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精選12篇)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篇1
教學目標 :
1.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字。能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斧頭、蓋房、造犁、不斷、減少、擴大、一棟棟、家具、冒出、柴煙、黎明、洪水、何處、包括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
3.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10課,。
(二)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
、僮杂勺x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谡J讀本課生字。
、垡贿呑x一邊想:本文講了一件怎樣的故事?
、馨巡欢牡胤阶錾嫌浱枴
(三)檢查自學的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2.認讀本課生字。
3.本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明確:課文講述了在一個小村莊里,由于人們不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亂砍樹木,破壞植被,最終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遭到了毀滅命運的故事。
(四)質疑
。ㄎ澹┰僮x課文,進一步理解
。┎贾米鳂I
搜集有關圖片、資料。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
2.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教學步驟 :
。ㄒ唬z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二)學習課文
1.提問:課文中的小村莊有什么變化?
明確:從美麗到最后消失
2.自由讀文,思考:為什么小村莊消失了?
3.討論、交流
明確:村莊里的人們根據自己的物質生活需要,人們用鋒利的斧頭把一棵棵樹砍下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能防風、固沙,能保持水土不流失,而由于小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壞,所以環境惡劣,就有了那場災難——小村莊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沒有了。
相應理解鋒利、裸露、應有盡有、咆哮等詞語。
4.小結:只要人們破壞環境,就會受到自然界帶來的懲罰。
。ㄈ┯懈星榈乩首x課文
(四)總結
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ㄎ澹┎贾米鳂I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用“擴大”“包括”造句。
3.搜集有關圖片、資料。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學生閱讀起來困難不是很大,在教學中,還是以“讀”為主,通過讀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讀”這一途徑,重點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熱愛我們綠色的家園;同時,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提高閱讀能力。
探究活動
。1)調查了解居住的城市、鄉村的環境情況,然后舉辦一次以“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提高環保意識。
。2)請你試著寫一寫有關環保方面的公益廣告(或警示語)。如①小草正在睡覺,請你不要打攪它。②除了您的照片什么都不要帶走,除了您的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篇2
教學目標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等詞語。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用文字表達自己對保護環境重要性的認識。3、 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研究問題框架1、如何調整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研究,對話。2、校園網絡如何在課堂中提高教學實效性。
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課堂反饋(檢查第一課時的教學效果)課文講解(分析課文,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感悟文本深意。)習作訓練。
教學過程(文字描述)開門見山:(回憶課文主要內容)朗讀課文,用上開始、然后、最后來說一說圍繞著小村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凸現矛盾,提出中心問題:學習第一自然段這個故事從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開始說起,還記得那是一個什么樣的小村莊嗎?有這樣一個小村莊,山上森林茂盛、蒼翠,這叫森林郁郁蔥蔥,我們還可以說……。如果你走過村前的小河,一低頭就能夠看到一尾尾肥美的魚兒在河底五彩的石子間自由自在地嬉戲,這就叫河水清澈見底。一抬頭看到瓦藍瓦藍的天空萬里無云,這就叫天空湛藍深遠。深深地吸一口氣,新鮮的空氣沁人心脾,這就叫空氣清新甜潤。你現在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們就來走進小山村。課件展示 突出詞組:森林郁郁蔥蔥 河水清澈見底 天空湛藍深遠 空氣清新甜潤郁郁蔥蔥:形容草木茂盛蒼翠湛藍:深藍教師相機點撥。學習第五自然段:這個故事的結尾是什么?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課件展示:什么都沒有了 朗讀指導( )沒有了。學生補充郁郁蔥蔥的森林沒有了,清澈見底的河水沒有了,湛藍深遠的天空沒有了,清新甜潤的空氣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齊讀第五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對小村莊消失的惋惜之情。并用朗讀的形式來表現出來。這是為什么呀?是什么讓這里發生了那么大的變化呢?師生合作研究探索(學習2-4自然段)自主探究,發現問題階段:小村莊為什么會發生那么大的變化?1.默讀2―4自然段。2.把你找到的描述證據的句子用“―”畫出來,重點詞語圈畫出來。3.和你的同桌進行交流,把你的感受批注在相應的句子或詞語旁邊。合作研究,解決問題階段:(白板課件出示)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理解“誰”。 任何人都可以去山上砍樹。理解“裸露”。(出示圖片對比理解) 露出,沒有遮蓋。 樹木是遮蓋,是遮擋,是天然的屏障。(板書:隨意砍樹)設計問題,引發思考: 人們在擁有了房子、犁之后他們停止砍樹了嗎? 課件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從這句話中的一年年,一代代可以看出時間很久,但是沒有人去阻止這一行為。句子訓練:應有盡有家具和各種各樣的工具都會是什么呢?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 ),變成了( ),變成了( )。排比句子練習。甚至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理解“柴煙”: 柴煙是指木柴燃燒后所產生的氣體。一棵樹苗十年才能長成一棵小樹,百年才能成為一棵大樹。這樣需要十年、百年才能長成的樹木被隨意扔進了火堆,眨眼間就變成了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板書:肆意砍樹)鞏固與創新 小村莊的人們,不斷砍伐樹木,肆意破壞環境,他們的未來又會是怎樣的呢?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村民的日子看上去還可以,房子、犁、各式各樣的家具都有了,但是存在著很大的隱患,用這個詞語也是對無知村民的一種諷刺。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一直沒有停,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 兩句對比,有什么區別: 擬人的修辭方法的使用,形象地說明了大雨連續不斷,幾天沒停,有著濃重的感情色彩,表達了大雨對人們無知行為的憤恨。 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芭叵薄熬怼闭f明了洪水洶涌,,破壞大自然的環境,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課文學到這里,讓我們再來回憶一下那個美麗的小村莊吧!師生合作朗讀第一自然段。而現在卻什么也沒有了。指導朗讀,讀出對村民無知行為的憤怒之情。理解中心思想。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深刻含義。學習與應用小村莊不復存在了,當地村民,是幸存者,是經歷這一切的人們在這一片廢墟上立上一個警示牌。請你幫助他完成吧!這里曾經( )因為人們( )致使( )讓我們永遠記。ā 。┙處熆偨Y:讓森林永遠郁郁蔥蔥,讓河水永遠清澈見底,讓天空永遠湛藍高遠,讓空氣永遠清新甜潤,讓我們永遠記住,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課堂練習,反饋:1.選擇“郁郁蔥蔥”的正確詞義。a.形容草木非常茂盛。b.形容草木蒼翠。c.形容草木茂盛蒼翠。2.下列三句話中,使用擬人修辭方法的是哪一句( )a.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b.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c.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3.全文三次提到“鋒利的斧頭”,它代表著什么?a.人們使用的斧頭很鋒利。b.人們對森林無情、殘酷的破壞,以及那些人們的無知。c.人們靠斧頭過上了好日子。作業:認真閱讀第8課,體會筑路人高尚的心。調查、訪談、查資料來了解我們身邊環境的變化,并記錄下來,發表在校園博客上和同學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斧頭 ?? 樹木 房子 犁 砍失 森林 工具 家具 得 不管 還不錯 美麗的小村莊 什么都沒有了 保護我們的環境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階段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置意圖技術應用時間安排溫故知新復習第一課時的知識總結課文主要內容復習 2分鐘新課學習字詞 短語教學課件展示,初步感受。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質疑。整體感知激發興趣白板5分鐘實踐活動朗讀、合作學習,突破難點。自學,研討。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白板8分鐘創設情境情景烘托。感悟深入理解文本。白板7分鐘分享交流教師點撥。碑文展示再次深入理解,總結歸納。多媒體8分鐘訓練反饋練習練習知識點掌握題庫8分鐘拓展提高作業練習擴展提高投影2分鐘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評價方式1、訓練反饋數據積累。2、當堂習作的訓練。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篇3
教材理解:本文語言通俗易懂,故事哲理性強,讀了讓人深思。文章通過簡短的故事告訴我們要保護大自然,不要亂砍伐樹木,否則最后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的道理。
教學理念:努力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教學理念,我讓學生通過多次的閱讀,自悟出道理,有困難的進行適當點撥。體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生命對話,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學目標:
1:充分感悟到大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是相互的,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破壞環境就是毀滅人類,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2:以三個問題引發思考:小村莊原來是怎么樣的——后來變成什么樣了——是什么引起如此大的變化
3:學會本課13個生字,會認讀9的生字,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并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流程
分為三個版塊教學
第一版塊:通過課題提問進入:小村莊是怎么樣的呢?
