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賬單課堂實錄(精選2篇)
媽媽的賬單課堂實錄 篇1
教學目標:1、學習默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
3、培養獨立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媽媽無私無價的愛。
教學難點: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圈。
師:它像數字中的幾?
生:零!
師:零代表什么意思?
生:什么都沒有。
師:不錯,可有時這個像圈一樣的零卻能無所不包。
老師在圈中寫詞語:媽媽
師:請大家輕聲讀出這個詞語
生:媽媽——
師:這兩個字,每個人都能輕松讀出,可感覺卻是既甜蜜又沉重。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位媽媽,走進課文《媽媽的賬單》
老師板書寫錯“賬”字,寫成“帳”
師:現今課文中的賬字已經被帳字代替,大家在平時書寫時要注意。讓我們齊讀一遍課題。
生:媽媽的賬單——
二、檢查預習
出示詞語
師:首先檢查一下預習情況,這些詞語都認識了嗎?
賬單 索取 報酬 如愿以償 羞愧萬分 躡手躡腳 小心翼翼
(出示并指名讀、集體讀)
師:詞語讀得非常好,那誰能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大家可以參考以下詞語(出示以下詞語:賬單 索取 報酬 如愿以償 羞愧萬分)
(同桌合作)
生:課文講了小彼得受到了教育的一件事。
生:課文講了媽媽用帳單教育了小彼得。
師:哪位同學能夠用上老師提示的詞語說一說?
生:小彼得寫了一份帳單向媽媽索取做事的報酬,媽媽給了他報酬,使他如愿以償,但也收到了媽媽的一份帳單,小彼得看后羞愧萬分。
師:概括的真好,能夠用上所提示的詞語。
三、解讀帳單,領悟母愛
師:剛才幾位同學都提到了兩份賬單,請同學們迅速瀏覽文章,找到它,并快速讀一遍。
學生自由讀文章。
師:文中出現了哪兩份帳單?找同學讀一下。
學生讀帳單
師:下面,就請大家仔細閱讀這兩份帳單,你會發現這兩份賬單的內容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學生仔細閱讀、比較。
師:好,誰來說一說。
生:媽媽寫的都是零芬尼。
生:媽媽沒有索取報酬。
生:彼得列的都是一些小事,媽媽列都是一些大事(引出0芬尼、款項不具體)
師:媽媽的帳單如此特別,請再來仔細閱讀、思考這份帳單: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親是偉大的。
生:母愛是偉大的。
生:母愛是無私的。
板書:無私。
師:讓我們再深情地讀媽媽的帳單
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請你想想,為了讓小彼得健康快樂地成長,在這十年里,媽媽付出太多太多,記得每天早上醒來,床頭已經擺好干凈的衣服,飯桌上已經為他準備好了可口的早餐,還有哪些呢?
生:記得小彼得生病媽媽抱這他去醫院打針。
生:媽媽陪著小彼得寫作業。
生:媽媽生病了,還不忘在雨天去接他回家。
師:這無數次的付出,豈只一份帳單能列得清楚呢?如果我們也按照小彼得的算法,你認為小彼得應該付給媽媽多少?
生:算不清。
生:無數錢。
師: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媽媽不求回報。
生:母愛是無價的。
板書:無價。
師:媽媽默默的付出,卻不求絲毫的回報,可見母愛的無私、無價。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份帳單吧。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從大家的朗讀中,我知道大家已讀懂了這份母愛。和我們一樣,小彼得讀著讀著————
帶動學生讀第七自然段。
師:此時此刻,母子倆雖然都沒有說話,但小彼得心中一定有千言萬語,他在心里默默的對媽媽說——
生:媽媽我錯了。
生:媽媽我不應該這樣做。
生:媽媽,請你原諒我吧!
師:聽著小彼得心中的懺悔,我們感到媽媽用帳單對他進行了一次無聲的教育。
板書:無聲。
四、課外延伸,升華感情
母愛就是這樣無私,無價,平凡而偉大的母親無處不在,看圖——
出示圖片。
師:戰士抱著一個熟睡的孩子,聽聽背后的故事吧!
老師讀故事:這是在剛剛過去的四川大地震中幸存的一個小生命。可是,你知道他的幸存來自什么嗎?當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母親的時候,這位母親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而死亡的姿勢卻是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你可能要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子呢?是呀,她為什么要這樣子呢?只因為她的身子底下有一個小生命,她必須要用自己的一切護住這個孩子,她必須讓孩子活下去,因為她是孩子的媽媽。看,這個孩子毫發未傷,當媽媽離開人間的時候,他卻在熟睡,睡得如此甜美,如此幸福。可是你還知道嗎?當他母親給了他第二次生命時,還留給了人世間最美的語言:在包裹孩子的被子里有一部手機,上面是媽媽最美的留言:“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師:同學們你想對這位逝去的母親說點什么呢?
