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方向與位置教案
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景,學生將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并進一步理解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2、理解復式統計圖的實際意義,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復式統計圖;
3、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將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折線統計圖,并能從折線統計圖上預測事物變化的趨勢。
課時安排:
內容 課時數
栽蒜苗(一) 1課時
栽蒜苗(二) 1課時
數據告訴我 1課時
栽蒜苗(一)
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 通過處理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2、 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 會制作條形統計圖。
4、 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過程:
一、 通過實踐,體會勞動的樂趣。
生:談自己在勞動中的感受。(課前布置的實踐活動)
二、 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同學們都進行了辛苦的勞動,收獲不少,一起來交流你們的觀察記錄。
生1:我每天放學后都要觀察,然后量一量它生長的高度,并記錄下來,一共記錄了15天,第15天蒜苗高15㎝。
生2:我發現前三天長的不快,后十天比前幾天快,最后三天最快。
師:**同學注意了數據的分析,并發現了一些規律,非常好。下面討論如何一起來表示小組內每個同學栽的蒜苗的生長高度。
生:填寫統計表(第十五天的記錄下的數據)
師:巡視
生:匯報填表情況。
師:從表中你們發現誰的蒜苗長的最高,誰的長的最矮。
生:自由發言。
師:誰還能用其他的方法反映出蒜苗生長的情況。
生:畫條形統計圖
三、 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好處呢?
生:自由發言
師:教師指導學生制作條形統計圖(出示例圖)
生:動手制作
(學生提出途中遇到的問題)
師:引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生:總結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師:小結
四、 練習
五、 總結(學生談收獲)
六、 作業
栽蒜苗(二)
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
3、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并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學重難點:
繪制折線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前面我們學習了直線統計圖,說一說直條統計圖的優點,學生自由發言。想知道蒜苗的生長趨勢該用什么方法。
生:用折線統計圖。
二、學習折線統計圖。
師:出示笑笑的蒜苗生長情況,我們一起來試一試,邊講解、邊畫圖。每一個小組發一張方格紙。