肯定孩子們的感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而我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讀書,讓他們明白真正的讀,是要讀出自己的想法,讀出自己的感悟的。
第四個環節是感情升華部分,可是因為前面和學生扯得時間過多造成學習這個環節時時間不夠,因此省掉了一些重要的內容,只保留了最后一個環節,這也是我覺得最遺憾的地方。
“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教學生讀書,不如教學生學會讀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正的魅力所在,這也是我此次教學最大的收獲。
《狼和鹿》 篇12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這個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二、教學時間:兩教時
三、課前準備:認真朗讀課文,結合科學課學過的相關知識,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找一些事例。
第一教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師:你們認識狼和鹿嗎?你們更喜歡哪種動物?
1、文章中狼和鹿是什么關系?如果消滅了人人討厭的狼后會怎么樣呢?
2、齊讀課題
二、自學課文要求: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語句讀通順。
(2)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句子,選擇讀音
(1)鹿群時刻要提( )防狼的暗算。狼一個跟著一個哀嚎著倒( )在血泊中。
(2)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 )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2、出示生字詞蔥綠 捕殺 下毒手 繁殖 枯黃 災難 妖魔 威脅 傳染 悲慘特意 消退 居然 貪婪 狩獵青煙裊裊 哀嚎 蔓延 毀滅
(1)各種方法練讀正音
(2)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下毒手”、“繁殖”等詞語的意思。(或由學生質疑后再集體交流)
(3)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
(4)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
四、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一小節寫了什么?
2、你能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嗎?
(學生邊讀邊畫)樹 挨挨擠擠 森林 小鳥 枝頭 歌唱 鹿 林間 嬉戲狼 下毒手 暗算 (教師可畫好樣子,學生圖色)
3、學生作品展示,你為什么這樣畫?
4、練讀,展現森林的美好。師:后來,凱巴伯森林有什么變化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五、復習生字詞,指導書寫
六、課后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朗讀課文,抄寫課文生字詞
第二教時
一、復習舊知
1、出示生字詞
蔥綠 枝頭 生機勃勃 歌唱枯黃 林間 生兒育女 嬉戲 森林 青煙裊裊 暗算
(1)輕聲讀詞語
(2)說說每組詞語有什么特點?(豎行)
(3)填空( )的森林 ( )地歌唱( )的鹿 ( )地嬉戲( )的狼 ( )地暗算
2、齊讀第一小節,說說主要意思,畫面出示
二、學習第二小節師:森林在狼被捕殺前后有什么不同?
1、指讀第二小節
2、前后的森林在顏色上有什么不同?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1)狼被捕殺前,森林是蔥綠色的。
(2)狼被捕殺后,森林變得枯黃了。
(3)你能想象一下枯黃的森林是怎樣的情景呢?
(4)能用一個詞概括一下這樣的情景嗎?(荒涼、蕭條)
3、練讀句子(悲傷的語氣,出示相關的句子)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
4、同一座森林,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大得變化呢?(輕聲讀2、3小節,繼續思考)
5、學生討論后交流6、狼被捕殺前后,森林里的鹿有什么不同?
(1)出示:( )的鹿在林間( )。
(2)理解: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
7、結合講解,完成板書狼 鹿 森林下毒手暗算 嬉戲 蔥綠25年殺掉6000多只 大量繁殖 饑荒 死去6萬只 只剩8000只病鹿
8、齊讀第二、三小節
師:狼被捕殺前后,森林和鹿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什么原因呢?
三、學習第四小節
1、輕聲讀
2、體會句子中加引號詞語的意思
(1)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2)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3、討論
(1)什么是“功臣”?(有功之臣,對人民對事業有特殊貢獻的人)為什么說狼是鹿和森林的“功臣”?
(2)“禍首”(引起災禍的人)鹿怎么會成為“禍首”呢?(人們大量捕殺狼,鹿過多地繁殖,破壞森林,毀壞自己。)
4、小結:文中兩處引號所引用的詞語都是要引起人們注意的。
5、齊讀第四小節四、由事明理學習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們必須認識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五、指導復述
1、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情況
(2)人們捕殺狼
(3)捕殺產生的惡果
(4)得到的教訓
2、討論各部分的要點
3、恰當摘引文中語句,幫助復述
4、同桌學生練習復述
六、課后作業
1、完成練習冊。
2、找一找,生活中類似的例子,拓展知識面。
閱讀指導《蛇與莊稼》
一、師生談話,揭示學習內容師:《狼和鹿》的學習使我們認識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1、學生交流課后收集到的其他例子
2、今天再學習一篇相關的文章,揭示課題
二、學生自學文章
1、提出要求:(1)讀通文章,不理解的詞語劃出來
(2)想一想,這篇文章與《狼和鹿》有什么相似之處?舉了哪些例子?