生:你真偉大!
生:我真佩服你!
生:如果你還活著,我一定叫你一聲媽媽。
生:你是我們所有的媽媽。
師:我們的媽媽雖然沒有象這位母親一樣,作出驚人的舉動,但媽媽伴我們一路成長,你也有許多話要對她說吧!
生:我喜歡你,媽媽。
生:媽媽,我愛你。
生:我非常愛你,媽媽。
師:千言萬語匯集成一句話——讓我們一起說——
生:我愛你,媽媽!
師:同學們,母親為我們無私的奉獻,需要我們用一生去回報,讓我們再次唱起那首《感恩的心》。
齊唱《感恩的心》。
媽媽的賬單課堂實錄 篇2
20、媽媽的賬單
教學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回報父母。
3.結合課文內容,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揭示課題
1、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孩子和母親之間每天都在發生著不同的故事。今天這堂課,我們要來認識一對母子,看看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2、出示《媽媽的賬單》。學生齊讀課題,隨機理解“賬單”。
3、默讀課文,讀準字音,尤其是帶有拼音的字詞,把課文讀通順。二、走進課文,初步感知
1、檢查朗讀課文
(朗讀中,幫助學生糾正了“怦怦直跳”、“塞進”等詞語的讀音,在表揚學生部分詞語讀得準確的基礎上,理解了“報酬”、“慈愛”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師:同學們,昨天鐘老師已經讓大家去預習過課文了,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小彼得是一個商人的兒子。有一次,他給媽媽寫了一份賬單,索取她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賬單上些著:“母親欠她兒子彼得如下款項: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掛號件送往郵局 10芬尼 在花園幫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計:0芬尼 母親看到后把錢放在了小彼得的餐盤旁邊,還給彼得也寫了一張賬單,上面寫著:彼得欠他母親如下款項:為在她家里過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為在他生病時的護理 0芬尼 為他一直有一個慈愛的母親 0芬尼共計:0芬尼 看到賬單后,彼得覺得很羞愧,他把60芬尼塞進了媽媽的上衣口袋。
師:看得出來,你已經很好地去預習過課文了,能流利地說出課文所講述的內容。可是,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時候,我們必須說的簡練,抓住主要的來說,讓別人一聽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出示“索取報酬”、“如愿以償”、“羞愧萬分”三個詞語),誰能用老師屏幕上出示的三個詞語來簡潔地概括一下課文的主要意思。
生:彼得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他經常幫父母做事。有一次,他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報酬。媽媽看到后,把給彼得的報酬放在了他的餐桌旁邊,并給彼得也開了一份賬單。彼得如愿以償。但看完賬單他感到慚愧萬分,就把錢還給了媽媽。
師:這位同學能夠通過抓住重點詞語來概括課文內容,真不簡單。我們是不是該給他一點獎勵呢?
生:是!(全班掌聲響起)
(此環節設計意圖:概括課文的主要意思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難點,他們往往會選擇課文中的一些段落或許多句子來講述,一般都會說得比較詳細。對能主動站起來回答的同學我首先給予肯定,然后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可以通過抓住文中的重點詞語,再用簡要的語言進行概括,以便學生慢慢地接受,慢慢地掌握其方法。)
三、再讀課文,加深體會
師:知道了課文所講述的主要內容,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個發生在小彼得和他媽媽之間的故事。
1、學生快速默讀全文
師:讀了以后,哪個詞出現的次數比較多?
生1:報酬
師:引出“報酬”的還有一個重要詞語是什么?
生2:賬單
師:對。課文中不僅多次提到了“賬單”,還出現了兩份賬單。那么,這兩份賬單都寫了些什么內容呢?它們又有什么區別呢?讓我們來好好研究研究吧!
2、大屏幕出示兩份賬單
(1)、比較賬單,發現區別。
(男生讀彼得寫給媽媽的賬單,女生讀媽媽寫給彼得的賬單。)
師:一份是彼得寫給媽媽的賬單,一份是媽媽寫給彼得的賬單。仔細觀察一下,這兩份賬單有什么區別?
生:彼得給媽媽的賬單上的總數是60芬尼。而媽媽給彼得的賬單上都寫著0。
師:是的,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那么,除了從金額的數量上來區別外我們還能從其他地方來進行比較嗎?比如勞動時間、勞動量的大小等。
生:媽媽的賬單上的時間是十年,彼得的賬單上沒有寫時間。
師:是啊,十年了,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從日常的照顧到每一次生病時的護理,媽媽為彼得做了很多。可事實上,又何止這些呢。假若我們把媽媽的賬單再列得更詳細一些的話,你覺得還可以寫上些什么?
