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第七冊數學教案第二單元:走進大自然
師:這個房間里面蘊涵了很多數學問題,請你試著找一找,并試著獨立解決。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你都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匯報
生:我們先計算了一下參觀了2小時,時針走了多少度。我們是用量角器實際測量了一下,得到時針走了60度的。
生:我們小組也解決了這個問題,只是我們不是測量的,而是通過計算得到60度的。
是嗎?那具體說說你們是怎樣做的?
生:我們知道圓是周角360度,表面上把它平均分成了12份,一份就是360 / 12=30度,2格就是30*2=60度。
師:看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你們的方法都很好!
生:我們測量了風箏和地磚每個角的度數。
師:那么你能告訴大家如何才能測量準確?
生:只要注意“點與點重合,邊與邊重合”就會很容易的量出角的度數了。
生:我們小組發現鏡框掛歪了,就幫助把鏡框扶正了。
師:你們真是細心的好孩子!來說說你們用什么方法把鏡框扶正的?
生:我們把掛鏡框的繩子拉成等腰三角形,鏡框就是正的。
生:我們也做了這項工作,但是方法和他不一樣。我們根據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的特點,在墻圍上畫出地面的平行線,再把鏡框的底邊和這條平行線重合就可以了。
師:你們的方法都很好!生活中蘊涵了很多數學問題,而大家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又是這樣多種多樣!根據這幅圖,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在你的組內互問互答!
[評析:通過獨立探索、合作交流,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體會到問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可以從中選擇最佳方法,這樣有利于學生多項思維的發展。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今天的學習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教師在問題出現時,沒有直接灌輸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在小組中探索交流、合作學習,這是“以人為本” 的體現。同時緊密聯系教材創設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活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進一步擴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回顧:
師:今天我們去參觀了我國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活動營地,你有什么感受?
生:通過今天的參觀,我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我們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今后我要努力學好數學!
生:我的感受是同樣的數學問題,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我們要努力尋找最佳的方法。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觀察,處處皆能發現數學問題,如果你能在這條路上堅持不懈的走下去,單調枯燥的數學就會變成一個絢麗燦爛的萬花筒!
[評析:通過小結,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學習的同時改進教師的教學,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了解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五、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毙睦韺W研究也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情境。在開課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走進大自然”,創設了與生活聯系緊密的情境,讓學生感覺就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