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十單元圓教案
2. 有一堆稻谷(如圖),
你能想辦法算出它的占地面積嗎?
算一算:
1. 如果量得旗桿橫截面的直徑為14厘米,那么它的面積是多少?
2. 如果量得稻谷堆底面的圓形周長為6.28米,那么它的面積是多少?
3. 在一根木樁上用繩子栓著一只羊,繩子的長為3米,問這只羊能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
【學生更多的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 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自覺地把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理解日常生活“數學化”的含義,充分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造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目的 1.掌握已知圓的周長求面積的方法;進一步熟練地掌握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求面積的方法. 2.使學生能應用圓面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 2.求下列各題的半徑: (1) c=6.28分米 r=? (2) d=30厘米 r=? (3) c=15.7分米 r=? (4) c=18.84米 r=? 3.求下列各圓的面積 (1) r=2分米 &nbs……
畫出美麗的圖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欣賞和繪畫圓形圖案,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
識,體會圖形的變換,增強空間觀念。
2.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
價值,接受美育熏陶,培育創新意識,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準備:
課件、圓規、尺。布置學生收集圓形圖案。
教學過程:
1.談話: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對圓有了一定的了解。我
們還發現不管是自然現象、工藝品、建筑物還是運動現象中都有圓
的影子,真可謂“圓無處不在”。正像一位古希臘數學家所說:“在
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蔽覀冇脠A還可以設計很多的漂亮
圖案,來裝點、美化我們的生活。
2.欣賞圓形圖案。
教師出示圓形圖案,提問:看了這些圖案后,你有什么想法?
你也有收集到的這樣的圖案嗎?請你來展示。
學生展示。
[將教材提供的和學生收集的圖案一起展示出來,師生共同欣賞,讓學生切實感受圓形圖案的美,激發學生的創作興
趣與愿望。]
二、指導作圖
1.談話:觀察這些圖案,我們可以發現它們都是由圓組成的,
你想知道它們是怎樣畫出來的嗎?讓我們以這個圖案為例,一起
來分析一下這個圖案是怎樣畫成的吧!
(1)提問:你認為應該怎樣人手進行分析?
你能看出它是由幾個圓組成的嗎?小圓與大圓之間又存在怎
樣的關系?
(2)小組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