(2)、補充賬單,加深感悟。
生1:媽媽每天接送彼得上學,放學。
生2:下雨的時候還給彼得送雨傘。
生3:媽媽還為彼得洗了很多很多的衣服。
生4:彼得生日的時候給他買生日蛋糕。
……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很對,彼得一直幸福地生活在媽媽的身邊。每天,媽媽任勞任怨地照顧著他的飲食起居;生病的時候,媽媽又無微不至地給他關懷,彼得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媽媽的辛勤付出。
(此環節設計意圖:在回答這一問題時,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聯系到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對媽媽的賬單的補充來了解母親所付出的無數心血,近一步讓學生體會母愛的的廣博、無私。)
3、既然媽媽為彼得付出了那么多,為什么她寫給彼得的賬單上都是“0”芬尼呢?(出示賬單)
師(過渡語):媽媽對彼得的愛無處不在,可是給彼得的賬單上卻寫著“0”芬尼,如果你是彼得,看到媽媽的賬單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覺得媽媽為我付出得太多了。
生2:我感受到媽媽太偉大了!為我做了那么多事還不求回報。
生3:我會有些不好意思,我不應該向媽媽要錢。
生4:媽媽為我付出的太多了,我以后要好好回報她。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相信小彼得在讀這張賬單時一定也想到了很多。從這張寫滿“0”芬尼的賬單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媽媽對孩子的愛。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媽媽對彼得的愛,你覺得應該是什么?
生1:偉大
生2:無私
生3:無價(隨機板書:無私、無價)
教師小結:是啊,這位母親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告訴了孩子:媽媽對孩子的愛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那種愛是無私的,是無價的,從來都不需要報酬。
4、小彼得最后是怎么做的?
師(過渡語):面對餐盤旁邊的60芬尼和母親這份載滿愛的“賬單”,小彼得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把錢還給了媽媽。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小彼得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進了她的上衣口袋。
(1)出示最后一段,全班齊讀。
師:小彼得是怎樣把錢塞進母親口袋的?哪些詞最能反映彼得的當時的心情?
生1:羞愧萬分
師:你能解釋它的意思嗎?
生:羞愧萬分就是感到非常慚愧。
生2:還有躡手躡腳
師:你知道什么叫“躡手躡腳”嗎?
生:就是走路很輕的樣子
師:他為什么要“躡手躡腳”地走近母親?
生:因為他感到很慚愧
師:那你能躡手躡腳地走到講臺上去嗎?
生:能(上臺表演)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肢體語言來理解詞語的含義,從而體會人物的心情。)
師:表演得真不錯!同學們都知道,此時的小彼得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他的心里是充滿愧疚的。讓我們用緩慢一點的語氣一起來讀讀這段話,感受小彼得當時的慚愧和內疚吧。
(2)集體朗讀體會
5、你喜歡小彼得嗎?說說你的理由。
師:你喜歡文中的小彼得嗎?為什么?
生1:喜歡。因為他幫助大人在花園里干活。
生2:我也喜歡。因為他是個聽話的好孩子。
生3:喜歡。因為他幫媽媽把掛號件送往郵局。
生4:我不喜歡彼得,因為他向媽媽索要報酬。
師:那他收下那60芬尼了嗎?
生4:沒有。
師:那知錯能改的孩子是不是好孩子呢?
生4:是
師:那知錯能改的小彼得是不是也討人喜歡呢?
生4:恩。
(原以為學生都會回答“喜歡”,沒想到也有學生回答“不喜歡”。因此我就抓住彼得知錯就改這一點來讓學生明白知錯能改還是個好孩子,引導學生要學會寬容別人的錯誤。)
教師小結:同學們,如果彼得當時收下了媽媽給他的60芬尼,那我們可以認為他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可在看到媽媽的賬單的時候,他很快就領悟到了,媽媽一直在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著自己,從來沒有想到過報酬,跟媽媽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于是他馬上改正了自己的做法。所以說,彼得依然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四、課外延伸,升華主題
師:同學們,你們今年幾歲啊?
生:11歲
師:也就是說,你們的父母已經為你們辛勞了整整十一年。我想,在這么多的日子里,一定有許多事給你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1)說說父母為你所做的事。
生1:有一次我生病了,爸爸帶我去醫院看病。
生2:媽媽平時都把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吃。
生3:我要什么學習用品媽媽都會給我買。
……
(2)說說你為父母做過的事
生1:我以前幫媽媽洗過碗。
生2:媽媽下班回家,我會給她泡上一杯茶。
……
教師總結: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理所當然地接受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在享受親情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回報。比如:給勞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端上一杯熱茶;幫廚房里忙碌的媽媽擦擦桌子洗洗碗;給下班回來的爸爸遞上一雙舒適的拖鞋等等,盡我們的努力去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也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愛。有了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愛的傳遞,相信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快樂,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