(3)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啟發?2、學生小組學習,討論交流,派代表發言(同樣闡述了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有的存在簡單聯系,有的存在復雜聯系。)
3、簡單聯系:(除文中以外,學生可以再舉些生活中知道的例子)下雨---地濕 太陽出來---東西曬干火----燒東西 水----滅火
4、復雜聯系:例子1:蛇——田鼠——莊稼
例子2:貓——田鼠——蜜蜂——苜蓿例子3:隨地吐痰——傳染病菌——許多人得病——肺結核病人痛苦呻吟5總結: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是復雜的,掌握他們的規律,看事情才能看得準,做事才能做得好。
《狼和鹿》 篇13
作者:如東縣掘港鎮蘇虹小學 楊亞琴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83
《狼和鹿》教學設計十四
如東縣掘港鎮蘇虹小學 楊亞琴
一、猜謎揭題
1. 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出兩個謎語給你們猜猜好嗎?
2. 猜后說說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
3. 它們在一起會發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狼和鹿》這一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 請同學把課本打開,自由讀課文,看看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
2. 剛才你們讀了課文,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嗎?(板書:凱巴伯森林)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 那時候,凱巴伯森林是什么樣兒的?誰來讀第一自然段
(指名,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這一自然段向我們展示了怎樣的畫面)
2. 讀了這一節,你們眼前仿佛出現了那些畫面?
這些都是課文中描寫的畫面,你還能想象課文中沒有寫的嗎?
(天空藍湛湛的,鋪滿新 綠的 地上,野花竟相開放,小河波光粼粼。)
在我們的精心描繪下,形成了多么美麗的畫面呀!
3.(出示圖)大家看,誰來讀這一句話?(指名讀)
4. 是呀,遠遠望去凱巴伯森林,樹木郁郁蔥蔥的,簡直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多美呀!你們能用贊美的語氣把它讀好嗎?(再指名讀)
5.除此以外,你們還透過那些語句感受到凱巴伯森林生機勃勃的氣息?
6.(出示圖)誰來讀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歡樂的語氣讀)
7.在這一自然段中,你還讀出了什么?接著往下讀。
(評:你讀書可真仔細)(是呀,森林里還有惡狼出沒,威脅到鹿的生活)
8.總結:盡管狼經常暗算鹿,可鹿們仍顯得那樣活潑美麗,整個森林呈現的是一派和諧美好、生機勃勃的畫面。(板:生機勃勃)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 可是25年后,凱巴伯森林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出示畫面)
2. 再讀一讀第三節,找一找課文畫面?(出示句子)
3. 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帶著怎樣的心情去讀?(試一試)
4. (出示比較圖),如果說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生機勃勃,那現在的森林我們用怎樣的的詞語來概括?(板:一片枯黃)
5. 多可惜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變化?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原因,同桌相互說說。
6. –已經找好了,我們來認真聽他說。(評: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好孩子)
7. 為了能讓同學們抓住要點表達得更清楚,請你們按老師的提示再練習說一說。出示練習:因為( ),造成鹿( ),又因為 ( ),造成森林( ),所以凱巴伯森林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8. 我們通過讀、找、說,基本上找到了答案,造成森林變化的原因是:(板:狼被捕殺)人們為什么要捕殺狼?當地居民是怎么做的?
9. 狼被捕殺,森林變枯黃,鹿的命運又如何呢?(請快速看課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相關的句子)(指名讀)(出示句子,齊讀)透過這些數據,你讀出了什么?(鹿在不斷病死)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 原來活潑美麗的鹿,怎么會一下子病的病,死的死呢?請大家帶著這樣的問題再讀一讀第四自然段,能回答老師剛才提到的問題嗎?