。1)課題出示
師問:你看到這個題目,很想知道什么?
預設問題:這是個怎么樣的小村莊呢?
。2)學習第一自然段,用朗讀和想象表達出村莊的美麗
1、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小村莊吧,結合書上的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運用書上的詞語來說說就更好了。如:我看到了郁郁蔥蔥的樹木,清澈的小河,藍藍的天空——
2、讀一讀書上的句子,誰能讀得特別美麗
順勢而學習詞語:郁郁蔥蔥、清澈見底、湛藍深遠、清新甜潤
3、學習寫作方法
用概括后具體的寫法,寫出了山、小河、天空、空氣
4、背誦
第二版塊:對比教學,引發思考
。1)提問:這么美麗的村莊,最后怎么樣了呢?
(2)看圖說話:如:郁郁蔥蔥的大樹沒有了,只留下一個個樹樁,河水咆哮著,全部是光禿禿的一片
。3)出示最后一句話: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讀了這句話,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覺?
難過,可惜等
讀著讀著,我的腦中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原來美麗的村莊哪里去了呢?
先通過預習自由回答,然后進入第三版塊學習
第三版塊:研究為什么村莊有如此大的變化?
成立小組,然后由小組組織學習,
要求:1、先小組合作讀,
2、劃一劃有關原因的句子
3、談一談你的看法
4、小組匯報學習成果
總結:大自然是人類生活的搖籃,我們只有保護好大自然,才能幸福地生活,人類破壞大自然就等于毀滅自己。
作業:
綜合研究,實踐活動。去調查一下學校里有多少個垃圾筒,校園地面一天下來有多少垃圾,學校外圍環境如何,小河還是那么清嗎?小河里有什么污染?
思考:假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不去收拾,這里將會變成什么?
寫一寫小片段。
設計作業思考: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是讓孩子走入大自然,讓他們自己感悟到環境的惡化,但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以小見大的哲理,所以我不要求學生去調查什么衛生部,調查國家的環境,也讓學生以小見大,從身邊的環境著手,讓孩子走進現實生活,隨后有所啟發就可以了。在語文園地二中還有口語交際《我們能做點什么》,那時候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延伸到更深層次的教學。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篇4
一、教材簡說
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環境優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的嚴重的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因此,“言簡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點。比如,通篇課文沒有一處譴責人們濫砍亂伐樹木的行為,但在讀完課文之后,讀者會油然而生一種對人們錯誤行為的惋惜和譴責。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學習難點是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教學建議
1如果有條件,教師在課前組織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森林的破壞情況、植物與水土流失、植物與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9個,讀音難點主要有“澈、湛”(翹舌音)、“湛、棟”(前者為前鼻音,后者為后鼻音)。注意不要將“湛”讀成“shèn”,將“裸” 讀成“guǒ”?梢园才艑W生互相交流識字方法,教師作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利用多種方法加強識字的鞏固。比如,可以運用增加或者減少偏旁的辦法認記生字, “包+口——咆”、“牛+利——犁”、“木+東——棟”。要求會寫的生字如:“森、蔥、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應該協調!笆[”的中間是“匆”不是 “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補”不是“示補”;“黎”的上部右邊的不能寫成多一撇的“勿”;同樣是“木”這個部件,在“森、棟、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學生注意,很多獨體字作偏旁時具體形狀要發生改變,如“蔥”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3本篇課文語言淺顯、樸實,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初讀課文的要求有以下幾點: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學之間的合作,掃清文字的障礙,將書讀正確、流利;二是在讀書過程中思考,那個“美麗的小村莊”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在學生的自主閱讀基礎上,針對上述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美麗的小村莊”變化的過程很清楚:最開始那是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接著人們開始砍樹蓋房、造犁,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后來,樹木大量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漲,小村莊為水卷走,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學生在歸納出小村莊的變遷過程之后,可以根據這個變遷過程逐步領會其變遷的原因: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使環境遭到極大破壞是小村莊消失的直接原因。說“過度地”砍伐樹木,要結合小村莊的變遷過程來了解:這個“過度”,是逐漸地顯示出來的,最開始的時候,人們并未認識到這一點,“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只“裸露”幾片土地,是不會造成“村毀人亡”的后果的;正是由于人們最開始時并未認識到過度砍伐樹木的危害,于是接著又“一年年、一代代”砍伐, “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砍伐的樹木不斷增多,造成砍伐的“過度”。但是,人們仍未認識到這一點,直到樹木變得異常稀少,村莊為洪水卷走為止。小村莊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們沒有環保的意識,貪圖眼前利益,致使村莊最后消失。它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對我們今天的生態環境建設有著特別的警示作用。這一點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繼續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領會和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這里的兩個“誰”值得特別注意,“誰”不作為疑問代詞,是“任指”,表示沒有例外,兩個“誰”字連用,表明這里的人們沒有任何的約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樹非常隨便,因此,森林被破壞也就順理成章了,森林遭到過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個前提—— 沒有人管。“拎”字,從字面上與“拿、帶”一致,但為什么不可以換成后兩者呢?這個“拎”字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它把人們那種把砍樹沒當作一回事的心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出來。表達這種隨意心態的還有“一棵一棵”,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確定數目,既然是不確定,就突出了人們沒有將砍樹當作一回事。
“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出現”和“裸露”,表明小村莊周圍的環境開始發生變化了,這是向著環境惡化開始的第一步,如果人們沒有注意的話,環境的破壞將無法避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這句里有兩個“不斷”,它們表明了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最后的省略號意味深長,它雖然省掉了文字的說明,但是比文字的說明更有韻味——對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這里的兩個“不斷”和一個省略號,動態地、含蓄地表明了“過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边@里連用了三個“變成”,構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強烈地體現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斑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個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們“利用”樹木的一種方式——用樹木作柴燒,但卻深刻地表達出了對人們的錯誤行為的一種遺憾和譴責,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是多么低效的一種利用方式,又是多么輕易的一種破壞方式呀!
