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教案
1. 在學生認識“億”的計數單位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地想象。當說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單位,在學生各種命名中,教師然后才引出“億”的計數單位。
2. 在計數器上進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認識的新的計數單位都與計數器對應起來。討論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較直觀地認識計數單位的大小。
三、練習活動
1. 說一說,撥一撥。
讓學生認識相鄰計數單位之間關系,通過學生的撥珠活動,既可以鞏固對較大數的認識,又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十進制計數方法“滿十進一”的計數原則。所以,這一活動應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在多次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納“滿十進一”的方法。
2. 指導學生,“滿十進一”以明確什么時候進位,什么時候是按順序數。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數一數
生活中的大數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教學反思
人口普查
教學目標:
1. 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
2. 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3.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
教學重、難點:
1. 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2.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
教學準備:
計數器若干、學生課前收集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讀、寫更大的數。
1.學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數。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以供學生討論。
(1)你能讀出這些數嗎?
(2)你能寫出香港和澳門的人口數嗎?
2. 讓學生對收集的數據根據大小進行分類
(1)與學生共同討論歸納“億以內的數”的讀法;
(2)與學生討論“億以上的數”的讀法。學生在進行讀數時,必須與數位順序表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性。
(3)在寫數方面,也分兩步進行,先寫“億以內的數”,再寫“億以上的數”。
3.如果學生收集的數據中沒有特殊的多位數,如“級的中間零”、“級的末尾零”等,教師可以作一些補充,也可以組織學生先討論這些特殊數據的讀寫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導。
4.總結討論。
(1)與同學交流你是怎樣讀數和寫數的。
(2)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二:完成試一試,體會大數的實際意義。
第7頁“試一試”第1題,教師在組織學生“說一說”時,可以先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數據,在此基礎上,引出一些比較大的數據,以便于學生能體驗到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第2題,在學生寫數時,安排一些學生身邊可以感受的具體參照物進行比較,對學生理解較大數的意義是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寫數時,除了讓學生掌握寫數的方法,能正確寫出各種較大的數以外,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能感受到較大數的意義。因此,組織一組組可以對比的數據,說說它們的實際意義是寫數的基礎。
三:實踐練習。
1、學生完成練一練的題目,先獨立完成,交流方法。
2、第8頁“練一練”第3題
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學生在學習“萬以內的數”時已經有了基礎,所以在練習本題時,可以先安排比較一些“萬以內的數”的大小,讓學生自己總結比較數的方法。然后,出示一些數據比較大的數,讓學生自己進行比較,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也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數據進行比較,如地區的住宅面積的比較、地區的財政收入比較。經過學生自己的比較與交流,讓他們自己概括出較大數的比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