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運行時間》教學實錄及反思
第一套26元 第二套21元 第三套18元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學會了列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
師: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
一、能根據新課程理念組織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教學方式的創新,直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上課時,我給學生創設了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構建了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自主探索——鼓勵多向交流”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再進行適當點撥,從而實現對知識的自我構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同時,注重學生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是有用的。
二、教師備課是要深入細致,對所學的內容要做到心中有數。既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教材上,要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充實,拓寬信息渠道,給學生提供創新機會,誘導學生勇于鉆研、積極思維。
三、教學的終極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把開發學生的智力放在突出的地位,培養勇于探索和創新的精神。教學中適當增補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維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只有教師充分發揮創造性,學生的創造精神才能得到有效發揮,才能使學生獲得知識、能力的全面發展。
四、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以“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面前,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平等的與之商討問題。對勇于提出自己獨特見解的同學,不管其見解是否有理,都應得到教師的鼓勵和同學的尊重,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從而達到“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衛星運行時間》教學反思
《衛星運行時間》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三單元乘法的內容。本課通過“有關人造衛星的知識”引入一些有關人造衛星運行的數據,讓學生學會能對較大的數進行估計,并在具體活動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為了避免學生機械的操練計算,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多體會一些數學的思維方式,多讓他們嘗試探索,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理解運算的意義,并能用運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本節課是一節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課,我將重點主要放在計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體討論;從而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
反思:1、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有關人造衛星資料數據收集過程,培養學生收集數據的能力;2、學會估計生活中較大的數:對于一些學生來講,估算較為困難。所以讓那些掌握較好的同學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對于其他同學來講,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們在別人的幫助下慢慢的學會。3、自主探索:具體計算時,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計算方法探索。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對于學生多種不同的算法,只要他們講得出理由,都應加以肯定。(但是老師在這里的鼓勵性評價較少)不要求學生掌握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重點放在討論豎式的計算方法上,并讓學生說一說沒一步計算的算理。4、鞏固練習:根據學生在練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拿出來讓學生集體議一議,以鞏固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