“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這句話,也是一種對當時情況的實實在在的說明,但是其中的一個“還”字,卻表達出了一種較為勉強的味道(試著去掉“還”字,意味大不相同),實際上是對人們行為的否定。
“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咆哮”本來指野獸的吼聲,這里用來形容河流的波濤聲,它生動地反映了在失去樹林的保護之后,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人們亂砍濫伐樹木的嚴重后果。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边@里的“一切”,指的是人們通過砍伐樹木所獲得的所有的物品!笆裁础,這里不是用來提問,而是用以“任指”隨便的一個什么東西、物品。一個可以概括任意一件事物的詞語“什么”的運用,突出亂砍濫伐樹木所引發的慘重后果,同時也襯托出災害的無情,人類如果不珍惜熱愛自然,自然會對人類進行殘酷的懲罰。這句話含義深刻,發生在小村莊身上的故事也非常耐人尋味,因此,本文最后學習伙伴吐了一個泡泡 “我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闡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譴責人們的錯誤行為,可以表達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對人們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議等等。
文中三處提到了“鋒利的斧頭”,它是有用意的。“鋒利的斧頭”代表著人們對樹木森林的無情的、殘酷的破壞、短視的利用,甚至可以說是那些無知的人們的一種象征。“鋒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壞的殘酷、無情。
上述的含義深刻的詞句,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教材當中通過學習伙伴的泡泡作了相應的提示,試圖通過舉例的形式引起學生的注意。比如,一個學習伙伴說“我知道‘大雨沒喘氣兒’的意思”,這里的“大雨沒喘氣兒”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說明了大雨連續不斷、幾天沒停。
在領會了上述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那些關鍵詞句的表達效果。比如,“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讀到“誰家、拎起、一棵一棵”時,語氣要略微舒緩、加重。
4課后安排交流閱讀感受的題目,通過這個題目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作了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關于小村莊發生的變化比較容易交流,但發生變化的原因則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教師還可以在這兩個問題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請學生提出如何保住小村莊的建議。
體會、積累語言的題目,有較大的自由空間。學生可以在例句的基礎之上,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自主抄寫、體會、積累。在“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學生抄寫之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說出每一個句子深刻意思。以便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愛護森林、增強環保意識的重要性。除了意思深刻的句子之外,還可以積累運用得得體、恰當、優美的詞語或者片段。
這篇課文是有關人類居住環境的生態維護與建設的文章,學生在學完之后,可以緊密聯系本組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學生了解自己周邊的環境狀況,比如,動植物有無增減,這種增減對環境的影響,這種變化的原因;周圍有無新的建筑和工廠,它們對環境有何影響;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狀況,它們對動植物、大氣和水等的污染;政府和個人對上述污染或者環境破壞所采取的應對措施等等。
5本文課后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意在提醒學生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之后,對材料、成果進行整理,為后面的交流和展示做好準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里交流是如何開展活動的,然后請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具體的材料不同,整理的方式和呈現的方式也不一樣?梢韵葘⒎从惩磺闆r的材料歸為一組,比如動物、植物、空氣、水、光、噪音、工廠污染等等;然后就反映同一種情況的材料按其所屬性質分類,比如可以分成文字、圖片、聲像、圖表等等;最后考慮同一種情況中的不同材料如何搭配,以便將其整合起來,對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綜合的說明,比如,給圖片配上相應的文字說明。上述工作做完后,要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探究它們所反映的問題,可以參考如下的角度:第一,調查時間、地點、人數、調查方式和所受污染的種類、程度;第二,借助手頭整理之后的材料,對所受的污染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第三,根據整理之后的材料,為有關部門或者個人提供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現代多媒體手段,對自己的或小組的調查成果進行整理,以便交流和展示。材料整理的形式不必強求一致,要鼓勵學生采用富有創意的、多樣的形式,以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其學習中的自主、探究意識。
四、參考資料
犁 耕翻土壤的農機具。中國春秋時代就有用牛為動力的畜力犁,由犁轅和裝在其前下方的鏵式犁體等構成,F代機引犁由工作部件、犁架、調節機構、牽引或懸掛裝置等組成。按工作部件分鏵式犁、圓盤犁、驅動型耕作機等。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通課文內容,了解一個小村莊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2、幫助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幫助學生聯系上下文,說出有關句子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境保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平衡的意義。
教學設計思路: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因此,“言簡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點。本篇課文語言淺顯、樸實,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初讀課文的要求有以下幾點: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學之間的合作,掃清文字的障礙,將書讀正確、流利;二是在讀書過程中思考,那個 “美麗的小村莊”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
什么。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繼續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領會和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這里的兩個“誰”值得特別注意,“誰”不作為疑問代詞,是“任指”,表示沒有例外,兩個“誰”字連用,表明這里的人們沒有任何的約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樹非常隨便,因此,森林被破壞也就順理成章了,森林遭到過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個前提——沒有人管。“拎”字,從字面上與“拿、帶”一致,但為什么不可以換成后兩者呢?這個“拎”字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它把人們那種把砍樹沒當作一回事的心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出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這句里有兩個“不斷”,它們表明了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最后的省略號意味深長,它雖然省掉了文字的說明,但是比文字的說明更有韻味——對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這里的兩個“不斷”和一個省略號,動態地、含蓄地表明了“過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上述的含義深刻的詞句,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思考。
課前準備:學生收集有關環境保護的資料。
教學課時:兩課時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故事導入。 1、教師播放村莊的畫面。 1、學生觀看畫面。 2、同學們,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個小村莊。 2、學生齊讀課題。 那里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這里住著幾十戶人家,靠著周圍豐富的自然資源,用斧頭砍下樹木,蓋成房子,造成各種工具。日子過得還都不錯,(課件出示。)你覺得這個小村莊怎么樣?(板書。)那么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現在怎么樣了呢?請同學們齊讀(出示“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為什么會這樣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自讀 1、從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大家很想了解這個小村莊的故事,不用著急,咱們先得把課文讀通,把文中的字詞讀準了,這樣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F在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老師發現大家讀書時很認真,下面老師出示詞語,請大家讀出來。 2、學生齊讀詞語。 3、出示字詞,指名學生朗讀,開火車賽讀。(注意:斧、造、棟、柴、洪、裸露等讀音。) 3、學生讀詞語。 4、大家剛才讀字詞時,準確、流利,那你們能不能也準確、流利地把課文讀出來呢? 4、指名逐段朗讀,并說說讀后收獲。 5、課文圍繞小村莊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呢?誰來給大家說一說。 5、學生復述課文。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了小村莊遭遇兇猛的洪水? 1、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思考:當時的情況怎樣?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 1、學生默讀課文,回答問題。 2、從哪些句子看出雨下得很厲害?用“——”畫出來。(同時向學生展示下大雨的畫面。)“大雨沒喘氣”看到這幾個字,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 一幅畫面? 2、學生讀課文,畫句子,想象畫面。 3、指導朗讀:讀出暴雨又猛又急的氣勢。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在暴雨中,小村莊的命運如何呢? 4、學生在文中找出答案。 5、什么原因導致山清水秀的小村莊變成了這樣的命運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 1、復習課文,指名朗讀課文,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1、學生朗讀課文。 2、復習生字詞,開火車讀生字、詞語。 2、學生開火車讀詞語。 二、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上節課我們說小村莊被洪水卷走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一切的發生呢?我們一起去找找答案吧。 1、學生讀課文找答案。 2、誰來給我們說說他找到的答案? 2、學生回答問題。 3、山上的樹木被人們用來做了什么?人們在砍伐樹木做家具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通過兩個“誰”通過動詞“拎”你們能體會出人們的這種心態嗎? 