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四上第四單元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評課)
三、提問講究
課堂上的每一次提問都很有針對性。例如:教師手拿風車走上講臺問:“看來同學們對它十分感興趣呀,認識它嗎?會玩嗎?在今天這個舞臺上你敢玩嗎?”緊扣主題,精心設計,有目的性。當學生把身邊的物體旋轉起來,找一名學生展示玩的過程之后,問:“請你說一下你是怎樣讓它旋轉的?”把握時機,當問則問,注重實效性。當學生欣賞完由基本圖形組成的漂亮圖案時,老師問:“這些基本圖形又是怎樣旋轉得到漂亮圖案的呢?”循循善誘,調動思維,注重啟發性。課堂上如此講究的提問,不但顯示了老師高超的提問藝術,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而且也引導學生進入到了神秘的數學世界,在活動中感悟數學。
四、導入巧妙
林老師以學生熟悉的玩風車游戲導入,喚起孩子們兒時的記憶。雖然今天在場的是老師,但是也同樣喚起了你們兒時的記憶吧。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有趣的數學活動。林老師的導課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五、體驗學習
在探索“基本圖形是圍繞哪一點旋轉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時?”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重視動手操作,組織學生經歷數學學習活動,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數學。在活動中感悟數學,在探索中理解數學,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美國的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蝗绻屛覅⑴c,我就會真正理解”而體驗學習正是充分展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國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也是這一理念的體現嗎?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而體驗學習正是開啟這扇大門的金鑰匙。林老師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之后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演示,不但使學生清晰地看到旋轉的全過程,而且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學生在有效地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將知識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生活”與“數學”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精彩的課堂。
當然,每一節課都很難做到“踏雪無痕”,多多少少都會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