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第八冊,教科書第10--12頁的內容
[教材簡析]
本課內容包括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容量單位經常用來表示容器里容納的液體的體積。本冊教材在教學體積之前先教學容量和容量單位,是因為這一內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極廣,幾乎隨時隨地都可能接觸到。盡量早些教學容量忽然容量單位,既方便學生生活,又為以后教學體積積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體積之前教學,因此采取了直觀認識、直覺感受為主的教學方法。
第一道例題通過三個活動使學生從不同的層次認識容量這一新的概念,同時產生認識容量單位的心理需求,由此過度到第二個例題容量單位“升”的教學,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并通過實驗認識1升容量的大小,從感性上認識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養學生以不同的方法估計容量,認識容量單位“升”。
教學內容:教材第10-12頁,“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聯系實際形成1升的容量觀念。
2、使學生初步了解測量、比較容量的方法,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3、使學生聯系實際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教學難點:形成一升的具體概念。
學具準備:每生自帶2件左右常見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教學“容量”。
1、老師取兩個大小明顯有區別的容器,問:這兩個容器,哪個可以裝得更多?
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教學生用“容量”來說一說,指出:這個容器所能裝的液體的多少,可稱之為“容量”。
2、拿兩個差不多大的容器,讓學生猜一猜哪個容量比較大。
當有分歧的時候,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驗證猜想?(可裝水倒一倒)
實驗,(略)得出結論。
想象一下,如果反過來倒水,會出現什么情況?說明了什么?
3、完成書上的練習(1)和(2)
分別讓學生把圖的意思說一說,再得出某個結論。
4、議一議:小紅家水壺裝滿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壺可以裝滿后可以倒4杯。你認為哪家的水壺更大?為什么?
在學生說理的基礎上,得出:要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因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來比是不合適的。看來不能以杯作容量的單位,大家知道容量用什么作單位嗎?
二、感受容量單位升
1、出示掛圖,說說這些商品的標簽上發現了什么?(升、l)
2、介紹升:是一種常用的容量單位,也可以用字母“l”來表示。
3、聯系生活:你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這些容量單位。并相機說明,計量水、油、飲料等液體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單位。
三、感知1升有多少
1、談話:實際上,里面長、寬、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體容器容量是1升。
出示正方體的容器,用直尺示范從里面量長、寬、高都是1分米。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容器正好可以裝1升水
2、引導驗證:如果我們把水倒入量杯,可以看出這些水正好1升。
3、體驗1升
(1)如果我們把這一升水倒入一次性紙杯,估計一下大約可以倒幾杯?(操作驗證)指出:一個正常人大約每天要喝1-1.5升水。
(2)如果把1升水這個可樂瓶中,(操作)估計一下這個可樂瓶的容量大約是多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