3、學生讀課文找答案。 4、隨著山上樹木的不斷減少,山坡有了怎樣的變化?(觀看樹木不斷減少,土地不斷裸露的動畫)結合畫面理解“裸露”的意思。 4、學生讀文找出答案并觀看動畫。 5、“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什么在不斷減少?什么在不斷擴大?通過詞語“不斷”和這句話后邊的省略號,你體會到了什么? 6、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媽媽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有的是可再生的,比如水資源。有的是非可再生的,比如煤炭,比如森林資源,靠著砍伐樹木,村民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生活還算過的不錯,但前一節課我們也知道了小村莊的下場,同學們,當這些村民們高舉斧頭對著樹木砍伐的時候,他們有沒有想過小村莊的 未來呢?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6、學生各抒己見,回答問題。 三、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村民們靠著斧頭,不停的砍樹,斧頭在給他們帶來財富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災難。兇猛的洪水,讓小村莊變成什么樣了呢?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洪水過后,什么都沒有了”。對于小村莊的毀滅性災難,課文只用了這一句話就一筆帶過,同學們,能發揮你們的想象,將洪水到來時的情景向我們詳細的描述出來嗎? 2、分組討論,學生結合課文和畫面理解。 3、一場大雨,美麗的小村莊不復存在,播放兩幅對比圖片,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心情怎樣? 4、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女生讀第一自然段(愉快),男生讀第六自然段(沉痛) 4、男女生帶著感情分段朗讀。 5、小村莊被洪水卷走了,我們的心情格外沉痛,如果村民們早點警醒,亡羊補牢,也許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同學們,讓我們回到悲劇發生前,如果你是一位記者,了解到了這個小村莊濫砍濫伐樹木的行為,現在你準備怎樣勸阻村民,并幫助他們使悲劇不再上演呢。 5、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答案可以是論文總結形式,可以是表演形式,可以是故事敘述形式。 四、拓展延伸 1、設計一句環保公益廣告詞。 2、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出一份“保護綠色家園”小報。 2.分析、識記字形。
“犁”上下結構,下邊是年“牛”字,不要寫成“木”字。
“棟”左右結構,注意“棟”和“煉”的右半部分。
“具”中間是三橫,不要寫成兩橫。
“冒”這個字是上寬下窄,上扁下長;“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筆的“橫”與兩邊是不相連的,可和下部分里邊的“橫”做比較。 2、學生練寫。 3、教師巡視指導。
課外資料
詞語理解:
斧頭:也叫“斧子”?持、木等用的金屬工具,頭呈楔形,裝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斷:連續不間斷。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一棟棟:一座座。
應有盡有:應該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齊備。
鋒利:(工具、武器等)頭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體。
黎明: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來勢迅猛,勢不可擋。
何處: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舉各部分或著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見、少有得多。
植樹造林好處多 為了把“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這件造福人類、造福子孫的大事搞好,我國把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為植樹而定個節日,足以說明植樹造林的重要。那么植樹造林究竟對我們有什么好外呢? 首先,植樹造林為人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種香甜鮮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葉;還有滋補身體的冬青樹上的女貞子,鮮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銀杏等珍貴藥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筑,開采煤炭,交通運輸,制造車輛、船舶、尺機,修建橋梁、碼頭,造紙等都需要木材。比如,修建1000平方米混合結構的房屋需要木材130立方米;開采1000噸煤,需要22立方米的坑木。在農業生產中,我們使用的大量農具也離不開木材。 木材加工產品更受到人們的喜愛。鋸末水解可得葡萄糖、灑精等物質。50公斤鋸末可提取糖槳37公斤或結晶葡萄糖10公斤,食用或藥用均可。每1立方米干鋸末,可提取酒精70公斤,飼料酵酶18公斤, 醛4.2公斤,干冰18公斤,木素板33平方米。每百斤樺樹皮可提煉樺皮焦油15公斤~30公斤,它可用來配制木材防腐劑,或加工提取汽油等物質。用1立方米木材,能制成150多公斤的人造絲或人造毛,相當于7.5畝棉田的年產量或20只~30只羊的年產毛量。還有用于房屋建筑、家具等用的膠合板、纖維板大都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的“廢物”制成的。至于車輛上的輪胎,大家肯定知道是從橡膠樹上“脫胎”而來的。 其次,植樹造林可為人類提供氧氣,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我們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氣,吸出二氧化碳,樹正好相反,它的葉子在陽光照耀下不斷進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據統計,一畝樹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釋放出49公斤氧氣,足可供65個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蔭避風、樹木呼吸和蒸騰作用,因此有成片樹林的地方冬暖夏涼,可以避暑療養。樹木能粘附空氣中的塵埃而使空氣清潔、新鮮?茖W測試表明:一畝樹林一個月可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塵埃20噸~60噸。此外,,樹木在呼吸過程中,產生大量特殊空氣,能治療一些疾病,對人體有良好作用,比如,樺樹、楊樹、檜樹等能分泌出植物雜菌素,可以殺死白喉、肺結核、傷寒、痢疾等病原菌。道路兩旁栽樹可以降低噪音,多種多樣的樹型、花果和翠綠的枝葉可以美化環境,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環境。 再次,植樹造林能夠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我國許多地方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特別是黃河流域,由于土質松散,每到雨季,雨水沖刷,大量泥沙流入黃河,致使河水變渾,河床增高,給防洪防汛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而多植樹,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為樹木有龐大的根系,這些根系像一只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樹根吸收畜存。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樹造林。因為“沙漠向人類進攻的主要武器是風和沙”(竺可楨語),大量植樹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護林,減少風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風沙的作用。 植樹造林的好處實在多。愿我們每個人都盡其所能多植樹,植好樹。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了解不加節制地砍伐樹木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積累描寫景色的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你們都喜歡聽哪些故事 (找學生說出故事名字)大家喜歡的故事可真不少,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個故事:(板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二,識字教學
1,請大家打開書,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老師巡視檢查讀書情況)
2,剛才看到你們課文讀的那么好,那生字詞是不是全會讀了 老師想考考你們.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 (學生說"敢")那好,就請進入我們的"小小考場".(課件展示圖畫2:小小考場)
郁郁蔥蔥 湛藍 蓋房 裸露 造犁 應有盡有 擴大 柴煙 咆哮 黎明
一棟棟 喘氣 拎起 清澈 鋒利
3,來,大家一起讀,看看咱們班同學棒不棒 (全班齊讀)(男生讀)(女生讀)(指名讀)
4,咱們光會讀還不行,還得會寫.有一個字老師覺著大家需要注意一下,師范寫: "黎",故意把把"黎"中的上部分寫成"勿",讓學生發現并糾錯.
三,研讀課文剖析故事
1,你們真聰明,這么快就掌握了這么多字詞.這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個小村莊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現在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讀一遍課文.
2,這是一個怎樣的村莊 (展示畫面)(學生集體說)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村莊 (展示畫面).是什么原因使這個小村莊變成這樣 大家想不想知道 (學生回答)那好,下面就跟隨老師一起走進故事,去尋找答案.
3,誰來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以前的小村莊是什么樣子 (
指名說)(展示畫面)你們想象的小村莊是這樣嗎 引導說出:森林……河水……天空…空氣......(齊讀,讀出小村莊的美好)
4,多么美麗可愛的一個小村莊,為什么會消失呢 帶著這個問題,大家把二,三,四自然段讀一讀,把最能表現小村莊消失的原因的語句畫出來.(課件展示)
5,你們畫了哪些句子 (找學生讀出自己畫的句子)·現在讓我們做一次小小檢查官,檢查一下這些句子是否能體現出小村莊消失的原因.
(1)(課件展示):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點擊)從兩個"誰"可以看出什么 (指名說):人們砍樹非常隨意,不受任何約束和限制.還可以從哪個字中看出來 (指名說出"拎"后,點擊"拎"):找學生表演"拎"的動作.理解與"拿"的不同.
②師:隨便什么人,隨便什么時候,什么原因,都能隨隨變變地砍樹,想砍多少就砍多少,這就叫做——亂砍濫伐.就因為這樣的亂砍濫伐,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點擊:裸露)(課件出示)大家看,這就是裸露的土地,我們還可以用別的詞來替換嗎 (光禿禿的土地)
、劭粗@光禿禿的土地,你們心里有什么感受 (找學生說)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 (指名讀)從你的聲音里,我聽出了惋惜和著急.(集體帶著感受讀一讀)
(2)師:人們亂砍濫伐一年,十年,幾十年一代,兩代,十幾代,(課件)學生齊讀: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①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 (指名說,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地擴大)(點擊:不斷減少,不斷擴大)從哪還能感受到裸露的土地不斷地擴大 (指名說:省略號,人們的破壞還在繼續)讓我們帶上肢體語言一起讀一讀這一句吧!(師生邊讀邊做出不斷減少,不斷擴大的動作)
(3)人們砍下這么多的樹,到哪去了呢 (指名說后,點擊課件):他們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購倪@個句子中你們能感受到什么 (學生回答后點擊)三個"變成",一個"還有"說明什么 (指名說:砍樹的數量非常多)還可以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 (指名說: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大量)同時理解這些詞語.
