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整萬數”教學實錄與反思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四年級(上冊)第86~87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感受大數的意義,了解十進制計數法,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和千萬,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整萬數。
2. 使學生通過了解一些具體事物的數量的多少,感受大數目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師:(屏幕呈現計數器)認識嗎?
生:認識,這是一個計數器。
簡要回顧計數單位、數位。師:我們可以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出大小不同的數。不過,每一位上最多只能撥幾顆珠?(9顆)
師:要是再添1顆,那就得——
生:滿十向前一位進一了。(板書: 滿十進一)
師:同學們手中都有一個這樣的計數器,還有一些珠子。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撥數游戲,好嗎?(好)
師生共同完成撥數游戲,依次撥出3、30、300和3 000。(學生很快發現其中的規律,并快速地撥數)
師:剛才四個數大小一樣嗎?(不一樣)可每次用的珠子的個數——
生:都一樣,都是3顆。
師:那有什么不同?
生:它們所在的數位不同。
師:看來,同樣的3顆珠,撥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數的大小也不同。既然大家已經找到規律,猜猜看,第五個數該撥誰了?(三萬)
師:(屏幕呈現30 000)30 000是一個較大的數,看看這個數,再看看你手中的計數器,你能想辦法撥出這個數嗎?(學生中出現不同的意見)
師:瞧,出現不同的聲音了!認為能的同學,先來說說你們的想法。
生1:可以在千位上撥30顆珠。因為10個千是一萬,30個千就是三萬。
生2:不能這樣撥,計數器每個數位上最多只有9顆珠,哪來30顆珠?
生3:在計數器上撥珠,滿十就得進一,更不要說滿三十了。
師:用這個計數器撥不出三萬,是算珠不夠嗎?
生:不對,是我們計數器上的數位不夠。
師:(相機詢問同桌的兩個學生)你的計數器有幾個數位?(四個)你的呢?(四個)如果允許同桌倆合作,你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撥出三萬這個數嗎?
學生稍作思考,隨后興奮地把兩個計數器合在了一起。
師:誰來說說你們想出了什么辦法?
生:我們發現一個計數器只有四個數位,于是把兩個計數器合并到一起,并在左邊的計數器的個位上撥上3顆珠。
教師借助多媒體呈現該生的撥法(如圖)。
生1:個位上撥3顆珠,表示的是三,不是三萬。應該把左邊這個計數器上的“個”改成萬。
生2:因為“千”的左邊應該是“萬”。
生3:改成“萬”以后,這一位就成了萬位,萬位上撥3顆珠,才是三萬。
生4:我還有補充,既然這里的“個”改成了“萬”,那左邊的“十”“百”“千”也該改一改。
師:說得真好!那你們會改嗎?試試看。
同桌倆合作,邊討論,邊將左邊的“十”“百”“千”改成“十萬”“百萬”“千萬”。
學生交流后,教師在屏幕上依次呈現如圖。
組織學生交流調整計數器的方法,突出直接在“十”“百”“千”的后面添上“萬”得到“十萬”“百萬”“千萬”的方法。
師:這樣看來,新增加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原來的四個計數單位個、十、百、千之間還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呢!(多媒體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