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兩則導學案(精選3篇)
寓言兩則導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知識:
1會認5個生字,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盤纏、硬要”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過程:讀中感悟,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
情感: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重點、難點:學生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設置 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寓言故事嗎?為什么?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點?
3.“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
二、閱讀質疑 自主體驗
(一)、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3、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我們來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三、合作質疑 互動體驗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5、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6、討論交流:
四、變式質疑 深入體驗
1、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五、應用質疑 矯正體驗
1、比一比,組詞。
悔( )叼( )屈( )隆( )
梅( )叨( )窟( )窿( )
2、“亡羊補牢”中“亡”是指 ,“牢”是指 ,“亡羊補牢”的意思認讀生字]
(1)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2)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第二課時
一.情景設置 激趣導入
1.齊讀《亡羊補牢》。
2.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二、閱讀質疑 自主體驗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三、合作質疑 互動體驗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四、變式質疑 深入體驗
1、出示圖:棉隊哪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五、應用質疑 矯正體驗
1、看拼音寫漢字,并讀一讀
pánchán yìngyào wángyángbǔláo
( )( )( )
2、把下面的句子換一種說法,注意不要改變句子的意思。
(1) 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呀?
(2) 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
3、《南轅北轍》告訴我們:
寓言兩則導學案 篇2
共2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會規范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理解寓意。
學習重點:
1、認讀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揭示寓意,理解成語“坐井觀天”、“亡羊補牢”的意思。
預習:查找資料或請教父母,了解“坐井觀天”“ 亡羊補牢”大意或故事內容。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一天,小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誰也不讓準,我們來看看是為了什么事,請同學們幫著解決一下好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文,不認識的字畫出來,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三、認讀生字詞,并指導學生規范寫字。
1、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認識生字,組詞。
重點指導:
“沿”:右上不要寫成“幾”。
“蛙”:右邊是兩個土,兩豎不能連起來。
“答”是竹字頭,注意區別竹字頭和“竹”字的不同寫法。
強調“還”的筆順。
2、學生描紅、練寫,師巡視指導。
四、指導朗讀,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課文中小鳥和青蛙總共對話幾次?
2、你認為小鳥是什么語氣?青蛙呢?(小組討論并練習對話)
3、分角色朗讀對話。
五、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么地方?
2、那么,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它們為什么事爭論起來了呢?
3、小鳥的觀點呢?它眼中的天又是怎樣的?(聯系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無邊無際”的意思并練習說話)
4、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說的對?(四人小組討論)
5、哪組愿意把你們的討論結果說給大家聽?
6、小結:大家都認為青蛙錯了,那你知道青蛙為什么錯了嗎?它眼中的天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請同學們做個實驗,把你的書卷起來,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7、我們這節課學習的課文題目是什么?現在你明白“觀”是什么意思嗎?是誰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啊!
六、達標練習:
1、注音:
寓言 沿岸
2、組詞:
喝 ( ) ( )
渴 ( ) ( )
則 ( ) ( )
3、造句:
無邊無際: 。
七、把故事講給家長聽,想一想如果這只青蛙生活在小河中,會有這樣的看法嗎?
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它會看到什么?會說什么?
第二課時
一、出示課題(學生齊讀)。
提問:
1、這個成語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嗎?
指導: 亡:丟失。
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2、現在你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了嗎?
3、從這個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自由回答、提問)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2、自由讀課文,讀后把本課的生字和詞讀一遍。
3、檢查自學效果:
(1)加拼音:
窟窿 街坊 羊圈
重點強調: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區分
你是怎樣來區分的?指名匯報通過查字典區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強調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頭,所以和洞有關。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橫。
“街坊”:鄰居的意思。
三、通讀課文,理解內容
1、本課的生字、生詞我們都弄清楚了,現在你能讀課文嗎?(指名讀課文)大家思考:這篇寓言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話概括)
2、羊是怎樣丟的呢?默讀課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丟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丟羊又是什么原因?