2. 是呀,多么慘痛的一幕,人們能否從這樣的悲劇中感悟出什么?(出示句子,齊讀)
3. 理解“功臣”、“禍首”,及其原因。
4. 鹿本身愿意毀滅自己的家園,毀滅自己嗎?誰迫使他們這樣做的?誰才是真正的禍首?(這么異口同聲,相信大家一定都明白其中的的因果關系,誰愿意再來解釋一下:人是禍首的原因)
六、拓展延伸
總結:是呀,善良的人們的確是好心做了壞事,在人們捕殺狼前,凱巴伯森林狼鹿共存,那時森林—(生接:生機勃勃),整個森林處于一種生態平衡的狀態;而狼被捕殺后,凱巴伯森林——(生接:一片枯黃)。林毀鹿亡,又造成了生態失衡。類似于這樣的事例還真屢見不鮮,我們來看這兩個小故事。
1.讀事例。
2.你們看到我們身邊有那些破壞生態平衡的現象?
3.為了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現在有人想在凱巴伯森林入口處豎一塊警示牌,你認為該寫什么最合適?
4.小組合作設計警示牌
《狼和鹿》 篇14
《狼和鹿》教學反思
狼是兇殘的,鹿是溫和的,狼是大壞蛋,鹿是人們憐愛的對象.這是我們在童話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現實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樣各自地生存著呢 它們之間有著什么聯系呢
在教學《狼和鹿》這篇課文的時候,我采用了一系列對比,讓學生獲得更加分明的感受,進行了以下引導:
一,狼與鹿的對比
學文前,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再讓他們談談"你是喜歡狼,還是喜歡鹿 "學生都認為狼兇殘,鹿溫和,狼令人們痛恨,鹿被人們喜愛.對比很明顯.接著,我又讓學生讀文章最后一小節,在這里凱巴伯森林的災難使狼和鹿換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約鹿群過度繁殖,消滅病鹿的"功臣".鹿呢,卻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大壞蛋",如此變化又形成鮮明對比,啟示人們必須保護自然生態平衡.
二,凱巴伯森林的前后對比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改變呢 "問題提出來,學生興致勃勃地自由讀文,感受凱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雖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0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但一旦成了鹿的"自由王國",凱巴伯森林中的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生態失衡造成惡果.
三, 鹿群變化的對比
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而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6000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1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的對比鮮明,點明了生態失衡所造成的悲劇.
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是多么重要.課文通過狼和鹿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了這個聯系,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想到利用課外擴展,讓學生收集有關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事例,在班上進行交流,比如"人類大量捕殺青蛙,使田間的害蟲越來越多,影響農作物生長.""人類濫砍亂伐樹木,引發沙塵暴,使鳥類無處生存."等等,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讓他們更真切地認識"生態平衡"的概念,更加自發地去保護生態平衡.
《狼和鹿》課后反思
《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自然界各事物之間都有著內在的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狼鹿共存,狼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第二自然段寫當地居民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第三自然段寫災難逐漸降臨到凱巴伯森林這片鹿的王國。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做夢也沒想到,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課文層次清楚,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故事真實,說服力強,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向人們解釋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這篇課文計劃兩個課時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課時,采取了對比的教學方式,抓住三個對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閱讀、探究,體會課文內容,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圓滿地完成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一)森林變化的前后對比
在復習導入之后,我請同學們快速找出描寫凱巴伯森林的句子,并用波浪線勾畫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文,很快學生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我相機出示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請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讀。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0多年后的凱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0多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0多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用數字比較的方法展開教學。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對比第一自然段、三自然段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的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六千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2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的對比鮮明,點明了生態失衡所造成的悲劇。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是多么重要。課文通過狼與鹿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了這個聯系,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這樣的對比,學生印象深刻,體會更加透徹。
(三)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然段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請學生用找一找“功臣”和“禍首”分別指的是誰,為什么?學生理解的很深,都知道真正的禍首其實是人類,因為人類的干預,使得生態失去了平衡。
以上三個對比,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品讀詞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及蘊含的深刻道理,在學習中受到思想教育。
感覺在整節課中時間沒有安排好,學生自主探究、互相交流時間過少,使得后面時間稍微寬松。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不斷探索、創新,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完美。
《狼和鹿》 篇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對比、前后聯系的方法讀書,讀懂得在大自然里,狼和鹿雖然是一對天敵,但也是有著密切聯系的,他們的數量必須相對的均衡,才能讓大自然充滿勃勃的生機,這樣的一種平衡叫生態平衡。
3、體會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懂得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教學重難點:理解為什么活潑美麗的鹿是“禍首”,貪婪而兇殘的狼是“功臣”。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狼和鹿)(板書)
2、引:100多年前,有一群狼和一群鹿快樂地生活在一片美麗的大森林里,這個森林叫——凱巴伯森林。【板書:狼、鹿、林】
(一)感受森林的美好。
1、出示圖片:這是一片怎樣的森林?想看嗎?課件出示:(凱巴伯森林)
2、師:這是一大片美麗的森林!老師看到同學們的眼睛都發亮了!你心中一定蹦出了好多詞兒,誰來說?