、跇淠臼窃趺醋兂闪四切┕ぞ吆图揖叩哪 {板書:人們——(斧頭)—樹木——(加工)—家具,工具}
、勰憧吹竭@些又有什么感受 (找學生說)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一起讀讀這句吧!(看著畫面集體讀)
6,村里的人們不加節制地砍伐著樹木,鋒利的斧頭使人們過上了自以為不錯的日子.美麗的村莊后來的命運會怎樣呢 (找學生說)
(1)(課件展示)學生齊讀: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
(2)"大雨沒喘氣兒"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師:沒有了樹木的保護,咆哮的洪水肆虐的席卷而來,把美麗的小村莊淹沒了.(課件展示)山不再是(郁郁蔥蔥),水不再是(清澈見底),天空不再是(湛藍深遠),空氣也不再是(清新甜潤).(一起讀:什么都沒有了……)
(3) 師:什么都沒有了,沒有了什么呢 (找學生說)師:鋒利的斧頭(沒有了),優美的環境(沒有了),眼前不錯的生活(沒有了),人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家園(沒有了),就連許多鮮活的生命 (也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鋒利的斧頭使美麗的小村莊消失的無影無蹤.(板書:人們-—(斧頭)—--樹木-—(引來)--洪水--(沖毀)--家具, 工具,板書成心形圖案)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一顆愛心,一顆愛護大自然的心.
四,交流啟示升華情感
1,這就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個悲慘而另人心痛的故事.這篇課文僅僅是告訴我們這個悲慘的故事嗎 還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指幾名學生說)
2,這個故事是大自然對人類發出的嚴重警告:如果人類不珍惜熱愛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殘酷的懲罰.此時,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點什么嗎 (指名說)
3,大家說的太好了,真希望小村莊幸存的人們能聽到大家關切的呼聲,希望人類不要再重蹈覆轍.
4,老師這兒有一些圖片,大家看一下.(課件播放背景音樂并展示畫面)以前是什么樣 遭到人們破壞之后又是什么樣
5,由于人類的無知,我們的生命家園已遭受破壞.請同學們記住這樣一句話:(展示畫面)破壞環境,就等于毀掉人類自己.(大家齊讀)
五,環保倡議書
課下收集一些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資料,制作一份手抄報.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篇7
教學目標 :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復述課文內容。
3、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4、能懂得故事里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1套。
教學過程 :
一、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完后想一想,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試著把故事內容復述一下。先自已復述一遍,然后復述給同桌聽。
二、品讀課文。
下面請同學們仔細品讀課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認真寫好批注,等一會我們交流。
三、講述故事。
請同學們在復述課文的基礎上,再加進自己合理的想象,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先自己講一遍,然后講給同桌聽?梢砸粋人單獨講,也可以幾個人合作講。
四、拓展閱讀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短小精悍,言簡意賅,它向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再不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那我們將自食其果,自我毀滅。
21世紀,人類面臨許多環境問題。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下面這則材料,讀后說說你的感受。
五、環保行動。
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面對如此怵目驚心的環保問題,我們小學生能做什么呢?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教學難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板塊一:感受小村莊的美
1、同學們,上節課咱們初讀了第7課,知道在一個山谷里,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點擊“美麗的小村莊圖”)
2、誰愿意來描繪這一美景?填空。
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a、指名讀 學生齊讀
c、看填在空里的這些詞語,(郁郁蔥蔥 清澈見底 湛藍深遠 清新甜潤)作者將這么多描寫美景的詞語都用來描寫這個小村莊,可見小村莊的美麗。
5、過渡:在這如詩如畫,令人向往的小村莊里,卻發生了令人沉痛的故事。今天咱們再次走進小村莊的故事中,去學習,去體會。
板塊二:感受小村莊的毀滅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小村莊發生了什么事?誰能來告訴大家?
2、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找一找,哪個自然段寫了這一部分內容。
3、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話描述當時的情景。
4、學生匯報。(雨大、山洪暴發)
5、哪個句子寫出雨下得特別厲害?
6、出示句子(課件)
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
a、咱們來讀讀這個句子。(全班齊讀)
b、出示下雨畫面,(配樂)來,看著畫面,伴著插曲,
把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讀出來吧!
c、能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嗎?
d、還有誰想讀?你為什么這樣讀?(問其他同學)你聽出來了嗎?從哪聽出來的,你準備怎樣讀?
7、是啊,雨沒完沒了地下著,一場悲劇發生了,洪水卷走了小村莊。出示句子:
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a、學生自由讀這句話。
b、匯報讀。
、倌阕x出了什么?怎樣讀出來的?(如重讀“咆哮”,體現洪水急、猛)
、谀懵牫隽耸裁矗
8、質疑:
無情的洪水鋪天蓋地,來勢洶洶,毫不留情地吞沒了曾經美麗、可愛的小村莊,這多么令人心痛啊!此時此刻同學們在想些什么?有什么疑問呢?
9、是啊,小村莊為什么會被洪水卷走了?這場悲劇真正的制造者是誰呢?請大家自讀二、三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板塊三:探究“小村莊毀滅的原因”
1、出示自學提示(請看,這是老師的一些建議,同學們可以參考著在小組內展開學習。)
2、學生自主展開學習,教師適時引導。
3、學生匯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句子)
a、“誰家……砍下來”
b、“一年年……裸露的土地……”
c、省略號還表示哪些環境變化?
4、從大家的理解和匯報中,我們不難道出小村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們亂砍濫伐。人們毀掉樹林,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土嚴重流失。(顯示荒坡圖)從此,清澈的小河干涸了,蔚藍的天空變得渾濁,肥沃的土地日漸貧瘠。突然,(創設洪水畫面)。下大雨了,洪水暴發了……什么都沒有了。ǔ林兀
5、(沉默片刻)面對著突如其來的災難,老師和同學們一樣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與深深的思考中。
。ǔ鍪揪渥樱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a、誰想讀,你讀出了什么?
b、還有誰愿意讀,你明白了什么?
6、斧頭創造了這一切,又毀滅了這一切,包括他自身。如今只剩下滿目的荒涼。(簡筆畫)
板塊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1、孩子們,面對著曾經美麗可愛,而今卻變成一堆廢墟的小村莊;面對著曾經在此歡歌笑語,辛勤勞作,享受農家樂,如今卻命喪黃泉的鄉親們,你想說些什么?
2、教師以記者的身份,進行采訪。
3、是啊,正是由于人們的無知與貪婪,肆意破壞大自然,最終受到大自然無情的懲罰。小村莊的故事是令人沉痛的?稍谖覀兊默F實生活中,還有許多人睜著眼睛做瞎事,他們還在重復著同樣的錯誤!
4、學生展示資料。
5、教師展示環境污染的圖片,配以激qing解說。
6、此時此刻,你想對我們身邊的人們說些什么呢,昨天老師留了一個作業,學生設計一句“環境宣傳小標語”。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7、展示小標語。
8、小結:
你們的標語包含心愿!相信在你們熱情的召喚下,人們一定會積極行動起來,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還天空以蔚藍,還森林以碧綠,還大海以清澈……
。úシ怒h保歌曲)
7、布置作業:
調查家鄉的環境保護情況。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篇9
7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教案)
7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新詞。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看到這個題目,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ㄟ@個小村莊什么樣?村莊里住著什么樣的人?村莊里有什么樣的事情發生?……)
二、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檢查自學生字、字詞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斧”讀“fǔ”,不要讀成“fó”或“fǒu”
“造”讀“zào”,不要讀成“zhào”
2.分析、識記字形。
“犁”上下結構,下邊是年“!弊,不要寫成“木”字。
“棟”左右結構,注意“棟”和“煉”的右半部分。
“具”中間是三橫,不要寫成兩橫。
“冒”這個字是上寬下窄,上扁下長;“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筆的“橫”與兩邊是不相連的,可和下部分里邊的“橫”做比較。
3.難確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
具:查“八”字部
黎:查“禾”字部
4.理解詞語
斧頭:也叫“斧子”?持瘛⒛镜扔玫慕饘俟ぞ撸^呈楔形,裝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斷:連續不間斷。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一棟棟:一座座。
應有盡有:應該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齊備。
鋒利:(工具、武器等)頭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體。
黎明: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來勢迅猛,勢不可擋。
何處: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舉各部分或著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見、少有得多。
四、自由讀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畫下來。
五、作業
1.寫生字、字詞。
2.讀書。
3.查找與環保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處,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交流資料,談感受。
教學過程:
一、自由讀文,了解故事內容。
班內匯報:
。ㄟ@個故事講了一個小村莊的人們利用手中的斧頭亂砍亂伐,結果為自己家園創造的一切被洪水無情地奪走了。)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填補空白發展思維,培養想象,鍛煉口頭表達。
1.請一人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這個小村莊以前是如何的美麗?