小結:那么這部分可以用課題中的哪兩個字概括?(亡羊)
3、養羊人又是怎樣“補牢”的呢?結果又怎樣呢?讓我們自由地讀一讀第5自然段。
結合朗讀,自由回答:養羊人后悔了,趕快把羊圈補上了,以后再也沒丟羊。
4、練習復述
四、品讀評價,體會寓意
1、 養羊人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漫不經心,毫不在意,無所謂的語氣)大家嘗試讀一讀,指名朗讀。
街坊的話應該怎樣來讀?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從“趕快”知道街坊很為他著急,感到可惜,讀出勸的語氣)指名嘗試讀。
2、分角色來讀對話,體會對話雙方的不同的心情。
3、默讀最后一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抓住“后悔”“不該不”想象一下養羊人當時后悔的心情。嘗試讀出當時的心情。你能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改成一般陳述句)
4、抓住“趕快”、“結結實實”指導朗讀,從這兩個詞你知道了什么?(養羊人的可貴之處:發現錯誤后,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養羊人的可貴之處就是他心想:“現在修還不晚”,看到這句話,你想說點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結:這就是養羊人的閃光點,他雖然發現問題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當一旦發現錯誤后,他能及時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發現錯誤后,卻沉浸在后悔和自責中,總是認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可見,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時改正錯誤,到任何時候都不晚。
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你想到了什么?(學生結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談)
五、明確寓意: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寓言《亡羊補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應該怎樣去做呢?
六、注音:
修補 堵住 叼走 丟失 后悔 街坊 牢固
組詞:
亡( ) ( )
丟( ) ( )
補( ) ( )
叼( ) ( )
教學反思:
寓言兩則導學案 篇3
【指導思想】
遵循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的原則,最大限度的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中重視朗讀,讓孩子們展示自己出色的朗讀水平,同時在教學中堅持讓孩子們抽出幾分鐘的時間進行練字。
在教學中堅持“自由朗讀,整體感知”、“指名讀書,互動點評”和“賽讀課文,展示風采”的教學思路,避免對文章做繁瑣的分析,力在讓同學們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展示自己的風采。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一則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這三則寓言的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在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有一位偉大的寓言家,他曾經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過人,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他就是伊索,今天我們就學習伊索的三則寓言。
生齊讀課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小組內交流:
三、小組內交流:
1、檢查字、詞:同學們帶著這些學習任務(目標)在課前都預習了課文,下面打開學案小組內交流一下,要求:對子互相檢查一下。發現錯誤及時糾正。一會兒找同學讀一讀,(2分鐘完成)。看哪個組完成的又快又好。(檢查:1、2、3組6號讀第2題,讀錯了對子隨即糾正,其他同學修改自己的。)
齊讀詞語
師:能夠正確書寫漢字是我們學習的一個基礎,在這些生字中,你認為哪個漢字比較難寫,提醒大家注意。
生提示難寫之字,師提示:除了“葡”和“萄”草字頭較扁。“饞”、“酸”結構較為復雜,請大家認清字的結構。
生書寫漢字兩分鐘。對子互相欣賞。
過渡:我們認識了這些詞語,放在文中你是否能夠認識,下面我們就開始讀課文。
四、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師: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且思考這三則寓言分別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生自由讀書。
五、指名讀書,互動點評
狐貍和葡萄
師: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回答(狐貍吃不到葡萄卻說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師:下面請同學讀書,請大家對這位同學的朗讀進行點評。
生讀書,生點評,師提示:
“垂下幾串”寫出了成熟的葡萄掛在葡萄架上誘人的樣子。
“饞得直流口水”狐貍想吃葡萄的急不可耐的樣子。
“想盡各種辦法”用盡各種辦法,但是沒有夠著。
“無望”、“只好”表達和狐貍的無可奈何。
“只好”、“邊走邊回頭”說明狐貍的依依不舍。
師:這一則語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回答。
牧童和狼
生講“狼來了”的故事。
指名讀書。
師注意提示:
牧童狼的“好幾次大叫”和“慌忙大叫”的不同。
牧民的不同表現。
師:這一則語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回答。
師:在今后,我們應該怎樣做?
蟬和狐貍
生講述《狐貍和烏鴉》的故事
生讀課文,注重生生點評,師提示
狐貍的贊美之詞。
蟬為什么沒有上當?蟬是怎樣做的?
師:這一則語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回答。
師:在今后,我們應該怎樣做?