3、交流,評價第一個答案:好一個……!誰再來?
4、小結:一口氣就說了這么多,真棒!
5、指導感情朗讀詞語。
(1)屏顯:一片蔥綠 郁郁蔥蔥 翠色欲流 老師這里也有一組詞,形容森林很綠很綠,我們一起讀!
(2)引導學生讀好每一個詞:在凱巴伯森林,稠密的樹葉是綠的,茂盛的灌木是綠的,嫩嫩的小草也是綠的,這是多么廣闊,多么動人!再來讀。
(3)滿眼都是綠色,那么有活力,那么讓人心醉。一起讀!
屏顯:生機勃勃 生機無限生機盎然
6、引:我們書上的第一段有一段文字寫出了這片森林的美好。請你先默讀,然后把表現凱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括號括出來,自己練讀,讀得讓人感覺到森林的綠,森林的活力。
7、引:老師剛才看了,同學們找的都是這句,出示: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
8、指導朗讀:誰來讀?指讀。
預設評價:(1)真綠啊!放眼遠眺,每一寸土地都是綠的!誰再來讀。(點擊“一片蔥綠”)
(2)老師發現,“唱歌”“嬉戲”,你讀得真高興啊!真要感謝造物主,給了小鳥和鹿群造就了一個如此美麗的家園!(我們一起讀)
(二)感受森林的蕭條。
1、引:讀得太棒了!老師的眼前仿佛活現了這片美麗的大森林!然而25年后,這片森林卻面目全非了。請看大屏幕。一起讀!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①、同學們,森林著火是很可怕的事情,整個森林會毀于一旦。課文說,凱巴伯森林像著了火一樣,那說明凱巴伯森林肯定遭災了。遭了什么災?
②、什么是蔓延?生說。師評:蔓是蔓開,延是延伸。就是說枯黃的顏色在不斷地擴展,延伸,越來越大。來跟著老師的手勢,一起讀好蔓延。(生齊讀蔓延)
引:同學們,枯黃在蔓開來,延伸開來,那就逼得綠色會不斷地退后,退后,退到后來就怎樣了?(消失)跟著老師的手勢,一起來讀好這兩個詞語。
③、同學們。讀讀“消退”,讀讀“蔓延”,再讀讀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預設:(1)枯黃象熊熊的烈火,在森林中蔓延開來,它吞噬著可愛的綠,太可惜了!誰來讀?
(2)短短25年,整個森林就被枯黃淹沒了,再也找不到那充滿生機的綠了。太痛心了!誰再來讀?
③、引導齊讀:枯黃的森林在哭泣,我們的心情也無比沉重,讓我們把這沉痛的一幕牢記在心里。一起讀。
(三)體會鹿的悲慘遭遇。
1、感悟朗讀“饑荒”片段。
1、引:森林中的綠色為什么會消退呢?同學們仔細讀第三小節,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
2、出示: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灌木、小樹、嫩枝、樹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饑餓的鹿吃光了。
3、交流,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
a “一切”:是哪些?灌木、小樹、嫩枝、樹皮……(灌木吃完了吃小樹,小樹吃完了吃嫩枝,嫩枝吃完了吃樹皮……)
b “……”:還有哪些東西是鹿群“吃得到”的?(草根:哪怕它是苦的;小草:可憐它才剛鉆出地面;小花:它還沒有來得及裝扮森林呢……)
c “吃光”:這些都吃光了,沒有了。同學們,我們來簡單地算一算:一只鹿一天吃一棵灌木,10萬只鹿一天就要吃掉10萬棵灌木,2天,就要吃掉20萬棵,那3天,4天,5天呢,森林里的綠色植物就是這樣被吃光的。
d “饑餓”:所有的東西都吃完了,鹿群還是餓的。為什么?凱巴伯森林中本來有4000多只鹿,它們生活得很幸福。但是,現在鹿多了,達到了十萬只,比原先增長了25倍,甚至還在增長,照理應該有25個森林才能讓鹿快樂生長,但現在森林還是原來那一個森林。鹿群當然要挨餓,鬧饑荒啦。
e、師點評:他們簡直餓瘋了!為了獲得一丁點兒食物,它們窮兇極惡地爭搶,失去了理性,只要發現一丁點兒綠意,立刻蜂擁而上,頃刻間把它滅掉。(齊讀句子)在瘋狂的鹿嘴下面,屏顯: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4))、引:就這樣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被毀了!多么令人痛心!誰來讀!