2.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恬靜的小村莊,那里綠樹成蔭,樹木成林。綠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歡地玩耍、嬉戲;牧羊人吹著笛子,悠揚的樂曲聲在碧藍的空中回蕩。不遠處有所小學校,從校園里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大人們都在辛勤地建造著自己的家園。整個山村充滿了祥和的氣氛和勃勃的生機。)
三、學習課文2—6自然段,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過渡:是呀!多么美麗可愛的一個小村莊,為什么最后會消失呢?
請同學們默讀2—6自然段,把你讀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并作簡單批注。不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可在小組學習中解決,如果小組解決不了,提到班上解決。
2.小組討論,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根據村莊里的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人們用鋒利的斧頭把一棵棵樹砍下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然而人們忽略了樹能防風、固沙,不讓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無知與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壞,環境在不斷地惡化,最終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小村莊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沒有了。
3.拓展練習: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洪水來臨時小村莊什么樣?洪水過后又是什么樣?
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萬馬奔騰般的洪水把僅剩下的幾棵樹連根拔掉。當人們聽到可怕的響聲正準備逃命時,洶涌奔騰的洪水已沖垮了他們的房屋,沖走了他們辛辛苦苦換來的一切。不等呼救,他們已告別了人世,告別了美好的未來。洪水過后,原本美麗而恬靜的小村莊已成為一片廢墟。經過這里的人和聽過這個故事的人都為此嘆息道:目光短淺也!罪有應得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設計板書,練習表達。
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自己設計一個板書,然后給大家講解自己所設計的板書。
板書一:
樹木被斧頭一棵棵砍倒,變成了房屋、家具、工具、柴火等。突然有一天洪水來臨,使人們辛辛苦苦用樹木換來的一切都化為烏有。
板書(二)
斧頭使樹木變成了房屋、家具、工具等,而由于洪水的來臨,使這一切以及他們的幸福和生命消失得無影無蹤。
五、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可以談體會,也可以說說手中的資料。
六、作業
1.讀課文。
2.寫一寫你讀此文之后的感受。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了解不加節制地砍伐樹木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2.繼續訓練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學會本課15個生字、12個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中蘊含著蘊含著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指導學生觀察圖畫,根據圖畫加以想象,說一說這篇課文會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生字畫出來并小組解決。
2、讓學生分組,用自己的話把課文所說的故事說一說。
3、質疑問難
4、帶者問題再讀課文。
三、整體感悟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試著讓學生把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畫一畫,感受小村莊原來的美麗。
。3)再讀一讀,深入感受。
2、學習第五自然段
。1)學生自由小聲讀第五自然段
(2)說說讀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共同解疑
。4)學習該段生字
四、設置懸念
1、把第一和第五個自然段連起來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毀滅的?
2、小結:惋惜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掌握的情況
2、聯系第一與第五段思考:是誰毀了這個美麗的小村莊?
二、探究學習
1、學生瀏覽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討論以上問題
2、深入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齊讀。
(2)說說這段話寫了什么。
。3)談一談你讀懂的,未懂的組織同學共同解決。
3、深入學習第三自然段
(1)反復讀第三自然段
。2)把“一間間、一棟棟、應有盡有的家具、工具”說一說,畫一畫。
。3)討論理解:“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
。4)說一說你從這一段指導了什么。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去掉“還”跟原句比較出問題的實質。
。3)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句子或詞語同桌一起想辦法解決。
5、學習最后一段
(1)讀最后一段,想一想該怎樣讀好,試試
。2)什么都沒有了是指“——沒有了——沒有了——沒有了——還有——也沒有了。
三、總結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什么?
四、鞏固本課生字
五、課后擴展
以“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辦一個手抄報。
板書設計:
美麗的小村莊 。艿臉淞,潺潺的流水……)
鋒利的斧頭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沒有了 。ū慌叵暮樗恢淼搅撕翁。)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讀通課文內容,了解一個小村莊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2、幫助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幫助學生聯系上下文,說出有關句子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境保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平衡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環境保護的資料。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境保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平衡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自學
1、輕聲讀課文,再想一想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讀不懂的,把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再往下讀。等讀完全文,原來讀不懂的可能就會豁然開朗,一下子想通了。
2、仔細思考,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環境被破壞的有關圖象和文字資料。
3、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二、檢查自學情況
1.帶著問題聽教師范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a.讀準帶拼音的詞語。
b.讀準多音字。
c.去掉拼音讀詞語。
d.去掉詞語讀生字。
3.小組為單位,輪流認讀生字
4.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讀通課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組開火車朗讀,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全班評價、教師指導,重點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分組朗讀,要求:反復練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巡視,相機指導。達到要求后全班齊讀。
3.鼓勵學生質疑,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這樣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為什么沒有了?
(2)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4、引導學生在思考中讀懂課文。
四、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課文,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的教育。
2、通過交流材料,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境保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平衡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說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班內匯報:(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小村莊的人們利用手中的斧頭亂砍亂伐,結果為自己家園創造的一切被洪水無情地奪走了。)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填補空白發展思維,培養想象,鍛煉口頭表達。
1、請一人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這個小村莊以前是如何的美麗?
2、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恬靜的小村莊,那里綠樹成蔭,樹木成林。綠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歡地玩耍、嬉戲;牧羊人吹著笛子,悠揚的樂曲聲在碧藍的空中回蕩。不遠處有所小學校,從校園里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大人們都在辛勤地建造著自己的家園。整個山村充滿了祥和的氣氛和勃勃的生機。)
三、學習課文2—6自然段,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過渡:是呀!多么美麗可愛的一個小村莊,為什么最后會消失呢?
請同學們默讀2—6自然段,把你讀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并作簡單批注。不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可在小組學習中解決,如果小組解決不了,提到班上解決。
2、小組討論,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根據村莊里的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人們用鋒利的斧頭把一棵棵樹砍下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然而人們忽略了樹能防風、固沙,不讓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無知與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壞,環境在不斷地惡化,最終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小村莊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沒有了。
3、拓展練習: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洪水來臨時小村莊什么樣?洪水過后又是什么樣?
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萬馬奔騰般的洪水把僅剩下的幾棵樹連根拔掉。當人們聽到可怕的響聲正準備逃命時,洶涌奔騰的洪水已沖垮了他們的房屋,沖走了他們辛辛苦苦換來的一切。不等呼救,他們已告別了人世,告別了美好的未來。洪水過后,原本美麗而恬靜的小村莊已成為一片廢墟。經過這里的人和聽過這個故事的人都為此嘆息道:目光短淺也!罪有應得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么?可以談體會,也可以說說手中的資料。
在談體會時,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砍伐樹木導致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毀滅村莊的現象中,找出深層的原因,明白人們缺乏環保意識是其根本原因。從而認識到,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保護綠色家園的重要。
在談話中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環保意識教育,鼓勵學生到生活中發現破壞環境的行為,調查周圍關于環保的一些問題,親自做有益環保事,做生活的主人。
六、作業
1、讀課文。
2、寫一寫你讀此文之后的感受。
七、拓展練習
以“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辦一次墻報。
美麗的小村莊 (茂密的樹林,潺潺的流水……)
鋒利的斧頭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沒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一、引入新課
1 播放背景音樂和大屏幕(美麗的小村莊環境優美,小動物們在快樂地玩耍,人們在快樂地耕種和收割)
2 師:在這樣一個鳥語花香,美麗的小村莊,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
二、學生初步感知課文
1 學生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 引導學生復述故事。(指名回答)
3 檢查自學情況,分段朗讀。
4 齊讀最后1段。問: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師相機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5 帶著問題繼續看課文,邊讀邊畫,找小伙伴討論。
三、帶著問題分析課文
1 師:那你們都明白了什么?