六、賽讀課文,展示風采
師:通過大家的互相點評,你對文章肯定有了深刻的認識,請大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則語言來讀,讀出你的感受,等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
生讀課文。
比賽朗讀。
總結:大家讀得很精彩,同學們的點評也十分的漂亮,現在老師想問一下,你認為什么叫做寓言。
生回答,師提示:通過一個小故事,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文學作品。
七、分配下節課展示任務。
1、每個小組都準備聽寫、朗讀、批注和體會。
2、1、2、3、4組展示有感情朗讀課文。
3、 5、6、7組依次排演一個寓言故事。
4、8 、9組展示背誦課文片段。
5、10、11、12組展示:伊索寓言故事或其他的寓言故事。
【教學反思】
預習課
正如“指導思想”所說:在教學中堅持“自由朗讀,整體感知”、“指名讀書,互動點評”和“賽讀課文,展示風采”的教學思路,避免對文章做繁瑣的分析,力在讓同學們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展示自己的風采。
在大環節如此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課前口頭作文和書寫指導的兩個教學環節。增加口頭作文是因為我們曾經堅持課前口頭作文,但是開學之后時斷時續,有些同學對這個環節甚是想念,所以今天又拾起了這個環節。平時的預習課堅持讓孩子們寫寫字,對子互相欣賞,為了讓孩子們養成這樣一個習慣,所以沒有將這個環節去掉。整堂課基本遵照教案在指導孩子們的讀書,孩子們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特別參與朗讀和朗讀點評的積極性十分的高。在看到這些進步的時候仍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思考,應該改進。
本堂課按照教案應該有一個“賽讀課文,展示風采”的環節,這是預習課上的一個小展示,但是在本堂課中沒有實現,因為前面幾個環節用時過多。口頭作文和生字的書寫用時比較恰當,如果說用時比較多,應該是在朗讀點評的環節。本課有三則寓言,每一則寓言都是一個小小的文章,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體味,所以用時比較多,但是這并不是說,我們可以無限制的對朗讀進行點評,我們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作用,使孩子們對每一篇文章的點評恰到好處。
在“指名讀書,互動點評”之后是同學們對點評的吸收,讓孩子們再次自由的讀書,讀自己喜歡的篇章,為“賽讀”做好充分的準備。讓“賽讀”真正成為一個小展示的環節。
在預習課漸有眉目的時候,我又有了一些困惑:
我們的預習課是在堅持以朗讀為重點,但是,有時感到我們的朗讀點評會將文章肢解,本來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因為點評的時候是針對文章其中的一處,所以有一種肢解的嫌疑。預習課我們不能對孩子們的要求過高,有時能夠感到參與朗讀點評的都是平時讀書水平比較高的同學,其他的同學多半成為了聽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問一問,我們在自由讀書的環節中,孩子們是否同文本進行了充分的對話,我們的孩子是否走進了文本,如果孩子們沒有走進文本,讓孩子們擠出自己的點評又有什么意義。
通過幾日的實踐,發現在自己的課堂上重視了同學們的朗讀的訓練和指導,但是在課程標準中除了要求同學們“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外,還有這樣一條“默讀有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當我們面對后者的時候,我們又應該怎樣在自己的教學中培養孩子們默讀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默讀能力的形成對孩子們的幫助更大,所以,我們必須思考,我們在通過朗讀培養孩子們語感的時候,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提高孩子們的默讀水平。
現在孩子們點評的積極性十分高,有些小組的最后一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點評的環節中,有些同學的點評很有價值,可以說是自己獨特的感受,讓課堂增色很多,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教師的我缺少了將這種優秀的資源轉化為全體同學的優勢的能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優秀的資源轉瞬而逝。其實應該做的是當一獨特觀點被提出的時候,我們應該指導全班同學再次的朗讀,使每位同學感受這份獨特。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孩子們的點評就像是一個流水線,教師沒能發揮自身的作用使孩子們的點評在流水線上呈現漂亮的浪花。要想將這項工作做的天衣無縫,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這也是我所缺少的一種能力,所以應該盡快補上這一課,只有這樣才是教學相長。
成績和困惑并存,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探索,路漫漫,唯有不懈追求,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