這是森林的災難!更是鹿群的災難!很多鹿都會因此而餓死!多么可怕呀!我們一起讀!
【板書:叉掉森林】
2、感受災難之二:疾病。
引:如果說,森林燃燒的饑餓之火已經讓鹿群難以招架,那接下來的災難更無情,更可怕。一起看出示:疾病在鹿群中傳染。(讀讀看)
①、文中第三小節有一句話跟這句話意思一樣。快找找。
②、生答。出示: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
引:意思一樣,可是讀出來的感覺可大不一樣。請你們好好讀讀,體會體會這兩句話的感覺,一會和大家說說。(生自由讀)誰來說。(可怕、無處不在、毛骨悚然)
引導個別讀:疾病像妖魔的影子,甩不掉,逃不開,真可怕!誰來讀!
引導齊讀:病菌像妖魔的影子,無處不在,令人毛骨悚然!我們一起讀!
引:就這樣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同學們“僅僅”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時間短)兩個冬天是多久?(兩年)兩年死了六萬只鹿,計算一下,每天大概死亡多少只鹿?(83只)。好多一群鹿,目前還剩下多少只?(四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八千多只病鹿!疾病就這樣,一步一步把鹿群推向死亡的邊緣。讓我們一起再來好好回顧一下鹿群數量的發展變化。
出示4000只(活潑而美麗)的鹿
100000只(饑餓)的鹿
60000只(病死)的鹿
8000只(生病)的鹿
請把大屏幕上的內容讀一讀
四千只,十萬只,六萬只,八千只,看這些數字的變化,再看看橫線上填寫的內容,我們分明感覺到了:這是多么可怕的消亡。
引:也許有一天,整個凱巴伯森林里的鹿都會消失。{叉掉鹿}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態失衡”
三、研讀第二段,感受殺狼之慘。
指板書,引:其實,森林慘遭破壞,鹿群瀕臨毀滅,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為鹿太多造成的。)那么鹿的數量為何會急劇增長呢?(森林里的狼被殺了)
引:是的,狼被殺害了,【叉掉狼】自然界的生態就失衡了。同學們,文章第二節就寫了人們殺狼的慘烈情景。好好讀讀第二節,讀完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待會兒大膽地說出來。
3、學生自由讀文,交流感受,相機評價。
(1)一只只狼哀嚎著倒在血泊中,多可憐啊!多悲慘啊!
(2)人們為了保護鹿,在森林里打狼,打了整整25年,共殺掉了六千多只。看來,人們殺狼的決心非常堅定,對鹿是“愛之深”,對狼更是“恨之切”!
4、顯紅: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一只跟著一只,哀嚎著倒在血泊中。
引:同學們,讀讀“青煙裊裊的槍口”,你分明看到了什么?聽,獵人的槍口下,狼在“哀嚎”,狼在哀嚎什么?(自由說話)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出你內心的痛、發自肺腑的憐。
四、讀中練說,感悟道理。
1、引:同學們,老師在課前查了資料,了解到當年下達 “殺狼令”的,是美國一位很有影響力的總統羅斯福。他的一聲令下,凱巴伯森林的槍聲就響了25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只。從此,這片森林就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兒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就超過了十萬只。可捕殺狼沒有給鹿帶去美好和幸福的生活,短短25的時間,凱巴伯森林從天堂變成了地獄。人們靜下心來思考,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2、什么是功臣?“功臣”就是有功勞的人,這里指的是——狼:
什么是禍首?“禍首”就是制造災難的人,這里指的是——鹿。
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這是為什么?自己去讀讀第4節,試著用這樣的句式來總結一下?