2 出示第2段,問:哪些詞語表示砍的數目非常大?
。ㄒ婚g間一棟棟應有盡有各種各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 出示第3段,解決第①個問題。
“裸露”是什么意思?
4 出示第4段。(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解決了第②個問題。
5 播放美麗村莊被破壞過程的錄象,并小結,照應第2段。
師小結:
村子里住著幾十戶人家。家家都有把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樹一棵棵砍下來,就這樣樹木變成了房子,變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體會課文并深化主題
師:此時,你的心情怎么樣?(學生暢所欲言)
師:是啊,你們的心情老師能夠理解,就請你們在大聲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情吧。w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師:美麗的小村莊因為不加節制地亂砍亂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學們,你們肯定有很多的話說,就把它寫在課題的旁邊吧!
六、發散思維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小村莊的感情和對保護環境的感想。(說畫寫唱等等)
附板書
10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美麗的小村莊亂砍→樹木減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問題:①人們為什么砍柴?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②為什么什么都沒有了呢?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5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掌握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中蘊涵著的道理。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小村莊變遷的原因,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前組織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收集圖片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一.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低聲速讀,可以高聲朗讀,可以雙人讀,個人。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讀讀議議,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學生講述課文主要內容,同時播放多媒體課件。
二.品讀句子,體悟自得
1.自讀體悟。
。1)再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多讀幾遍,聯系上下文或生活現實體會,感悟。
。2)小組交流,每個人都談談自己的體會。
(3)學生匯報小組交流情況,教師隨機點撥與引導
。4)多媒體出示學生找到的句子:
1“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裸露的土地指什么?
2“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
引導:指的是大量樹木被劈柴后燒掉了。
3“河坡上家家戶戶*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引導:指的是小村莊的人們仍舊在不斷地砍伐樹木,*自然的給予過著安逸的生活。
4“什么都沒有了——所有*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引導:破壞大自然,必將遭到大自然的懲罰
2.悟情感,明主旨。
(1)看到樹木不斷的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的擴大,你是什么心情?(惋惜,難過)把你們的心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學生練讀,教師指導,指名讀,齊讀。
。3)如果時光能倒流,在悲劇沒發生之前你想對村子里的人說些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對村民的勸告表述出來
三.回顧全文,課外延伸
1.聯系實際,說說生活中我們人類還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學生舉例說明
2.那在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珍惜,保護環境?
。1)不亂丟垃圾
(2)愛護花草樹木
。3)保護益蟲益鳥
(4)同破壞環境的行為做斗爭
。5)宣傳環保知識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設身處地想想,如果你是地球,你有什么話想對地球上的人類說說?
。1)小組展開討論,綜合小組的意見,寫出一句忠告的話語。
。2)小組匯報自己的話。
。3)教師進行適當的評價。
四.總結全文。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能從中得到一個信息,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大自然,如果破壞了大自然,那我們最終還是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設計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5冊的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加節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個美麗而寧靜的小村莊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它告訴了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整組課文都是圍繞著“保護環境”為主題,通過質樸、深蘊的語言,優美真實的課件演示,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視野窗口,從這個窗口里他們看到了歷史環境的巨大變遷,激發了他們內心強烈的的情感共鳴,深深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深化了主題。下面我把它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結合句子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發展目標:培養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二、教學重點:
它采用了設置懸念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因此我們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隨機通達教學、自上而下教學設計及情境性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五、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實踐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活情感
在這里,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在老師的故事中娓娓而來,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首先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然后畫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從聲音、畫面方面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讓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張開的狀態,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那種震撼心靈的感覺。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他們理解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
。ǘ、模擬調查,滲透新知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穎而獨特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在教學中,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情感畫卷。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很多的想法,再運用模擬調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學生的興趣,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學生通過剛才的課件觀看,聽老師逐步深入的引導,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學生心里那么多的“問號”就會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顯。
。ㄈ⒆灾麽屢桑R反饋。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課里,要引導學生根據單元訓練目標,讓學生提問,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這樣做,為學生指明了方向,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首先是討論前——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開展觀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沒有了——所有*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學生經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有意識地思想,有針對性去討論,對問題產生了獨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弄明白“所有*斧頭得到一切”不僅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頭得到的房子、家具還有*斧頭得到的所有不錯的生活。討論中——學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見解,有的僅僅是幼稚的疑問。這些想法,都使學生有一種“一吐為快”的心理需求,此時,正是討論的最佳時機。討論時,引導學生有序地發言,特別注意讓只習慣于說的學生有“聽”的耐心,使羞于發言的學生有“講”的信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意見充分表露,使課堂討論呈現一種“個性思想展現,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討論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整理,對于這些意見的“聯結點”,讓學生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由此看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后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ㄋ模、發展思維、深化主題
孩子們對大自然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親近,而且還有著意想不到的創造潛能。學完全文后,采用記者采訪的形式,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自己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進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篇10
【教材簡說】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因為村人對樹木的過度砍伐,最終被無情的洪水卷走了。本文呼吁人們愛護樹木,保護環境。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還揭示了人類破壞自然、傷害地球的種種錯誤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的嚴重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了解一個美麗的小村莊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學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護大自然的資源。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村莊變化的原因;理解重點句子,并力圖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先看老師在黑板上寫個詞(板書:故事)。同學們喜歡聽或看故事嗎?老師也喜歡。其實許多故事里都蘊藏著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導著我們怎樣去生活,怎樣去做人。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故事,關于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補充課題)
2、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題目。讀了題目,你腦海中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二、初讀課文
1、這個小村莊里面到底藏著什么樣的故事呢?來,打開課文,自由快速把課文讀一讀。邊讀邊想:這個小村莊曾經是怎樣的?
2、師:我想,你們這些愛讀書的孩子肯定在書中找到答案了,誰來說一說,這個小村莊曾經是怎樣的?(美麗)課文第幾自然段告訴我們了?
三、感受小村莊的美麗和驚人變遷
1、哦,這么美麗的小村莊就藏在第一自然段里,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咱們把第一自然段讀一讀,看看課文圍繞小村莊的美寫了哪幾種景物?(齊讀)
2、生回答,師畫詞語:
3、課文又是怎么具體地把小村莊的美描寫出來的?
(1)樹——幾棵樹算是郁郁蔥蔥嗎?哪又怎樣才算是郁郁蔥蔥呢?這么郁郁蔥蔥的樹,我想那里的空氣肯定很——住在這里的村民肯定覺得很——
。2)小河——村邊是清澈見底的小河,這樣能體現出清澈見底嗎?怎么才能體現?發揮想象河里可以看到什么(板書:清澈見底)
(4)天空——深遠湛藍
4、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樣?(愉快)那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去讀一讀這兩句話吧
。ㄉ杂勺x。誰想展示一下個人風采?指名讀,評價,再讀)
5、這么美麗的小村莊,你們喜歡嗎?那我們就用喜歡的的語氣再來讀出小村莊的美吧!
學生自由練讀。
6、小村莊是多美啊,同學們還想去看一看嗎?……(出示小村莊的美景,感受其美。)
過渡:這個美麗的小村莊可真是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可是——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小村莊卻已經被(出示課文插圖3)咆哮的洪水沖得無影無蹤了。
7.引導質疑:同學們,這個時候你最想問的是什么?