出示:因為( ),所以狼是森林的“功臣”。
因為( ),所以狼是鹿群的“功臣”。
因為( ),所以鹿是破壞森林的“禍首”。
因為( ),所以鹿是毀滅自己的“禍首”。
4、學到這里老師想問:鹿是真正的禍首嗎?真正的禍首是誰?為什么?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人們因為不知道大自然自身的規律,好心做了壞事,讓學生明白不應該破壞生態平衡。)
五、總結拓展,升華情感。
1、教師引:是啊,人類對鹿盲目的愛釀成了凱巴伯森林愛的悲劇;人類對狼無知的恨,鑄成了凱巴伯森林“鹿死林毀”的局面。美國政府為了彌補過失,在1995年推行了“引狼入室”的計劃,從加拿大運來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為了讓進入森林的狩獵者不再任意地捕殺狼,凱巴伯森林的入口處豎了一塊警示牌,牌上寫著:請不要將槍口對準狼。
2、練習說話:為什么不要把槍口對準狼呢?如果你是守林人,準備怎樣跟狩獵者解釋呢?請拿起你們的筆,為守林人寫段解釋詞吧!
3、學生寫詞,全班交流。
4、總結:同學們說得都不錯。看樣子,大家已經了解了狼和鹿的故事,也完全了解了我們的大自然。相信狩獵者們聽了你們的解釋,不會再將槍口對準狼了。【課件出示狼】有了狼以后,凱巴伯森林會怎樣呢?【生自由說】【在同學們的說中完成生態平衡圖】
原來,狼、鹿、森林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生機勃勃的森林,既需要適量的狼,也需要適量的鹿,這就叫作【“生態平衡”】。
5、總結:同學們,大自然,就是一張用生命編織的網,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植物乃至一切生物,都是網上的一個結、一根線。我們必須嚴守自然規律,去維護這張生命之網,不再重復狼和鹿的悲劇。
6、作業。
(1)課后,請同學們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了解生態平衡的道理。
(2)自己去找找有關生態平衡的故事讀一讀,與同學交流。
《狼和鹿》 篇16
狼和鹿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抓住幾個對比:
(一)森林變化的前后對比
我請同學們快速找出描寫凱巴伯森林的句子,并用波浪線勾畫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文,很快學生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我相機出示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請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讀。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0多年后的凱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0多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0多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用數字比較的方法展開教學。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對比第一自然段、三自然段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的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六千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2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的對比鮮明,點明了生態失衡所造成的悲劇。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是多么重要。課文通過狼與鹿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了這個聯系,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這樣的對比,學生印象深刻,體會更加透徹。
(三)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然段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請學生用找一找“功臣”和“禍首”分別指的是誰,為什么?學生理解的很深,都知道真正的禍首其實是人類,因為人類的干預,使得生態失去了平衡。
以上三個對比,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品讀詞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及蘊含的深刻道理,在學習中受到思想教育。
狼和鹿教學反思
《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雖不是童話故事,但由于課文的主要角色是學生熟悉的兩種動物,而課文以反映社會生活為內容,本身就有很強的情趣性、情境性,能引發思考,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有濃厚的興趣。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談兩種動物的特點,說一說自己印象中的鹿和狼,再由此導入課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接著,出示閱讀提示,讓學生根據提示自學自悟,將感受深的句子和不懂的畫出后,又引導學生在“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和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鹿數量上的變化”、“兇惡的狼保護林,而可愛的鹿破壞林”這三者存在什么聯系,畫出關系圖。然后進入教學的探究過程,理解課文句子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接著再出示質疑問題“為什么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破壞會怎樣?”從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昔日森林和現在森林、鹿群前后變化的句子。創造情景讓學生想象從整體同時也點出本課一個特色:對比手法。最后,談談發生在身邊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使課堂內容能以延伸。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遺憾,以下就這節課中的不足談一談。
首先是朗讀,引導昔日森林與現在森林對比時分角色讀,可學生沒有讀出語氣來,如果教師在之前加以引導學生也許會讀的好些。
在自學自悟中,讓學生抓住了鹿、狼、森林三個關鍵詞,由詞來帶動課文的理解,體會,感覺有些詞講得很到位,學生也都理解了,但是畫起之間關系圖時花的時間長,拖慢了教學進度,乃至教學時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足。
此外,我在課上的提問過多過細,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我的提問初衷是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而服務于朗讀,自讀自悟,但結果并不明顯。
這一節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