過渡: 其實,小村莊被沖毀的原因就藏在課文中,請同學們讀一讀2——4自然段。
四、探究小村莊變化的原因;學習第2——4自然段
1、把小村莊被山洪卷走的原因找出來,(合作交流:1、讀一讀:2—4自然段;2、畫一畫:小村莊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3、說一說:從畫的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
2、(出示課文2—4自然段)來,哪位同學說一說造成小村莊最終消失的消失原因是什么?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梨,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倒,運下來。(出示學生找到的句子)
a、從這個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說明砍了很多樹。)
b、那你想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指導讀)
c、就這樣,山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裸露是什么意思?村民們看到了土地出現了裸露,停止砍樹了嗎?
2)沒有,他們還是一年年,一代代的砍,山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a、問:一年年,一代代說明什么?(時間很長)每一年,每一代都這樣砍樹,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指黑板)
b、這個省略號還表示什么?想像一下,這個小村莊慢慢地變成了什么模樣?
3)那樹木變成了(引生讀句子)( 多媒體點句子)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大大小小的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煙囪冒出的濃煙,消失在天空中了.
a、那些詞說明砍的樹多?(一棟棟、大大小小、各式各樣)
b、是呀,村民們用樹木造房子,做家具、當柴燒?墒菢淠镜淖饔脙H僅是造房子,做家具、當柴燒嗎?,樹木還有什么作用?(遮風擋雨)
表演:(師說:一陣猛烈的風吹過,生演,師說:看,幾棵小樹長高了,生手拉手站在一起,風吹不動)
3、小結:你們看,樹木的作用不僅僅是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還可以凈化空氣,遮風擋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啊!那你們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樹,心情怎樣?(難過)請同學們用難過的心情去讀這個句子。
。ㄖ笇ёx)
4、不管怎樣,村民們的日子過得都還不錯,什么叫“日子過得都還不錯”?為什么只是“日子過得都還不錯”?
是呀,小村莊的人們并沒有意識到亂砍樹木,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使這樣美麗的小村莊就這樣被洪水沖走了。
5、看,一場洪水就這樣把小村莊給毀了(出示課文插圖2 )
想像一下,你們聽了心情會怎樣?
6、小結 :什么都沒有了。
五、了解小村莊的結果:學習第6自然段
1.出示句子: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2、師:什么都沒有了,指的是哪些東西呀,愛讀書的孩子,細心的孩子趕快在書中找答案。
師: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樣的家具,整個小村莊都沒有了。是斧頭令村民過上了比較好的生活,卻又是斧頭,令村民們失去了可愛的、賴以生存的家園(板書:消失)。歸根到底,造成災難的罪魁禍手是什么?(板書:亂砍濫伐)
這時,你又是什么心情呢?(沉重,很難過,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讀吧——
3、同學們,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在悲劇沒發生之前你想對村子里的人說些什么話?
。▽W生暢所欲言,把自己對村民的勸告表述出來。)
六、課外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有什么收獲?(板書:保護環境)只要保護環境,我們的家園才會美麗。
2、那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環境?
。1)不亂丟垃圾
。2)愛護花草樹木
。3)保護益蟲益鳥
。4)同破壞環境的行為做斗爭
。5)宣傳環保知識
六、總結:是啊,小村莊的消失可以重建,可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地球!卻只有一個,所以(出示作業)如果我們破壞了大自然,那我們最終還是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讓我們攜手起來,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板書】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亂砍濫伐
美麗 消失
保護環境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復述課文內容。
3、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4、能懂得故事里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1套。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完后想一想,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內容。試著把故事內容復述一下。先自已復述一遍,然后復述給同桌聽。
二、品讀課文。
下面請同學們仔細品讀課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認真寫好批注,等一會我們交流。
三、講述故事。
請同學們在復述課文的基礎上,再加進自己合理的想象,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先自己講一遍,然后講給同桌聽。可以一個人單獨講,也可以幾個人合作講。
四、拓展閱讀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短小精悍,言簡意賅,它向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再不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那我們將自食其果,自我毀滅。
21世紀,人類面臨許多環境問題。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下面這則材料,讀后說說你的感受。
五、環保行動。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面對如此怵目驚心的環保問題,我們小學生能做什么呢?
8、 路旁的橡樹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2.認識本課3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3.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讀懂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板書課題
1、有位蘇聯的教育家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人們都為此感動,你想聽嗎?
2、學生老師齊讀課文
3、讀準要求認識的字
二、認讀課文,領悟道理
1、以小組為單位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你能讀懂哪一個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嗎?
4、辯論:建筑計劃可以修改嗎?
5、說說課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6、你統一“筑路工人有一課高尚的心”這種說法嗎?
7、學生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8、師:你現在是一位乘客,坐車經過了這課橡樹,你有什么話要說嗎?
三、總結升華
1、你從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愛護樹木,正當環境小衛士,你有什么建議能給大家提出來嗎?
第二課時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摘抄好詞好句到閱讀筆記本上
三、完成《一課一練》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篇12
------------------------------------------------------------
教學目標 :
1、 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字。能正確讀寫下面的賜予:斧頭、蓋房、造犁、不斷、減少、擴大、一棟棟、家具、冒出、柴煙、黎明、洪水、何處、包括等。
2、 有感情地朗讀,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
3、 培養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小村莊變遷的原因。
難點: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環保的資料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新詞;學習課文的第二和第五自然段
教學過程 :
。 略 )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導入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0、一個小村莊故事》(板書課題)
2、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和第五自然段,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兩個自然段,回憶一下講了什么?
3、 指名回答。(邊回憶邊板書)
4、 學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想提?
5、 今天的第一個學習目標就出來了。這可是你們自己制定的,了不起!那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讀課文)
二、 品讀句子,體會自得
1、自讀自悟
(1)怎么讀?讀哪里?(讀課文第2至4,抓住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多讀幾遍,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體會,說說自己的理解)
(2)小組交流,每個人都談談自己的體會。
。3)學生匯報小組交流情況,教師隨機點撥引導
、佟吧狡律铣霈F了裸露的土地。”
引導:A、“裸露”是什么意思?(沒有東西遮蓋)課文中“裸露的土地”指什么?(土地上沒有植物遮蓋)
B、作者用“裸露的土地”說明什么?(暗示環境的惡化)
、凇耙荒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引導:A、省略號在這里說明了什么?(說明環境的惡化越來越嚴重)
B、句中有兩個關系密切的詞,能找出來嗎?(減少和擴大)
*這兩個是什么詞?(反義詞)同意的舉手。
*那如果我不砍樹,一直種樹,樹木的數量會怎樣呢?(增加)
*如果我老砍樹呢?(樹木會的 數量會減少)
*那“減少”的反義詞是(增加)由于我種樹,那裸露的土地會(縮小)
*把這兩組反義詞說一遍。
*我制定了一個溫柔的陷阱,你們全掉進去了。但今生,你們永遠都不會再搞錯了。
、邸按罅康臉淠倦S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
引導:小村莊的人們用斧頭把大量的樹木劈成柴火燒掉了。
。4)想象一下,人們還有什么破壞性的行為?
。5)選擇你體會最深刻的一個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僮杂删氉x
、谛〗M交流,互相評議,幫助
、圻x出小組內進步最大的同學進行匯報,比賽
2、悟感情,明主旨
過渡:多美的小村莊啊,就這樣被洪水卷走了 ,什么都沒有了。
。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佟笆裁炊紱]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引導:A、“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不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頭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還有靠斧頭得到不錯的生活)
B、這句話講人么肆意破壞村莊的生態環境的慘重后果
②學到這里,你的心情怎樣?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三、回顧全文,辯論導行
1、 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什么?
2、 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珍惜、保護我們綠色的家園?
3、 結伴討論,為環保綠色家園寫一條小標語
4、 全班比賽,哪組寫的標語最好
四、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 為班上“保護綠色家園”的主題墻報,搜集有關圖片、資料
3、寫一封信給破壞環境的人。(選做題)
板書設計 :
10、
房屋
斧頭 家具
樹木 工具
……
(一年年、一代代) 減少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